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治霾推高天然气需求助亚洲天然气价格创新高》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17-11-15
  • 英媒称, 由于中国和印度需求强劲, 亚洲液化天然气价格7日被推高至10个月来峰值。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1月7日报道, 中国正推进利用天然气取代煤炭作为供热燃料, 希望减少城镇地区空气污染, 而印度则缺乏煤炭资源, 这两种因素都推高了液化天然气价格。 希腊GasLog航运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沃根说: "现在这个时候一般是夏冬高峰期之间的淡季, 可是我们发现亚洲需求量在今年秋季大幅增加, 许多增量来自过去四到六周。"报道称, 跟踪亚洲液化天然气即期价格的美国普氏能源资讯公司JKM指数7日显示目前的市场价格为每百万英热单位 (/mbtu) 9.35美元, 这是今年1月中旬以来的最高点, 比去年同期高出近三分之一。 英国伍德-麦肯兹公司亚太天然气与液化天然气研究部主任克丽·安妮·尚克斯认为, 越来越多的人预计今冬供应将趋紧, 于是拉动了各国国内液化天然气价格。

相关报告
  • 《天然气保供:中石油多项指标破极值》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3-21
    • 来自中石油集团公司消息,截至3月15日,随着华北地区主要城市供暖季结束,持续5个月的全国冬季供气步入收尾阶段。与上一年供气紧张、“气荒”频现完全不同,去冬今春的天然气供应市场显得颇为“低调”。    “事实上,市场‘低调’的背后是一场激烈的供气‘保卫战’。中国石油人交出一份亮丽的‘战绩单’。”中石油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冬今春,中石油天然气产量预计502亿立方米,同比增加7.9%;销售天然气预计880亿立方米以上,同比增长10%。天然气产量、LNG单日气化量、储气库单日采气量等多项指标均破历史极值。    高峰期日产达3.4亿立方刷新历史纪录    “2018年的这个冬天,中石油天然气产业链全体员工绷紧了弦。特别是整个上游生产非常给力,为供气‘保卫战’的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撑。”中石油生产经营部天然气处处长赵堂玉表示。    据介绍,2018年以来,中石油加大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重点加大长庆、川渝,以及页岩气示范产能建设投入,高月日均产量达3.4亿立方米以上。预计去冬今春天然气产量同比增加37亿立方米,超冬季保供计划23.5亿立方米。    作为北京、西安、银川等4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气主力,长庆油田各采气单位以“不累倒一口高产井,不放弃一口低产井,让每一口井都百分之百发挥能效生产”为目标,冬供期间1.2万口气井保持满负荷生产。塔里木油田单日最高输气量7913万立方米,为下游供应天然气99.03亿立方米。    入冬以来,西南油气田捷报频传。公司成立产能建设推进领导小组,高效组织生产建设,高石梯-磨溪特大型气田年产能力达130亿立方米,川南页岩气日产量突破2000万立方米,成为国内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基地。    去冬今春,青海油田生产“气势”强劲,涩北、南八仙、东坪三大气田担负着甘肃、青海、西藏地区的天然气供给任务。    除四大主力气区外,吉林油田、大庆油田和华北油田等天然气产量再创新高,有力保障了北方天然气供应。    LNG单日最大气化量破1亿立方接船数量创新高    除国内自产气,进口天然气是国内稳定供应的另一重要保障。    据了解,在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支持下,中石油加大中亚土乌哈三国协调谈判力度,追加中石油阿姆河气田项目产能建设投入,确保中亚气稳定供应。去冬今春预计共进口中亚管道天然气194.4亿立方米,增幅10%。    数据显示,中亚气源中起到“压舱石”作用的土库曼斯坦康采恩气田稳定供应6300万立方米/日左右,同时组织阿姆河气田加快项目投产,实现超计划供气,在国内用气高峰由3700万立方米/日提高到4100万立方米/日。    乌兹别克斯坦入冬前设备投产,哈萨克斯坦哈南线顺利投产,两国去冬今春供气量大幅增加。中缅天然气每日平均供气1500万立方米左右。    “去冬今春LNG资源非常充足,单日最大气化量突破1亿立方米,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中石油生产经营管理部天然气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中国提早开展LNG进口量谈判,长贸和现货LNG同比增长14.2%和16.3%。    入冬以来,江苏、大连和唐山接收站始终保持高罐位满负荷运行。唐山LNG接收站高峰期平均每3天接卸2船,大连LNG接收站接卸量同比增加34.97%,江苏LNG接收站外输量同比增长12.4%。    储气库单日采气量破1亿立方日采气能力再上新台阶    今年2月,北京地区连降3场大雪,气温骤降,用气量骤增。此时作为调峰利器的储气库发挥了稳定的接续作用。    “今年高峰期间,中石油储气库首次单日产气量突破1亿立方米,达到最大采气能力,突破历史极值。”中石油生产经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而且在2018年整个采气期,储气库(群)提升强注强采力度,增加钻井数量,推进资源储备、平稳供气、达容扩建,最大限度对天然气供应进行调峰。    去年入冬后,辽河双6、华北、大港等储气库(群)火力全开。华北油田苏桥储气库(群)在冬供期间历经“六注四采”,通过调整工作制度,摸清气井产能,落实应急能力,保障安全生产,在冬供期间,采气5.76亿立方米,最大日调峰能力达780万立方米,周期采气量及日采气量双双创历史新高。    相国寺储气库采气保供111天,连续4天保供气量超过2000万立方米,最高达到2028万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全国大管网的应急气量调配,为保障京津冀地区季节调峰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确保供暖期间采气工作安全平稳,大港油田加强储气库安全生产管理,技术人员在总结多周期注采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科学配置各采气井采气量,按照供气需求,及时调整工作制度,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自2018年11月15日起,共采气102天,累计采气17.9亿立方米,完成指令采气量的102.31%,超采3380万立方米。    辽河油田双6储气库严格按照采气方案,加强生产运行组织,落实巡回检查制度,加密对注采井口、注采设施及管道等压力系统的监控和巡查,每天对储气库周边20余公里的范围进行巡查,每4小时对生产区进行一次全面巡检,保证管网24小时正常运行,在东北及京津冀地区冬季天然气调峰保供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器”作用。    