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OST-Kepler项目五年巡天观测星表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1-10
  • 开普勒(Kepler)空间望远镜是美国宇航局于2009年5月发射的高精度连续测光卫星,旨在通过行星凌日的方法探测类地行星,同时也为恒星物理的研究提供了史无前例的高精度测光数据。利用其对首要观测天区(天鹅座与天琴座之间105平方度天区)为期四年的观测数据,世界各国天文学家在系外行星科学和恒星物理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发表了超过1000篇重要科学文献,包括Nature和Science期刊文章20余篇。但是,对这些数据的深入研究需要结合高精度的恒星大气参数,例如,为星震学计算模型提供输入参数,优化模型搜索参数空间,以及研究系外行星的轨道分布等等。遗憾的是,使用普通望远镜对约20万颗恒星进行光谱观测耗时巨大,人力投入也非常艰难,而我国自主建设并运行的LAMOST望远镜是其后续观测的绝佳之选。利用其大口径大视场多目标的特性,单次观测可以获取约4000个目标源的光谱。

      近期,LAMOST-kepler项目五年巡天观测星表正式发布。LAMOST-Kepler项目在LAMOST先导巡天阶段由北师大付建宁教授和比利时等国科学家联合发起,第一轮巡天于2014年结束。基于该项目获取光谱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例如对系外行星的偏心率研究以及类太阳恒星超级耀斑的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持续五年的LAMOST一期巡天于2017年6月结束观测,期间对开普勒天区进行了两轮完整观测,共获取了超过15.6万颗恒星的约23万条高质量光谱,得出了多达12.6万颗恒星的17.4万组参数,其中有的恒星被多次观测。在这些目标源中,LAMOST与Kepler的共同源超过7.6万颗,约占Kepler观测源总数的40%。这些数据将为深入研究该天区多目标恒星和系外行星提供重要的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近期,该科研成果已被国际知名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ApJS)接收。

相关报告
  • 《气象援非项目发布会在日内瓦举行》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8-07-12
    • 当地时间6月17日,中国气象局会同中国驻日内瓦使团及世界气象组织(WMO)秘书处,在日内瓦举行了气象援非项目发布会。中国气象局郑国光、中国驻日内瓦使团大使马朝旭、WMO主席戴维·格莱姆斯、WMO秘书长塔拉斯,肯尼亚、苏丹等部分受援国驻日内瓦使团大使,以及出席WMO执行理事会第68次届会的执行理事会成员等出席了发布会。    发布会上,马朝旭欢迎各位代表参加中国气象援助非洲项目发布会。郑国光通报了为落实2012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精神,中国气象局承担的气象援助非洲项目的基本情况和有关进展。戴维·格莱姆斯、塔拉斯以及WMO非洲区协主席Amos MAKARAU等在会上分别致辞,对气象援非项目的实施表示祝贺和感谢。
  • 《《2022年开放数据状况》报告发布》

    • 来源专题:科技期刊发展智库
    • 编译者:华宁
    • 发布时间:2023-01-28
    •   2022年10月13日,Digital Science、Figshare和施普林格·自然合作的《2022年开放数据状况报告》(The State of Open Data 2022)正式发布。报告囊括了有关研究人员对于开放数据的态度和体验的最新信息。该报告显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的支持,以帮助遵守越来越多的有关开放数据的规定。   这是相关机构第7年发布该报告。报告基于2022年进行的一项全球调查,涉及超过5,400名受访者,是该年度调查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占所有受访者的11%,与美国持平。中国和美国是参与本次调查人数最多的两个国家。   今年报告的主要发现是研究人员赞成数据公开获取作为一种普遍做法的趋势日益显著(每5位研究人员中就有4人对此表示赞同)。已有超过70%的受访者被要求遵守数据共享政策,这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一趋势。   然而,研究人员提及了有助于他们分享数据的关键需求:更多有关数据访问、分享和再利用政策的培训或信息(55%),以及长期存储和数据管理策略(52%)。荣誉和认可也再次成为研究人员共享数据时的一个重要主题。此前曾分享过数据的人中,有66%获得了他人对其工作的某种形式的认可——最常见的方式是在另一篇文章中的完整引用(41%),其次是在使用了他们数据的论文中成为共同作者。促使研究人员更倾向于分享其研究数据的因素是对引用量(67%)和研究可见度(61%)所能产生的影响,而不是公共利益或期刊/出版机构的要求(均为56%)。   今年的报告还包括了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出版机构和大学的开放数据专家的特邀文章。   Figshare创始人暨首席执行官马克·哈内尔说:“报告所得出的结果清楚地表明,尽管大多数研究人员接受开放数据和开放科学的概念,但他们也对开放数据政策和实践如何影响到他们存有合理的疑虑。在一个开放数据的规定不断增多的环境中,资助机构如与研究人员展开更紧密的合作,并为他们提供额外的支持,以顺利过渡到完全开放数据的未来,那他们也会从中获益。”   施普林格·自然开放数据项目经理格雷姆·史密斯说:“过去7年,这些调查有助于展现研究人员对开放数据的看法。该报告不仅表明了所取得的进展,还包括了尚需采取的措施,以支持科研界走向开放数据的未来。无论是为研究人员提供广泛的支持,让研究数据公开获取成为普遍做法,还是针对开放数据规定的态度上的不断变化,我们都必须从中学习并推进具体措施,以解决科研界的问题。” 图1 《2022年开放数据状况》报告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