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国内空白!投产48K“黑色黄金”正式开工建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05
  • 1月4日,2021年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

    总投资达35亿元的中国石化上海石化“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作为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至2024年全部完成,项目投产后,将一举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力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

    在碳纤维行业内,通常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000根(简称48K)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目前,国内每束碳纤维基本处于1000~12000根,称为小丝束。48K大丝束最大的优势,就是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纤维单线产能和质量性能,并实现生产低成本化,从而打破碳纤维高昂价格带来的应用局限。该项目建成以后成本有望下降10%以上,并形成1.35万吨的总产能。

    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腐蚀、密度小、导电导热等多项特异性能,碳纤维属于国家战略型、轻质高性能的新材料,它的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强度是高强钢的4倍,是轻质高强材料的典型代表,被誉为“黑色黄金”、21世纪新材料之王,也是未来低碳经济和先进制造业的核心竞争材料之一。

    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卫生、轨道交通和汽车、新能源、体育休闲、建筑设施和管道设备加固,高压输变电站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guonei/2021/01/04/detail_2021010487445.html
相关报告
  • 《渤海装备:填补国内空白 技术创新赢大单》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1-03-04
    • 截至3月1日,渤海装备公司已完成中俄东线(南段)首批试制钢管和江苏滨海LNG项目钢管首批交付。据悉,在2月份国家管网公司组织的中俄东线(南段)钢管产品招标中,渤海装备中标29.07万吨直缝钢管工作量,收获了市场大单。针对中俄东线管道项目用钢管超大口径、高钢级、高压力等新要求,渤海装备持续深化技术创新,成功研发出低温(零下45摄氏度)环境用X80钢级直径1422毫米钢管、热煨弯管及管件,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制的直径1422×25.7/30.8毫米直缝埋弧焊管,成为全球油气管道最大口径X80钢级直缝埋弧焊管。56英寸CL900球阀成为目前世界上尺寸规格和压力等级最大的球阀,已有28台应用到中俄东线(北段)项目。渤海装备积极履行生产保供职责,在已开工建设的中俄东线北段、中段及南段的部分管道项目中,其钢管供货量占项目总需求量的46%。同时,渤海装备组建服务队伍,深入施工一线提供精准服务,为管道全数字化、全智能化、全生命周期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 《国内首个“黑黄金”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开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01-12
    • 中国石化1月5日宣布,其旗下上海石化“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国内首家突破被称为“黑黄金”的48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企业,标志着我国大丝束碳纤维从研发试产成功走上规模化生产之路。   据中国石化介绍,在国内碳纤维行业,小丝束碳纤维每束碳纤维基本处于0.1万根—1.2万根之间,大丝束碳纤维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万根(简称48K)。48K大丝束的最大优势,就是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纤维单线产能和质量性能。   上海石化研发试产的大丝束碳纤维,破炉而出时一身黑亮,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比重不到钢的1/4,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且具有耐腐蚀特性,被称为“新材料之王”,也被称为“黑黄金”,可广泛应用于飞机部件、轨道交通原材料、车身制造等。   该项目包括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2.4万吨/年原丝等,总投资35亿元,是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计划至2024年全部完成。项目采用自主开发的一步法聚丙烯腈基先进生产工艺路线,投产后将有望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力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   据悉,碳纤维技术有着森严的技术壁垒,迄今为止只有日本、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拥有并掌握。上海石化联合中国石化上海石化院、上海工程公司以及复旦大学等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进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于2018年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试制出48K大丝束碳纤维,并贯通工艺全流程。截至2020年,上海石化共获得碳纤维相关专利165项。经过十余年努力,我国碳纤维实现了从12K到48K的重大突破,成功实现研发生产技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