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煤炭供应偏紧,三个原因》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07
  • 2021年局部区域、个别时段、部分煤种或致供应偏紧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认为,2021年煤炭供给体系质量将稳步提升,煤炭中长期合同价格将稳定在合理区间,市场价格保持基本平衡趋势。
    从煤炭需求来看,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会议部署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将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向好发展,将带动煤炭需求继续增长。
    同时,国家强化节能减排、大气环境治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煤炭消费的替代作用进一步增强,将抑制煤炭消费的增速。预计2021年全国煤炭需求将略有增长。
    从煤炭供应看,2021年预计晋陕蒙新等煤炭主产区新增优质产能将继续释放,但与此同时,南方部分省份如湖南、江西、重庆等省(市)落后煤炭产能还将进一步退出。总体看,2021年全国煤炭产量将保持增长态势,增量进一步向晋陕蒙新集中。
    从煤炭进口看,2021年我国煤炭进口市场多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全年煤炭进口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
    综合判断,2021年全国煤炭供给体系质量将稳步提升,煤炭中长期合同价格将稳定在合理区间,煤炭市场将保持基本平衡态势。
    但受资源、环境的约束以及天气不确定性的影响,不排除局部区域、个别时段、部分煤种出现供应偏紧的情况。
    “十四五”煤炭产量增约5% 消费量增长约6%
    《报告》预测,到“十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将控制在41亿吨左右,全国煤炭消费量将控制在42亿吨左右。上述目标值分别较中国2020年煤炭产量、消费量增长约5%、6%。
    截至2020年底,我国拥有煤矿数量约4700处,到“十四五”末期,这一数据将压缩至4000处左右,并建成智能化煤矿1000处以上;建成千万吨级矿井(露天)65处、产能近10亿吨/年。培育3至5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组建10家年产亿吨级煤炭企业。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
    报告称,“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去产能目标任务超额完成。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退出煤矿5500处左右、退出落后产能10亿吨/年以上,超额完成国务院提出的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的目标。
    去产能的同时,煤炭供给体系的质量显著提升。我国已建成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1200处,产量占全国的80%左右。其中,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52处,产能8.2亿吨/年。由此可见,煤炭去产能并没有影响新建煤矿项目。
    未来煤炭行业集中度将大幅提升。目前,前8家大型企业原煤产量18.55亿吨,占全国的47.6%。随着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该比例会进一步提高。

相关报告
  • 《2020年12、2021年1月份煤炭市场分析及后期走势预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3
    • 12月份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在低温寒潮天气以及经济增长拉动下,季节性煤炭需求超预期增加,煤炭消费环比快速增长,经济基本面对煤炭消费拉动力度较为强劲。煤炭行业继续释放先进产能,煤炭增产保供工作稳步推进,部分煤矿生产受到安全、环比监管制约,煤炭产量环比有所下降,煤炭市场供求关系总体偏紧,煤炭价格明显上涨。预计今后一段时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回暖,预计后期房地产开发投资韧性有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或将维持低动能,制造业投资或呈回暖趋势,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将有所加强。而非化石能源发电对煤电的替代将继续推进,这将制约煤炭需求增长。而非化石能源发电对煤电的替代将继续推进,总体来看预计明年我国煤炭需求有望保持增长。供应方面,为保障我国煤炭稳定供应,满足市场用煤需求,产煤省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将在确保安全和疫情防控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产能,预计煤炭产能产量将维持相对高位;铁路部门全力保障煤炭运输需求,煤炭铁路运量将维持较高水平,预计后期煤炭市场供应将总体充足。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沿海地区电需求将高位回落,电厂存煤逐步增加,预计后期煤炭进口量可能下降。综合来看,预计煤炭供应将总体充足,煤炭需求将保持增长,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将总体平衡,煤炭价格或将以稳为主、小幅波动。 