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erJ:吸电子烟人群或与非吸烟者一样拥有旺盛的肠道菌群》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5-08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eerJ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发现吸电子烟的人群或许和非吸烟者拥有相同的肠道菌群,而吸烟者机体中的肠道微生物组却会发生显著改变。

    文章中,研究人员对吸烟者、电子烟使用者以及非吸烟者进行分析,采集了参与者消化道(包括口腔和肠道)中的样本并对其中的细菌进行分析;研究者在吸烟者人群机体中发现了肠道菌群的明显改变,即普氏菌群水平的增加,这或与个体患结肠癌和大肠炎的风险增加直接相关;在吸烟人群中,其肠道中拟杆菌属细菌(一种有益菌群)的水平会明显下降,低水平的拟杆菌属常常与个体患克罗恩病及肥胖发生的风险增加直接相关。

    相比较而言,吸电子烟和非吸烟的人群体内的肠道菌群则是相同的。研究者Christopher Stewart博士表示,我们体内细菌的数量远超于体内细胞的数量,而且微生物的重要超过了大脑的重要,然而我们才刚刚开始意识到肠道菌群对机体整体健康的重要性。后期我们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来寻找为何电子烟对机体肠道菌群的损伤会明显低于吸烟,这或许能够推动人们开始转向吸电子烟来作为戒烟的动力。

    微生物菌群的比较

    这项初步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比较了烟草吸烟者和电子烟吸烟者机体肠道菌群的差异,文章中研究人员分别采集了10名电子烟吸烟者、10名烟草吸烟者及10名非吸烟者的样本,随后对采集的粪便、口腔样本及唾液样本进行靶向基因测序来鉴别样本中的细菌水平,研究结果阐明了粪便样本中肠道菌群的明显改变。

    由于直接暴露于烟草或蒸汽中,研究人员对口腔和唾液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吸烟者样本中的细菌与非吸烟者有着明显的不同,然而,就好比肠道中一样,电子烟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口腔和唾液样本均含有相类似的细菌。研究者Stewart说道,本文研究基于当前使用电子烟人群大幅增长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研究人员也希望能够深入阐明电子烟对人类机体健康的重要性。

    随着电子烟人群的增加,研究人员呼吁后期应该基于本文研究结果进行大规模的研究,他们希望能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对更大的电子烟吸烟人群进行研究,而后期研究人员也将重点对性别特定的人群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研究仅含有两名女性)。

  • 原文来源:https://peerj.com/articles/4693/
相关报告
  • 《肠道菌群或会影响人们患心脏病的风险》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5-25
    • 如今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进行研究发现,合适的肠道微生物能够帮助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而最近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则发现,上述研究结果同样适用于人类。 很多人常常会认为,诱发心脏病的风险因子是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但这些风险因子却并不能有效地帮助预防某些人群的心脏病风险,比如年轻人、女性以及某些种族人群,而不良的肠道微生物组或许就是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的缺失的风险因素。 评估个体患心脏病或中风风险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测定机体动脉的僵硬程度,这种参数称之为动脉僵硬度(arterial stiffness),其与高胆固醇或抽烟密切相关,同时与机体炎症也密切相关。炎症是机体对损伤的正常反应,但当机体炎症非常严重,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就不是对损伤所产生的反应了,这种炎症常常会诱发多种疾病,比如关节炎和湿疹等,很多研究都表明,机体的炎症程度越严重,其患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就越高。 最近,多项大型临床研究结果都表明,炎症是诱发心脏病发生及动脉硬化的关键风险因子,在其中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给予参与者一种能降低炎症的药物,或许就能够减少心脏病患者的心脏病发病次数,同时还能降低个体患癌的风险。那么如何在没有“花哨”药物的帮助下就能够降低机体炎症呢?避免肥胖和吸烟或许就是不错的方法,而且肠道中的有益菌群也能起到帮助的作用。 我们能够改善机体的肠道菌群 机体的肠道菌群在预防一系列疾病的发生上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比如炎症、糖尿病和炎性肠病等,在所有的疾病中,研究人员都发现患者机体中缺少多样性的健康肠道菌群,在影响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动脉硬化程度加剧的女性机体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较低,然而健康动脉的女性肠道中却拥有者多样性的肠道菌群,不仅如此,研究者还在动脉健康的人群的血液中发现这些肠道微生物所产生的有益物质的水平较高,这种名为吲哚丙酸(indolepropionic acid)的特殊物质能够帮助预测个体患糖尿病的风险,当个体摄入富含纤维的饮食后,其肠道菌群就会产生较高水平的吲哚丙酸。 研究者指出,大约10%的动脉硬化病例都能通过肠道微生物以及这些菌群所产生的特定物质来解释,相比较而言,胆固醇水平、吸烟、糖尿病以及中等肥胖对心脏病发病风险的影响不到2%。这些研究非常重要,并不像遗传风险我们无法避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通过采取一定措施来改变肠道菌群以及其所产生的特定物质。影响肠道菌群的一种方式就是摄入益生菌,比如通过摄入益生菌食物或补充剂,或者通过粪便移植均可以实现。 该方法已经在一项糖尿病临床试验中进行了应用,科学家们将来自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给予糖尿病患者,数周后这些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其肠道菌群也发生了改变,目前这种类型的研究也在心脏病和其它疾病的患者中开展了。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改变我们的饮食,当我们摄入富含Ω-3(鱼油)或膳食纤维的饮食后,机体肠道中的有益菌群就会加速生长,很多食物中都富含膳食纤维,比如水果、蔬菜、坚果、黑巧克力等,如今科学家们越来越关注机体肠道菌群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当然后期他们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广泛的研究来解释二者的关联性。
  • 《重度喝酒吸烟者戒烟的药物选择》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5-11-02
    • 烟草依赖和酒依赖共病发病率很高,影响超过 600 万美国人。就全球而言,烟草和酒精使用量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吸烟者中饮酒人数高于非吸烟者,饮酒者中的吸烟人数也高于非饮酒者。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由许多不同的因素决定的,包括遗传学、 神经生物学、 环境因素和社会心理。虽然这一特殊群体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目前仍缺乏治疗这种共病的有效措施。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用于重度饮酒吸烟者戒烟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详尽介绍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包括伐尼克兰、 纳曲酮、伐尼克兰和纳曲酮联合用药及尼古丁替代疗法 (N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