管道系统上下联动互联互通力度前所未有    2018年互联互通工程建设过程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资源互串力度前所未有。为保障民生用气,管道系统上下联动,陆续建成投产21项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压气站常规建设周期大幅压缩,形成了“南气北上”、中贵线反输、陕京四线增输各3000万方/日,东北和天津增输华北各700万方/日的能力,北方重点地区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夯实。    去年12月10日,北京油气调控中心数据显示,中石油天然气管网单日销量超过5亿立方米,突破历史极值,同时给管网保障能力带来新挑战。    为确保天然气管网安全运行,中油管道所属5家管道公司提前部署。从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3月15日,西气东输管道公司累计供气318.6亿立方米。西气东输在冬季安全措施上建立多道防线,严防死守。坚持隐患排查,确保设备可靠。特别针对冬季易发的管线冰堵、调压撬故障等隐患,安排站队熟悉应急处置卡、开展应急演练,确保突出状况下能够迅速处置。    承担首都和沿线地区供气任务的陕京管道系统长期处于满负荷状态。公司加快国家互联互通工程陕京四线托克托压气站建设,历时7个月完成应该是两年的工期建设,使陕京管道日输气量由4400万立方米提高至6074万立方米。整个保供季累计输送天然气超25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    截至今年3月12日,管道公司在采暖期共输送天然气84.2374亿立方米,在“保供”高峰,各输油气单位的输气站普遍加密了设备巡检次数,严防故障发生,按照公司安排,开启输油泵电伴热,选择、更换了合适的润滑油、润滑脂,确保阀门开关灵活。    2018年供暖季,西部管道将确保干线管网和分输设备设施安全平稳运行作为重点,积极落实冬季天然气资源,做好供需之间的销售衔接,细化管线运行方案,根据“日指定”计划进行分输管控,实现进出平衡。    天然气销售创历史新高彰显央企社会责任    据统计,去冬今春中石油预计销售天然气880亿立方米以上,同比增长10%。天然气销售创造历史新高——中石油单日销售量突破7亿立方米。特别是在当前进口天然气价格倒挂的情况下,中石油不计得失,筹措资源保障供气,积极履行央企责任。    “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成为当下天然气供应新常态。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高达16.6%。中石油多家天然气销售公司的销售增量和增速均撞破历史最高线。    为打赢供气“保卫战”,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公司采取自动分输等方式,有效规范冬季供应秩序。组建天然气销售调控中心,强化上中下游衔接,保证了用气高峰季节重点地区民生用气和整体运行平稳。    面对突出的供需矛盾,中石油天然气销售西南公司于去年4月开始编制保供应急预案,制定三级“压非保民”应急响应机制,并提前与客户沟通对接。所有工业客户一律按用气负荷70%-80%安排用气计划。在与中石化互联互通互保的过程中,双方串换资源120万方/日,保障了双方民生、公用和重点的基本需求。    按照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石油天然气增量有效保证北方7省市清洁取暖替代散煤的要气,冬季向北方省市供应天然气同比增长16.3亿立方米,增幅10.4%,对大气污染防治产生了积极贡献。来自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市空气质量大幅改善,PM2.5下降到51.1微克/立方米,相比2013年下降42.7%,提前完成2020年56.1微克/立方米目标。
  • 《全球2022年液化天然气进口创新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1-17
    • 当地时间1月15日援引全球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路孚特公司(Refinitiv)的最新数据报道称,全球2022年液化天然气进口总量创新高,而欧盟是最大买家。 路孚特公司的数据显示,全球2022年液化天然气进口总计4.09亿吨,而前一年为3.796亿吨。报道称,这一创纪录的数量源于需求激增,尤其是欧盟的需求激增。2022年,欧盟液化天然气进口量达到1.01亿吨,比2021年增长58%,这也使得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买家。 欧盟去年前11个月采购美液化天然气翻倍 而美国则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根据欧盟委员会官网日前发布的天然气市场报告,2022年前11个月欧盟从美国采购的液化天然气量比2021年全年多出一倍多。报告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欧盟共计从美国进口52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而2021年全年这一数字仅为220亿立方米。 德国缺“气”急建码头 美国渔利横财滚滚 由于决定减少从俄罗斯采购能源,欧盟去年春天与美国商定扩大液化天然气采购量。本月14日,德国卢布明港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正式启用。卢布明港是德国启用的第二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去年12月,第一个接收终端在威廉港启用。本月初,威廉港码头迎来了来自美国的第一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德国被迫加紧建成液化天然气码头,是欧洲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引发能源危机反噬自身的缩影,而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却正因此而受益。 据美国财经媒体“商业内幕”此前报道,在大西洋区域,美国能源公司每向欧洲运输一艘装载17.4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扣去航运成本和人力成本,可从中获利超过一亿美元。美国借乌克兰危机大发横财的做法屡屡招致欧洲批评。 法国总统 马克龙:当我们谈到打仗、乌克兰和地缘政治,我们总是亲密无间地合作。但是当你看看二月俄乌冲突爆发后的情况,欧洲的天然气和能源价格正在飙升,我们成了冤大头。 欧洲《现代外交》网站曾直言,美国是“帝国资本主义”,通过种种手段“剥削其他国家来生存和发展”。该网站一针见血地指出,“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欧洲的真正敌人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