一、2020年12月、2021年1月煤炭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煤炭市场运行特征为: 1、煤炭消费环比快速增长。 12月份,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平稳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较快增长,制造业投资同比降幅继续收窄,生铁、水泥产量同比较快增长,火力发电量同比快速增长,低温寒潮天气以及经济增长带动下季节性煤炭需求显著增加。总体上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较为强劲。据测算,12月份商品煤消费量4.1亿吨,日均消费量环比增长11.9%,同比增长8.8%,增幅比上月扩大2.0个百分点(见图1);1-12月份商品煤累计消费量40.5亿吨,同比增长1.0%。 分行业看,12月份,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分别为2.5亿吨、0.6亿吨、0.4亿吨和0.3亿吨,日均消费量环比上月增幅分别为22.1%、1.7%、-13.1%和-9.1%,同比增幅分别为10.8%、8.9%、8.4%和6.0%。1-12月份,四大行业累计煤炭消费量分别为21.9亿吨、7.3亿吨、4.9亿吨和2.9亿吨,同比增幅分别为1.5%、3.8%、0.8%和0.2%。 1月份以来,国内气温有所回升,低温天气影响范围明显缩小,电网用电负荷回落,火力发电量环比较快下降。数据显示,1月份上旬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1.5%、环比下降4.3%,中旬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2.2%、环比下降6.7%。随着各地气温逐步回升,1月上中旬统调电厂日均耗煤量逐步下降。判断1月份全国煤炭消费量环比将小幅下降。 2、煤炭生产环比有所下降。 12月份,煤炭行业增产保供工作稳步推进,煤炭生产维持在较高水平,而煤矿安全、环保监查力度较大,部分煤矿生产受到制约,煤炭产量环比有所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2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3.5亿吨,同比增长3.2%,日均产量环比下降1.9%;1-12月份累计原煤产量38.4亿吨,同比增长0.9%。 运输方面,12月份,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2.24亿吨,同比增长4.3%,日均环比增长3.2%(见图3);1-12月份累计发运量23.6亿吨,同比下降4.0%。12月份,全国主要港口煤炭发运6876万吨,同比增长0.9%,日均环比下降6.5%;1-12月份煤炭累计发运量7.5亿吨,同比下降3.7%(见图4)。 数据显示,1月上中旬全国重点监测企业煤炭产量、销量和铁路运量与上月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0%、0.5%和3.1%,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2.9%、9.1%和2.2%。 3、煤炭进口环比大幅增长、出口环比大幅下降。 12月份,全国进口煤炭3908万吨,同比增长1309.6%,环比增长234.8%;出口煤炭9万吨,同比下降86.7%,环比下降47.1%;净进口量3908万吨(图5),同比增长1759.1%,环比增长239.0%。1-12月份,累计进口煤炭3.0亿吨,同比增长1.5%;累计出口煤炭319万吨,同比下降86.7%。 4、全社会存煤天数环比减少,煤炭供求关系总体偏紧。 12月份,煤炭产量环比有所下降,煤炭消费量环比快速增长,净进口量环比大幅增长,供给量增速小于消费量增速,全社会煤炭库存量环比继续下降,12月末全社会存煤可周转天数27天,比上月末减少8天;12月末全社会存煤正常度为-10.9%(图6),反映煤炭供求关系总体偏紧。 分流通环节看,12月末煤矿存煤高于正常水平,煤矿存煤天数8.8天,比上月减少0.7天,存煤正常度22.3%。中转港口存煤低于正常水平,主要港口存煤天数14.6天,比上月末增加0.8天,存煤正常度-21.4%。发电企业存煤水平基本合理,重点电厂存煤天数17.2天,比上月减少7.7天,存煤正常度-0.5%。 截至1月20日,全国重点监测煤炭企业存煤比1月10日下降3.3%、同比下降14.1%。1月21日环渤海六港存煤比上月末增加4.2%。1月中旬全国统调电厂存煤天数在15天左右,比12月末减少2天左右。判断1月底全社会煤炭库存量将逐步趋稳,煤炭供求关系紧张局面将有所缓解。 5、12月煤炭价格较快上涨,1月价格继续上涨 12月末,全国市场交易煤炭平均报价723.5元/吨,比上月末上涨8.5%;其中焦肥精煤平均报价为1303.1元/吨,比上月末上涨2.3%,中等动力煤平均报价627.1元/吨,比上月末上涨14.0%。 1月份以来,煤炭价格又有上涨。至1月22日,全国市场交易煤炭平均报价786.6元/吨,比上月末上涨8.7%;其中焦肥精煤平均报价为1354.7元/吨,比上月末上涨4.0%,中等动力煤平均报价711.5元/吨,比上月末上涨13.5%。 12月末秦皇岛港5500大卡/千克动力煤综合交易价格(平仓)比11月末上涨56元/吨,1月22日价格比12月末上涨103元/吨,市场价格大幅上涨。 二、煤炭市场后期走势预测 我们对今后几个月煤炭市场做出如下基本判断: (一)拉动煤炭需求的基本面因素有望继续改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我国宏观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从拉动煤炭需求的主力引擎看,房地产开发投资韧性有望加强,制造业投资或呈回暖趋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或将维持低动能,总体上对煤炭需求的支撑力度将有所加强。 