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国家海洋学中心(NOC)的研究人员预测,到2100年,“生物泵”储存的碳将占海洋碳吸收总量的5%-17%。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该研究利用最新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模型预测未来变化,结果发现,生物泵储存的二氧化碳量大约是目前大气中的两倍。
生活在有阳光的海洋表面的微小生物(即浮游生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二氧化碳。当这些浮游生物死亡时,它们会迅速下沉到海洋的“暮光区”(深度200-1000米),那里的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氧气浓度)和生态因素(如被其他浮游生物滤食)控制着生物体内的碳从大气储存到深海的数量,储存时间可长达数百至数千年。海洋变暖减缓了洋流循环,增加了碳储存在深海的时间。与此相反,全球碳输出量(指有机物的数量,如死亡的浮游生物)下降,这表明输出量可能并不是衡量生物碳泵的准确指标。研究发现,1000米处的有机物通量是与生物碳泵相关的长期碳储存的更好预测指标。
研究表明,暮光区对海洋中生物驱动的碳储存至关重要。由于观察难度大,人们对这一区域仍然知之甚少,但这里受到环境变化、捕鱼和深海采矿等压力的时间却不长。该研究团队目前致力于查找暮光区生物驱动碳储存的重要因素,同时聚焦海洋模型的更新,以便更可靠地预测未来变化。(刘雪雁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