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2017届《世界粮食安全与营养状况报告》的主要结果的讨论》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niexiuping
  • 发布时间:2017-11-30
  • “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2017年版本提供了地球上饥饿人口的数量和比例的最新估计数据,其中包括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数据。 它提供了一个关于当今全球各地影响人们粮食安全和营养的全球变化的重要更新。报告中强调的数字和趋势表明,全球饥饿和粮食不安全正在上升。 报告指出,全球有8.15亿人在2016年遭受饥饿,这是自2007 - 2008年粮食价格危机以来饥饿率首次上升,与2015年的7.77亿饥饿人口大幅增加。 报告认为,这种逆转是由于东南亚和西亚部分地区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冲突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关报告
  • 《2017年 - 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SOFI)报告》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niexiuping
    • 发布时间:2017-11-30
    • 在这个信息产品中使用的名称和材料的介绍并不意味着对粮农组织的任何意见表示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农发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计划署)或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组织)关于任何国家、领土、城市或地区或其当局的法律或发展状况关于其边界或边界的划定。粮农组织,农发基金,儿童基金会,粮食计划署和卫生组织已采取一切合理的预防措施来核实本出版物中包含的信息。但是,已发布的资料正在分发中任何形式的保证,无论是明示的还是暗示的。负责解释和使用材料在于读者。
  • 《国际粮食安全评估报告(2017~2027)》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徐倩
    • 发布时间:2017-11-28
    • 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发布了《2017~2027国际粮食安全评估》报告(International Food Security Assessment,IFSA),对76个中低收入国家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估。报告预测全球粮食安全状况将有所改善,但区域差异将持续存在。预计到2027年,报告提及的所有地区中大部分国家的粮食缺口将从2017年的2,850万公吨降至1,700万公吨;食物食用量不安全人口数量将从6.46亿减少到3.72亿,所占比例将从2017年的17.7%下降到8.9%。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各地区粮食安全状况差异显著 粮食保障不足被定义为每天热量摄入低于2100卡路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粮食保障不足人口数量最多,2017年约3.01亿人口,占该地区人口的31.7%。但该地区39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差异显著:其中9个国家因为战争造成的毁灭性影响,有超过一半人口无法得到粮食保障,与此同时多个西非国家的粮食保障不足度则低于10%。 2017年粮食保障不足人口数量最多的地区为亚洲,达到3.152亿;营养不良人口则占13.5%,低于76国的17.7%。少数国家由于过去10年GDP增长缓慢,营养不良的人口比例较高,如阿富汗(39%)、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54%)和也门(84%)。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11国粮食保障状况预计将保持强劲提升态势。粮食保障不足人口比例预期将从2017年的14.8%降至2027年的8.3%,粮食保障不足人口数从2,470万减至1,540万。 北非地区是分析报告中提及的4个地区中粮食保障最为充裕的地区。2017年仅2.5%的人口存在粮食保障不足的情况,预计到2027年该数字将减至1.3%。 二、粮食安全改善主要由收入增加推动 除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少数国家外,报告中提及的国家收入水平都将提高,并在预测期内都将维持增长势头。自21世纪初,发展中国家经济显著增长,超过了发达国家,并且作为一个整体,占到全球产品生产和消费增长的一半以上。 收入增加、粮食价格趋稳,都将提高粮食需求和用作饲料或工业加工用的谷物需求,通过增加国内生产和进口可以满足这一需求的增长。76国的谷物年产量预期在2017~2027年间将增加5.9%,大部分来自于单产增加,因为许多国家的种植面积扩大将达到极限。 各国对于国际粮食供应市场的依赖度也有所不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和北非地区国家的粮食供应50%以上依赖进口。历史数据表明,商业进口增长已经超过了产量增长,预计这一趋势会持续存在。 三、所有地区饮食习惯都呈现多样化趋势 长期以来,收入的增加促进了所有地区饮食的转变,饮食习惯逐渐趋向多样化,表现为中高收入国家饮食模式的趋同性:肉类、水果、蔬菜的消耗逐渐增多,谷物、植物根茎、块茎类逐渐减少,植物油越来越多地被视为必需品,消费水平保持相对平稳。 上述情况也存在地区差异。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作为报告中平均收入水平最高的地区,在食物摄取方面主食占比最低,肉类、植物油和糖类消耗最高;撒哈拉以南非洲作为最贫穷地区,则在主食、豆类方面需求最高,高价值产品如肉类、水果、蔬菜方面消耗最低。 数据显示,2000至2013年间,卡路里、蛋白质和脂肪的人均消耗量不断增长,所有地区都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热量和蛋白质摄入的建议水平,但人均脂肪消耗方面,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亚洲地区略低于WHO建议水平。 四、低收入群体仍然缺乏足够的营养获取途径 通过对粮食保障不足情况最为严峻的3个地区的蛋白质、脂肪、水果、蔬菜的消耗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所有地区的最低收入群体都缺乏足够的营养获取渠道。 低收入和高收入群体在营养摄取方面差异最明显的是蛋白质。数据表明,粮食保障不仅与一国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关,更重要的是与一国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有关。虽然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的平均收入水平高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亚洲地区,但是收入分配状况却没有后两个地区公平,因此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最低收入家庭更可能遭遇粮食保障不足的厄运。 收入较低人群在脂肪、水果、蔬菜方面的消耗量也低于WHO建议水平。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人口的水果、蔬菜摄取量最高,是唯一人均消耗达到WHO建议水平的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所有人口均未达到最低标准,亚洲地区仅最高收入群体目前能超过该标准。 (编译 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