房地产开发投资韧性有所加强。2020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7.0%,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4.1个百分点,是拉动煤炭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从房地产资金来源看,由于房贷红线,个人按揭贷款单月拉动明显萎缩,但定金及预付款则大幅上升。从数据来看,地产销售旺叠加房贷红线,使得购房者或采用其他加杠杆的形式或者是现金支付,这推升整体资金来源进一步上升。与此同时,12月当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6.3%,四季度以来持续改善;施工面积当月同比前期经历转正后大幅上升,12月当月达到28%,为2020年最高值;7月以来土地购置面积同比连续5个月为负,但12月份大幅转正为20.5%。以上均预示今后一段时间房地产韧性或有所增强,对煤炭需求的支撑力度有望继续保持。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回落,不及预期。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广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同比增速至4.3%,基本持平11月份,小幅回升0.1个点,单月增速较11月回落1.6个点,环比动能依然在走弱。2021年专项债提前批下达的可能性较小,预计后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整体将维持当前动能。 制造业景气有望延续,投资呈回暖趋势。数据显示,12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8.5%,较11月有所回落,但仍为2019年1月以来较高水平。从环比看,12月制造业投资环比高于过去5年的环比季节性规律。考虑到当前国内经济修复仍未结束,欧美在疫情扩散影响下供需缺口或将继续、补库需求也在回升,目前制造业领先指标中的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新订单仍然处于历史高点,加之12月出口数据边际变化反映亚洲产业链恢复较好,对我国生产型出口需求向好,预计制造业投资回暖趋势或将持续。若以2010年以来制造业景气周期推算,叠加出口复苏拉动,预计当前制造业景气有望延续到2021年全年,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有望持续。 民间投资增速略有回升。数据显示,1-12月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增速回升0.8个百分点;12月单月增长26%,自7月份以来单月一直保持正增长,整体呈改善态势。2021年,我国将完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支持民间投资参与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引导银行积极增加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规模和比例,降低民间投资负担。预计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惠企政策的陆续出台与落地实施,民间投资面临的外部环境会得到进一步优化,将对民间投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非化石能源发电对煤电的替代将继续推进。2020年,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2.7%,其中火电增长1.2%,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保持较快增长。按照国家能源局提出的目标,2021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将合计新增1.2亿千瓦,这是我国新能源年度新增装机首次突破1亿千瓦。预计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将继续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对煤电的替代将继续推进,这将制约煤炭需求增长。 总体来看,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回暖,预计后期房地产开发投资韧性有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或将维持低动能,制造业投资或呈回暖趋势,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将有所增强。而非化石能源发电对煤电的替代将继续推进,这将制约煤炭需求增长。 (二)煤炭市场供应将总体充足 煤炭产量将相对稳定。为确保今冬明春我国煤炭稳定供应,产煤省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将继续承担煤炭保供社会责任,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前提下,做好煤炭产运需衔接和协调,确保煤炭生产平稳有序,严格执行煤炭中长期合同,保证发电供热用煤和重点地区用煤,预计后期我国煤矿开工率将维持在较高水平。2020年,国家相关部门已核准煤矿建设项目总规模达到4860万吨/年,其中新疆地区建设规模3720万吨/年,后期新疆煤炭将更好地融入全国煤炭市场,预计我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和产能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安全监管方面,为确保春节及“两会”期间煤矿安全生产总体稳定,预计各地将加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违法违法行为,预计部分中小煤矿生产将受到制约。