《Nat Commun:新研究揭示杀伤性T细胞在杀死有害细胞的同时不被自己误杀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9-12-20
  • 一类称为杀伤性T细胞的免疫细胞释放出毒性蛋白来杀死癌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但是,科学家们并不知道它们如何避免被它们自身的杀伤性作用杀死。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在它们的细胞膜的物理特性---分子排序和电荷---的保护下免受任何伤害。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何一些肿瘤要比其他的肿瘤对最近开发出的癌症免疫疗法更具抵抗力。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Lipid order and charge protect killer T cells from accidental death”。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伦敦大学学院伦敦纳米技术中心的Bart Hoogenboom教授说,“杀伤性T细胞通过在捣乱细胞(rogue cell)上打孔和注射有毒性的酶到它们的内部来让身体摆脱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可以在不伤害自己的情况下连续多次这样做。我们如今知道是什么有效地阻止了这些杀伤性T细胞在每次杀死靶细胞时自杀。”

    这些研究人员是通过研究穿孔蛋白(perforin)而得出这一发现的,其中穿孔蛋白是负责打孔的蛋白。他们发现穿孔蛋白附着到靶细胞表面上的数量强烈取决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的排序和堆积。脂质分子更有序、更紧密的堆积导致更少的穿孔蛋白结合,而且当他们人为地破坏脂质分子在杀伤性T细胞中的排序时,这些细胞对穿孔蛋白变得更加敏感。然而,他们还发现,当这些杀伤性T细胞暴露于如此多的穿孔蛋白中以至于其中的一些穿孔蛋白附着到它们的表面上时,这些结合的穿孔蛋白仍无法杀死这些细胞,这表明这其中必然存在另一层保护。经证实,一些脂质分子给细胞表面提供的负电荷结合了附着到细胞表面上的穿孔蛋白并阻止了穿孔蛋白对细胞的破坏。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Adrian Hodel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筛选并探究了许多膜系统,他说道,“我们很早就知道局部的脂质排序可以改变细胞彼此之间的通讯方式,但是令人吃惊的是,膜的物理特性还可以提供如此重要的保护作用,从而保护杀伤性T细胞免受穿孔蛋白的分子打孔。”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Jesse Rudd-Schmidt在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墨尔本大学大学副教授Ilia Voskoboinik的实验室中着重研究了杀伤性T细胞的特征。他说道,“我们的发现有助于解释我们的免疫系统如何高效地杀死捣乱细胞。我们如今也热衷于研究癌细胞是否可能采用类似的保护策略来避免被免疫细胞杀死,这就可能解释了为何不同患者对癌症免疫疗法作出的反应存在着的较大差异。”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48155.html;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3385-x;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9-11-killer-immune-cells.html
相关报告
  • 《JCI:揭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将免疫细胞转化为癌细胞的分子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12-20
    •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Human T 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1)主要感染CD4+ T细胞并会在被感染个体机体中诱发慢性持续性感染,有些人就会进展为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adult T-cell leukemia/lymphoma);HTLV-1还会改变细胞的分化、激活和存活,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是否以及这些改变如何促进被感染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题为“HTLV-1 infection promotes excessive T cell acti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to adult T cell leukemia/lymphoma”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出了HTLV-1病毒如何引发某些人群患上罕见白血病的,同时还提出了线索有效阻断这种情况的发生。 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单细胞分析揭示了该病毒如何过度激活T细胞(血液中的关键免疫细胞),从而促进其发生癌变。称之为ATL的罕见癌症大约会在5%感染HTLV-1的患者中发生,但仅仅是在最初感染的多年中会这样;HTLV-1能专门感染T细胞并将其转化为白血病细胞,但由于时间上存在滞后,这就使得研究人员确定这种转化是如何发生的变得很难。 