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1-27
  • 中新社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8年度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以来,中国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等方面采取一系列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2017年以来,中国继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取得积极进展,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约46%,已超过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初步扭转。造林护林任务持续推进,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不断完善,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不断提高。 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首先中国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有效支撑和推动了国民经济稳中向好,2018年上半年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 其次,通过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等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工业、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的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 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呈总体稳定态势,京津冀等地区的煤炭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通过采取系列措施,2017年中国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占比分别为60.4%、18.8%、7%、13.8%。 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中国政府在农业、水资源、林业、海洋、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以及加强适应能力建设等领域开展多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保护人类、保护地球,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其他国家的立场、态度有什么变化,中国会始终坚定地、积极地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协定》。

相关报告
  • 《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 我国碳强度提前三年实现目标》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1-27
    • 本报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赵贝佳)国务院新闻办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8年度报告》并介绍有关情况。 报告指出,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以积极建设性的态度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并采取了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国内行动,展现了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坚定决心。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约46%,已超过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提前3年实现。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初步扭转。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3.8%。森林蓄积量已经增加了21亿立方米,也超额完成了2020年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为实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提前完成,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从2011年起,我国在7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打基础。2013年6月开始,试点碳市场陆续上线交易。截至目前,7个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量突破2.7亿吨,累计成交金额约60亿元。试点范围内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实现了双降,碳市场发挥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地方低碳发展的作用。 《人民日报》( 2018年11月27日 01 版)
  • 《中国提出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将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20-12-07
    • 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减排承诺引发世界瞩目和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意大利环保专家西尔维斯特里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此举将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 习近平主席在联大会议期间表示,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作出艰苦卓绝努力,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对此,意大利比萨圣安娜高等学校循环经济学教授、环保组织“京都俱乐部”科学主任西尔维斯特里尼表示,中方提出这一远大目标将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 西尔维斯特里尼说:“这项目标具有极大的雄心壮志。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在可再生能源、电动交通工具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预计在‘十四五’规划中将有更多新政策出台。此外,中国这一立场鲜明的决定将促使其他国家进行反思并可能做出类似的决策。在我看来,中国此举尤其会在亚洲国家产生积极的‘传导作用’。” 西尔维斯特里尼指出,近年来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公交车推广以及植树造林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他认为,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中国可以从节能减排、提高产业能效等方面入手,加速实现绿色发展。 西尔维斯特里尼表示:“如果要实现这一宏大目标,首先得减少能耗。比如建筑节能方面,中国近年来做出了不少努力,不过老旧建筑的节能改造仍有提升空间,企业生产方面同样如此,需要提高效率,使用更少能源实现相同产出。毫无疑问,中国将继续推进电动汽车转型,目前已经引入了电动车销售配额,未来或许还会设定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这也将促使中国相关产业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中国一样,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也保持积极态度。欧盟委员会2019年底发布的《欧洲绿色新政》表示,力争到2050年使欧洲成为“碳中和大陆”。近日,中欧双方领导人决定建立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打造中欧绿色伙伴。对此,西尔维斯特里尼认为,欧洲与中国开展合作有助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他说:“我非常赞同。欧盟和中国已就这一问题开展了对话沟通。欧洲与中国采取一致立场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并且将开启双方合作,加速绿色转型。欧洲的政策由来已久,中国最近公布的目标非常重要,两方共同努力将对扭转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