综合来看,预计后期我国煤炭产能将有所增加,煤炭产量将相对稳定,煤炭市场供应将总体充足。 铁路煤炭运量将维持相对高位。后期我国将继续推进煤炭运输“公转铁”改革,提升铁路煤炭运输能力,提高铁路煤炭发运量,满足下游行业煤炭运输需求。铁路部门将继续加强组织运输,在全路开展冬煤保供专项行动,全力抢运电煤,做好煤炭运输组织,协同联动、挖潜增效,保障生产生活用煤需求。随着气温逐步回升,预计煤炭运输需求将有所减弱,综合来看,预计后期我国煤炭铁路运量将维持相对高位。 煤炭进口量可能下降。12月份,我国煤炭进口量同比大幅增长,全年累计煤炭进口量同比增长1.5%,增幅比1-11月份提高12.3个百分点。后期,为保障国内煤炭稳定供应,有关部门将根据煤炭供需形势适当调节煤炭进口。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春节假日因素影响,以及新能源发电出力增加,沿海地区电煤需求将高位回落,电煤库存有望逐步回升。判断后期煤炭进口可能下降。 (三)判断后期煤炭供求形势将总体平衡,煤炭价格以稳为主、小幅波动。 依据上述对煤炭供需两个方面的分析结论,预计今后一段时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回暖,预计后期房地产开发投资韧性有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或将维持低动能,制造业投资或呈回暖趋势,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将有所增强。而非化石能源发电对煤电的替代将继续推进,这将制约煤炭需求增长。而非化石能源发电对煤电的替代将继续推进,总体来看预计明年我国煤炭需求有望保持增长。供应方面,为保障我国煤炭稳定供应,满足市场用煤需求,产煤省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将在确保安全和疫情防控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产能,预计煤炭产能产量将维持相对高位;铁路部门全力保障煤炭运输需求,煤炭铁路运量将维持较高水平,预计后期煤炭市场供应将总体充足。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沿海地区电需求将高位回落,电厂存煤逐步增加,预计后期煤炭进口量可能下降。综合来看,预计煤炭供应将总体充足,煤炭需求将保持增长,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将总体平衡,煤炭价格或将以稳为主、小幅波动。
  • 《结构性供应短缺凸显 煤炭供需全年或呈紧平衡》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2-23
    • 寒潮天气持续,冬季煤炭保供压力骤增。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供应短缺,对煤炭市场产生重要影响。铁路运输瓶颈成为制约煤炭供应的重要因素。1月31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市场价报764元/吨,涨势仍在继续,超过2017年的最高点。   随着煤炭产能逐渐向晋陕蒙宁四省(区)集中,东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区煤炭产能持续减少,煤炭调入地区及规模进一步扩大,从产地发往环渤海地区的煤炭铁路运力短缺矛盾突出。   结构性供应短缺凸显   寒潮天气持续叠加工业用电大幅增长,电厂日耗创新高,冬季保供压力骤增。1月30日,沿海六大电厂日耗高达81.19万吨,存煤可用天数降至10.93天。华能、大唐、华电和国家电投四大发电集团日前联名向国家发改委提交报告,称当前煤价过高、库存吃紧,保供形势严峻。   此前,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中煤能源等几十家煤炭企业齐齐宣布下调电煤价格15元~20元/吨。此举短期延缓了煤价上涨节奏,但没有根本扭转煤炭价格上涨趋势。煤价上涨难以抑制,背后折射出需求旺盛和供应结构性短缺之间的矛盾。季节性以及产地、需求地供需错配带来的区域性供应短缺等问题,进一步推升煤价。   据有关媒体报道,入冬以来,用电量持续攀升,全国发电量日均达191.29亿千瓦时,最高值达201亿千瓦时,比上年冬季最大值增长15%,创冬季历史新高。受低温寒潮、电煤供应影响短缺的影响,河北、江苏、河南、湖南、江西等电网电力供应紧张。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冬季煤炭供应短缺存在多方面原因。除寒潮天气持续,居民取暖负荷需求增长明显外,工业开工形势好,工业用电大幅增长,成为火电负荷增加的主要因素。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5.2%,工业用电对全社会的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60.2%。   易煤研究院研究员潘汉翔表示,工业用电领域增长点较多,包括新能源汽车、区块链、云数据等新产业用电量形成集合效应,对社会用电量增长产生明显影响。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指出,部分地区个别时段煤炭供应偏紧的情况值得关注。该协会曾预计,冬春期间,全国煤炭市场供求将保持基本平衡,部分地区受资源、运输约束或出现时段性偏紧的问题。   我国煤炭产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地区,而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南方地区,尤以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突出。