ATL能缓慢或积极性地进展,但目前针对高级别ATL并没有标准的疗法,而且在患者使用化疗和抗病毒疗法后,该疾病还有着非常高的复发率。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病毒能够劫持T细胞的激活机器,并导致其持续处于高水平的激活状态,并逐渐进展为恶性肿瘤。研究者Yorifumi Satou说道,虽然仅有一小部分HTLV-1感染的患者会进展为ATL,但据估计,全球大约有500万只1000万该病毒的携带者,而且在一些地区该疾病该是地方性的,比如在日本就有大约100万名患者。 研究人员认为,目前非常有必要理解病毒如何让T细胞与人类机体作对,本文而研究揭示了发生这种改变的一种关键机制,并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方向从而寻找干预这一过程的方法,其或有望帮助潜在预防癌症的进展。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血液或骨髓细胞的癌症,其主要特点为异常白细胞的数量大幅增加,而T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细胞,其在抵御外来入侵者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比如细菌和病毒感染等。 HTLV-1病毒能将其自身插入到一类T细胞中,并开始以一种潜伏状态停留在那里,其并不会释放任何病毒颗粒或者引发任何不良影响,对于许多这种病毒携带者而言,这种情况或许从未改变,但在大约5%的携带者中,经过几十年的潜伏,病毒机会重新苏醒并影响T细胞的功能。文章中,研究人员对来自无病毒捐赠者、健康病毒携带者和ATL患者机体超过8.7万个T细胞进行分析,研究者对这些细胞的RNA进行测序旨在揭示病毒与T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 研究者表示,在进展为ATL的人群中,HTLV-1会让受感染的T细胞变得高度活化和过度反应,从而导致其过量产生维持其不断增殖的蛋白,同时还能帮助病毒避免机体其它通常会清除有害细胞的免疫系统的攻击。研究者认为,这些改变会使得过度反应的T细胞对DNA损伤变得更加易感,比如通过化学制剂或辐射,这就会加速T细胞过渡为癌变状态。研究者Ono表示,对相关过程进一步研究或为后期开发新型疗法策略奠定一定的基础,比如,T细胞的慢性激活也能通过阻断告诉细胞激活的信号通路的分子来被抑制,或者,新型疗法就能通过靶向作用激活T细胞所产生的蛋白质来帮助细胞增殖。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HTLV-1感染的细胞或能上调HLA II类分子,并能扮演耐受性抗原呈递细胞来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过敏,研究人员揭示了在单细胞水平下HTLV-1所介导的转化和免疫逃逸过程的精细化分子机制。 原始出处: Benjy J.Y. Tan,Kenji Sugata,Omnia Reda, et al. HTLV-1 infection promotes excessive T cell acti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to adult T cell leukemia/lymphoma,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21). DOI: 10.1172/JCI150472
  • 《EMBO J:新研究揭示细胞压力恢复期间的基因微调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12-04
    •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非编码RNA在调节压力恢复过程中具有微调基因表达的作用。 当细胞暴露于热或化学胁迫下时,就会形成称为细胞核应激体的细胞器。根据研究人员发表在《EMBO》杂志上的结果,当条件恢复正常时,细胞器会促进称为“内含子(intron)”的RNA片段的保留。 这很重要,因为内含子保留可调节基因表达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应激反应,细胞分裂,学习和记忆,防止受损DNA的积累甚至肿瘤生长。 北海道大学遗传医学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学家Tetsuro Hirose专门研究非编码RNA,RNA是从DNA复制而未翻译成蛋白质的分子。 Hirose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关闭长的非编码RNA,从而将其从细胞中去除,进而研究了核应激体的功能。 结果表明,去除核应激体导致细胞在压力恢复过程中内含子的保留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抑制。进一步,作者了解了核应激体如何帮助细胞从压力中恢复。 他们发现了以下内容:42°C的热激过程会导致SFSF剪接因子脱磷酸化,从而导致特定内含子的去除和成熟RNA分子的产生。同时,去磷酸化的SRSF被掺入核应力体中。一旦细胞恢复到人体正常的37°C温度,核应激体就会吸收一种酶来使SRSF重新磷酸化,从而将内含子的保留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Tetsuro Hirose说:“核应激体可能通过在细胞从压力中恢复时迅速恢复适当的内含子RNA,从而保持信使RNA的水平来微调基因表达。”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揭示热应激后内含子保留的特定作用,并了解该过程的详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