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I发布5G网络与卫星C波段政策研究》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 郭世杰
  • 发布时间:2023-11-29
  • 2020年6月30日,欧洲空间政策研究所(ESPI)发布了第42号关于美国与欧盟在5G网络与卫星C波段的空间政策研究概要,具体要点如下。

    卫星C波段频谱(3.4-4.2千兆赫)有助于5G移动网络的全面铺开,其效果远甚于其他公认的5G波段。这在卫星运营商、移动网络运营商和监管机构之间引起了争议。最近最突出的案例发生在美国。经过几年的讨论,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于2015年批准3.55-3.7千兆赫频段用于商业无线业务,并于2019年11月决定清除3.7-4.2千兆赫范围内较低的280兆赫。从历史上看,3.7-4.2千兆赫频段一直是卫星通讯业务的关键。

    2020年3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发布了关于重新使用C波段频谱的最终决定。3.7-4.2千兆赫范围内较低的280兆赫最晚于2025年12月5日清除。频率的公开拍卖定于2020年12月举行,由移动网络运营商竞标目前由卫星运营商持有的频谱权。参与拍卖的卫星运营商(国际通信卫星组织、SES公司、欧洲通信卫星组织、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和克拉罗)需要将其C波段服务迁移到4.0-4.2千兆赫。

    为了满足最后期限,包括设在卢森堡的SES公司和设在巴黎的欧洲通信卫星组织,开始采购新的C波段卫星。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和SES公司分别占据了美国卫星C波段市场40%以上的份额,迄今为止,它们宣布了总共10个新航天器的制造合同。

    从欧洲的角度来看,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这些新合同均不是与欧洲卫星制造商签订的,即将公布的更多订单很可能也是给美国公司。由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和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通常会在赤道同步轨道市场上取得成功,这对美国航天工业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结果。可以预计,2022至 2023年的相关发射将主要提供给美国发射供应商。

    公开信息没有证据证明卫星运营商在这一问题上有强制性购买美国产品的政策。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Ajit Pai表示,只有在涉及国家安全时,才会考虑采取该措施。一位美国参议员批评当前没有设立购买美国产品的义务。2018年,在决定进行公开拍卖之前,合格的卫星运营商提议承诺购买美国制造的卫星,前提是联邦通信委员会允许它们向移动网络运营商私下出售频谱权。然而,在联邦通信委员会最终决定在2019年进行公开拍卖后,这一提议并未得到明确重申。

    欧洲国家和欧盟在推出5G移动网络方面有着很高的积极性。与其他全球参与者类似,欧洲也认识到了C波段在扩展5G可用频率方面的重要性。然而,就C波段再利用规模而言,与美国类似的情景不太可能实现,原因是:

    (1)欧洲卫星服务对C波段的不同使用——与Ku和Ka波段的光纤或卫星服务相比,欧洲传统C波段应用的使用正在减少。此外,在欧洲,C波段在卫星电视广播中的使用并不多。

    (2)没有泛欧频谱分配——欧洲的频谱权分配是在国家级别进行的,这产生了几十个单独的国家级别的流程,这些流程在某种程度上协调一致,但没有正式统一。

    (3)欧洲正在进行的针对5G的C波段不同部分的分配——目前,欧洲5G在C波段的频谱分配主要针对3.4-3.8 千兆赫的较低频率,不会像美国那样给3.7-4.2千兆赫的卫星服务带来很大压力。

    (4)与5G的快速交付相关的独特地缘政治动机,新一代移动网络的大规模铺开现在是中美地缘政治竞争的一部分。目前在欧洲还看不到类似的竞争态势。

    尽管欧洲没有面临与美国类似的有关卫星C波段的巨大争议,但卫星运营商在频谱事务中受到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明显压力可能会持续,甚至可能会增加。