煤炭产需的逆向分布,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格局。   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区域性的供应格局出现变化,而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易煤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晋陕蒙宁四省(区)煤炭产量23.76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9%,产量逐渐向上述四地集中,东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煤炭产能持续减少。其中,东部地区的河北、山东、安徽、黑龙江等产煤大省煤炭产量回落。原先的煤炭调出地区逐渐成为调入地区,煤炭调入地区以及规模进一步扩大。   运输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煤炭生产重心西移、区域间煤炭调拨规模扩大,多年来形成的煤炭运输格局逐渐被打破,区域性、时段性煤炭供应紧张形势加剧。北部、西部煤炭产地先进产能释放,铁路运输需求则向太原、呼和浩特、西安铁路局集中。   四大发电企业在给发改委的报告中表示,煤炭跨区调运规模持续扩大,煤炭采购平均运距增加,物流成本相应增加。目前,发电厂跨区调运煤炭采购成本中,物流成本占比高达50%左右。要求终止铁路运费上浮,保障电煤供应。   据榆林煤炭交易中心发布的信息,中国铁路总公司人士表示,铁路运输价格应根据市场调节,不应以煤炭价格来调节。中铁总和全国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按照市场导向运作,市场好、需求大,价格上浮,市场不好时,价格会下浮。   “铁路运力方面,面临季节性与周期性叠加等因素的影响,高峰期运输瓶颈凸显。”潘汉翔表示,“从目前情况看,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大秦线整体4.5亿吨的年运力,2017年已负荷4.3亿吨,大秦线全年满负荷在运转。”   “2017年夏天及今年冬天的旺季,从产地发往环渤海地区的煤炭运力短缺,且运量大,矛盾突出。”汾渭能源信息公司、中国煤炭资源网副总经理曾浩表示,“目前大秦线、朔黄铁路等主要运煤线路负荷很高。此外,铁路上站短途倒运费自2017年12月份开始快速上涨。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25日,累计涨幅达45元/吨。运力紧张加上运费增加,导致坑口与港口煤价的价差快速拉大。”   铁路发运方面,有煤炭贸易商表示,“在坑口采购煤炭时,铁路运输车皮目前很难解决。以前隔天就能排到一个列次,现在几乎一周才能等到一个列次。”尽管港口供应紧张,价格高企,但贸易商即使增加坑口的采购量,也难以运输到港口。该贸易商指出,2017年12月以来,煤炭发运环节利润可观,发运难成为目前最主要的矛盾。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累计实现铁路货运量33.8亿吨,同比增长12.2%。其中,煤炭货运量占比近六成。2017年前十个月,累计实现煤炭铁路货运量17.9亿吨,同比增长16%。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预计,2017年全年,煤炭铁路货运量达21亿~22亿吨规模。按此估算,2018年煤炭铁路运量有望超过23亿吨,达近年来峰值水平。中信建投指出,2018年“三西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或新增超1亿吨铁路外运需求。预计2018年“三西地区”煤炭铁路外运存在3000万~4000万吨的运力缺口。对比中期和短期在建产能数据,“三西地区”短期在建产能将释放,煤炭生产重心的西移或使2018年“三西地区”新增煤炭铁路外运需求超过1亿吨。而“西煤东运”大秦线、朔黄线、张唐铁路、晋中南铁路四大铁路线2018年预计可容纳6000万~7000万吨运输增量,缺口较大。   造成铁路运力紧张的原因:一方面是需求端增速快;另一方面,因环保因素制约,2017年环渤海地区港口禁止汽运煤炭集疏港,造成运输压力转移到铁路端。   潘汉翔表示,近期铁总“保运”举措不断,包括5000节新车皮将陆续上线、蒙冀线开通万吨大列等,但短期影响可能有限。按照往年铁路运量数据,春节后运力通常会有一定程度释放,环比增量约为10%。预计节后市场受运力瓶颈影响程度将有所减弱。   煤炭供需全年紧平衡   曾浩预计,3月中旬,煤炭价格将出现趋势性转折。如果寒潮天气持续时间不长,同时春节假日期间煤炭大量生产,市场转折点可能提前到来。   潘汉翔则表示,动力煤价格高企,如果电厂节前补库不理想,节后市场短期仍会偏强。随着淡季的到来,预计市场需求会出现一定回落。全年来看,如果2017年的冬季多因素叠加情况不再出现,市场将比较稳定。   展望2018年,工业用电能否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存在不确定性。多位分析师表示,火力发电增速保守估计有2%~3%的平稳增长,预计2018年煤炭供应将呈紧平衡状态。   对于供给端,有关分析师认为,2016年下半年以来,尽管煤企盈利出现好转,但利润主要用于弥补负债、补发工资等,煤炭集团负债率依然很高,资产负债表尚未有效修复,没有更多财力进行产能扩张。就行业的固定投资而言,目前仍维持低位,投资扩张仍然有限。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新增产能不会太多。   此外,2017年煤炭去产能1.5亿吨的目标任务超额完成。据有关媒体报道,2018年煤炭去产能目标或与2017年持平。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预计供需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化。分析师预计,2018年动力煤市场价均价在640元~650元/吨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