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求才若渴 今年缺口达300万人》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5-25
  •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发展机遇的制高点和主攻方向。但与此同时,支撑服务智能制造相关领域技术发展人才的紧缺也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近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16个新职业信息,这意味着数百万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从业人员从此有了正式职业。

     

    何为智能制造?人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从专业角度而言,智能制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将智能装备通过通信技术有机连接起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并通过各类感知技术收集生产过程中各种数据,通过工业以太网等通信手段,上传至工业服务器,在工业软件系统的管理下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并与企业资源管理软件相结合,提供最优化的生产方案或者定制化生产,最终实现智能化生产。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如此迅猛,人才需求情况如何呢?答案是缺口巨大。目前,智能制造的应用型岗位,主要有智能制造装备升级、绿色制造智能升级、优质制造智能升级、工业软件使用与维护、工业互联网与云平台这5个发展方向,涉及20多个相关具体工作岗位。据数据分析,2020年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预测750万人,人才缺口预测300万人。到2025年,人才需求预测900万人,人才缺口预测450万人。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的任务,就是为智能制造产业输送“顶梁柱”式人才。

     

    随着产业技术在传统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物联网已在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农业、智能交通和智慧医疗等领域得到较好应用。由于前景广阔、使用范围广泛,目前,我国在工业、农业、家居、物流等细分领域诞生了众多中小型企业,提供了许多项目规划设计、系统运维等技术技能型就业岗位,对物联网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有调查显示,未来五年物联网行业人才需求缺口总量将超过1600万人。

     

    随着人工智能概念的持续火爆,大批求职者还向人工智能相关岗位靠近。人社部发布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指出,根据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人,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供需比例严重失衡。报告认为,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补齐人才短板,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作为智能社会基础设施的云计算,也正在社会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技术地位。人社部分析指出,当前云计算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保持持续增长,一线城市云计算人才需求最为明显。北京云计算人才缺口将近12万人,其次为上海、深圳和广州,分别突破9万人、7万人和6万人。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新职业正式发布,是从国家层面对这些职业的肯定,为行业人才的选用与培养明确了方向,是落实国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和人才供给,满足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下人工智能人才需求,进而服务于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国等国家战略,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人社部有关负责人分析指出。

相关报告
  • 《工信部预计:新能源汽修人才缺口或达80%》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05
    •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购置一台新能源车成为近几年的新潮流。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销量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占整体乘用车销量(2356.3万辆)的29.2%。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在宇通集团商用车技术品牌全球发布会上表示,截止昨日(6月4日)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500万辆,目前全球渗透率约13.9%。但有不少消费者表示,买车容易修车难,有时甚至需要辗转多地才能找到汽车故障点。 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人才总量预计达到120万人,但人才缺口预计可达103万人。其中,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将面临80%的人才空白。这表示,在未来几年,新能源汽修人才将成为市场上最紧缺的人才之一。 图片来源:《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截图 在此背景下,很多院校也专门开设新能源汽修专业,为行业输送更多的对口人才。 据报道,新能源汽车技术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首先要学会高压安全,还要考取低压电工操作证,同时还要掌握电子、机械、材料、计算机等知识。同时,专家认为,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大趋势下,新能源汽车的人才培养需要更多地与行业接轨。
  • 《未来五年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450万》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08-01
    • 7月30日消息,近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分别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颁布工业 机器人 系统运维员、助听器验配师、口腔修复体制作工、钳工等4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随着新兴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越来越智能化。工业机器人替代生产流水线上简单劳动力的做法逐步推广。工业机器人大量使用,使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的需求剧增。 2019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了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新职业信息。近年来,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工业机器人技术研究与本体研制方向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在硬件基础与技术水平上取得了显著提升,但现场调试、维护操作与运行管理等应用型人才依然缺乏。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有关领域人才缺口将达450万,人才需求量也必定会在智能制造不断深化中变得更大。此次颁布的标准遵循客观性、科学性、前瞻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原则,对提升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职业技能,促进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并为相关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对高端制造类人才培养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