相关报告
  • 《联发科技5G先发制人:发布全球首个5G SoC芯片》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7-24
    • 近期“2019年IMT-2020(5G)峰会”的一张芯片厂商5G测试情况图引起了业界的讨论。海思、联发科技支持SA/NSA网络模式,并分别完全完成测定、室内测试;高通完成NSA测试。参与5G标准制定的联发科技通信系统设计部门资深经理傅宜康博士表示,联发科技位处5G技术领先群。 联发科技5G芯片不仅在终端低功耗技术和上行增强技术以及最高峰值速率方面具备优势,而且还是全球首个发布5G SoC芯片的厂商。 对于近期争论许久的NSA和SA组网方式,由于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明确表示“明年1月1日开始,5G手机必须具备SA模式,NSA的手机就不可以入网了。”引起了业界不小震动。 因为除了华为之外,其他手机厂商均采用的高通X50基带芯片,仅支持NSA模式。中国移动的意外之举让芯片厂商有些措手不及,高通也加紧了下一代支持NSA/SA的X55发布节奏。 而此时联发科技却“意外压对方向”。傅宜康透露,联发科技在5G芯片初期规划底层能力之时,就希望可以实现全球通用,因此考虑了支持NSA/SA组网模式。据了解,在4G发展初期2014年的时候,联发科技就启动了5G方面的研究。 在5G芯片设计上,联发科技对NSA和SA的上行开发了覆盖和速率的增强技术。联发科技NSA模式的上行覆盖提升技术可以带来平均28%的上行速率提升;而联发科技SA模式的上行覆盖提升技术给UL上行控制信道预编码技术带来30%-60%覆盖提升。40% UL高功率终端带来40%上行覆盖提升,约等效25%上行速率提升。 除了5G上行增强技术之外,在低功耗上一直是联发科技的强项。由于更大的带宽,更高的速率和更低时延,5G终端功耗高于4G。在终端电池容量依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让实现终端低功耗关乎着用户的使用体验。 联发科技以“无数据传输时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功耗”的技术理念,研发出BWP方案,也就是带宽分段的节电方案,通过动态调整终端带宽,在保持传输性能同时最大化节电的效果,让终端的电池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据了解,联发科技的这项BWP方案已经被写入了3GPP Rel-15的标准里面。 在速率方面,Helio M70具备业界最高Sub-6GHz 频段传输规格4.7Gbps, 为目前业界最快实测速度,华为Balong 5000在Sub-6GHz频段实现4.6Gbps,高通X50在Sub-6GHz频段的速率是2.3Gbps。 而在5G芯片技术成熟度方面,“2019年IMT-2020(5G)峰会”上公布了目前5G芯片测试情况:海思、联发科技支持SA/NSA网络模式,海思完成了室内和室外测试,联发科技完成了室内测试;高通完成NSA测试。 所以,联发科技5G芯片不仅在终端低功耗技术和上行增强技术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在5G最高峰值速率方面也是最快的。 “可以说,联发科技的5G芯片技术不输大家认为的最强芯片。”傅宜康表示。 相比4G的稍稍落伍,联发科技在5G方面先发制人,走在了5G领先行列。据透露,OV已经开始考虑联发科技和三星5G基带芯片。 此前消息称联发科技最新5G SOC单芯片采用了7纳米制程,今年Q3向主要客户送样,首批搭载5G SOC的终端将于2020年一季度上市。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0-04-09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5G网络加快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5G网络建设、应用推广、技术发展和安全保障,充分发挥5G新型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5G网络建设部署 (一)加快5G网络建设进度。基础电信企业要进一步优化设备采购、查勘设计、工程建设等工作流程,抢抓工期,最大程度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基础电信企业以5G独立组网(SA)为目标,控制非独立组网(NSA)建设规模,加快推进主要城市的网络建设,并向有条件的重点县镇逐步延伸覆盖。 (二)加大基站站址资源支持。鼓励地方政府将5G网络建设所需站址等配套设施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严格落实;在新建、改扩建公共交通、公共场所、园区、建筑物等工程时,统筹考虑5G站址部署需求;加快开放共享电力、交通、公安、市政、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和社会站址资源。对于支持力度大的地区,基础电信企业要加大投资,优先开展5G建设。 (三)加强电力和频率保障。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加强与电力企业对接,对具备条件的基站和机房等配套设施加快由转供电改直供电;积极开展网络绿色化改造,加快先进节能技术应用推广。调整700MHz频段频率使用规划,加快实施700MHz频段5G频率使用许可;适时发布部分5G毫米波频段频率使用规划,开展5G行业(含工业互联网)专用频率规划研究,适时实施技术试验频率许可。进一步做好中频段5G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其他无线电台(站)的干扰协调工作。 (四)推进网络共享和异网漫游。进一步深化铁塔、室内分布系统、杆路、管道及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引导基础电信企业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开展5G网络共享和异网漫游,加快形成热点地区多网并存、边远地区一网托底的网络格局,打造资源集约、运行高效的5G网络。 二、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 (五)培育新型消费模式。鼓励基础电信企业通过套餐升级优惠、信用购机等举措,促进5G终端消费,加快用户向5G迁移。推广5G+VR/AR、赛事直播、游戏娱乐、虚拟购物等应用,促进新型信息消费。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广电传媒企业和内容提供商等加强协作,丰富教育、传媒、娱乐等领域的4K/8K、VR/AR等新型多媒体内容源。 (六)推动“5G+医疗健康”创新发展。开展5G智慧医疗系统建设,搭建5G智慧医疗示范网和医疗平台,加快5G在疫情预警、院前急救、远程诊疗、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等方面的应用推广。进一步优化和推广5G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优秀应用,推广远程体检、问诊、医疗辅助等服务,促进医疗资源共享。 (七)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打造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垂直领域“5G+工业互联网”的先导应用,内网建设改造覆盖10个重点行业;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内网建设改造标杆网络、样板工程,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突破一批面向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5G关键技术,显著提升“5G+工业互联网”产业基础支撑能力,促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 (八)促进“5G+车联网”协同发展。推动将车联网纳入国家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促进LTE-V2X规模部署。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丰富应用场景,探索完善商业模式。结合5G商用部署,引导重点地区提前规划,加强跨部门协同,推动5G、LTE-V2X纳入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的重要通信标准和协议。开展5G-V2X标准研制及研发验证。 (九)构建5G应用生态系统。通过5G应用产业方阵等平台,汇聚应用需求、研发、集成、资本等各方,畅通5G应用推广关键环节。组织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突出应用落地实施,培育5G应用创新企业。推动5G物联网发展。以创新中心、联合研发基地、孵化平台、示范园区等为载体,推动5G在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创新。 三、持续加大5G技术研发力度 (十)加强5G技术和标准研发。组织开展5G行业虚拟专网研究和试点,打通标准、技术、应用、部署等关键环节。加速5G应用模组研发,支撑工业生产、可穿戴设备等泛终端规模应用。持续支持5G核心芯片、关键元器件、基础软件、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的研发、工程化攻关及产业化,奠定产业发展基础。 (十一)组织开展5G测试验证。基础电信企业进一步优化5GSA设备采购测试流程,根据建设计划明确测试时间表,促进相关设备加快成熟。持续开展5G增强技术研发试验,组织芯片和系统开展更广泛的互操作测试,加速技术和产业成熟。结合国家频率规划进度安排,组织开展毫米波设备和性能测试,为5G毫米波技术商用做好储备。 (十二)提升5G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支持领先企业利用5G融合新技术,打造并提供行业云服务、能力开放平台、应用开发环境等共性平台,鼓励建设相关开源社区、开源技术基地,促进开放式应用创新。加快5G检测认证平台建设,面向5G系统、终端、服务、安全等各环节提升测试、检验、认证等服务能力,降低企业研发及应用成本。 四、着力构建5G安全保障体系 (十三)加强5G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加快构建5G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加强5G核心系统、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平台等新对象的网络安全防护,建立风险动态评估、关键设备检测认证等制度和机制。研究典型应用场景下的安全防护指南和标准。试点开展5G安全监测手段建设,完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威胁治理、事件处置、追踪溯源的安全防护体系。 (十四)强化5G网络数据安全保护。围绕5G各类典型技术和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典型应用场景,健全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与标准规范。建立5G典型场景数据安全风险动态评估评测机制,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合理划分网络运营商、行业服务提供商等各方数据安全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责任,明确5G环境下数据安全基线要求,加强监督执法。推动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认证,构建完善技术保障体系,切实提升5G数据安全保护水平。 (十五)培育5G网络安全产业生态。加强5G网络安全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强化安全服务供给。大力推进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建设和试点示范,加快培育5G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领军企业,促进产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关键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一体化保障能力。积极创新5G安全治理模式,推动建设多主体参与、多部门联动、多行业协同的安全治理机制。 五、加强组织实施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制度,做好各项要素保障,把加快5G发展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强与地方住建、交通、电力、医疗、教育等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合力推进5G建设发展各项工作。 (十七)加强责任落实。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无线电管理机构、通信管理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及时细化各项支持政策和举措,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各基础电信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做好5G研发、试验、建设、应用、安全等各项工作,全力推进5G建设发展。 (十八)加强总结交流。各单位要定期梳理经验做法,及时发现问题不足,不断调整优化工作举措,相关情况及时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开展各地5G建设发展情况评估,适时发布相关推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