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启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大攻关项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姜山
  • 发布时间:2017-11-16
  • 中石化启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大攻关项目;霍尼韦尔推出行业最高性能最小尺寸的改装车涡轮增压器;新国标接口MODEL X/S将于11月17日亮相。

    1.中石化启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大攻关项目

    日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其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主持召开2017年重大项目——“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攻关启动会。上海石化为该重大项目项目长单位,负责了其中四个子课题的研究攻关任务。(中新网)

    2.新型耐高温锂电池隔膜成功研发 有望提高电池安全性

    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朱英杰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胡先罗团队合作,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基耐高温锂离子电池隔膜。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并申请一项发明专利。(中国客车网)

    3.LG化学向Kemco投资10亿韩元 保障锂电池硫酸镍供货

    据外媒报道,LG化学于11月8日宣布,该公司向Kemco公司投资89.7万美元,获得了后者10%的股份,据LG化学的内部人士透露,该笔股权投资的达成后,相较于其他竞争者,LG化学可优化获得硫酸镍的供货,有助于LG化学应对未来锂电池材料的供给不足。(盖世汽车)

    4.定位轻量化安全部件 瑞典钢铁与海斯坦普研发轧制硬化钢

    据外媒报道,瑞典钢铁公司(SSAB)与海斯坦普开展合作,双方共同研发了Docol PHS 2000,这是一款全新的轧制硬化钢,其抗拉强度要强于其他任何被广泛使用的车用级轧制硬化钢。相较于同类保险杠,Docol PHS 2000的减重幅度高达17%。(盖世汽车)

    5.舍弗勒斥资1.8亿欧元打造欧洲装配及包装中心

    据外媒报道,舍弗勒宣布将斥资1.8亿欧元(2.09亿美元)在德国莱比锡(Leipzig)附近建设一座装配及包装中心,借此向欧洲地区的仓库供应汽车零部件及工具。该中心预计于2019年投入运营,并增加约900份工作岗位。(盖世汽车)

    6.索尔维高性能聚酰胺推出新产品Technyl® Blue

    2017年11月6日 - 索尔维高性能聚酰胺事业部推出了用于汽车热管理系统的耐高温Technyl® Blue系列材料。该系列材料即使在腐蚀性冷却剂作用下,也具有优异的耐水解性能和耐热老化性能。(盖世汽车)

    7.霍尼韦尔推出行业最高性能最小尺寸的改装车涡轮增压器

    近日,全球领先的涡轮增压技术领导者霍尼韦尔(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HON)在2017年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改装车及配件展览会(SEMA)上推出了面向改装车售后市场的全新霍尼韦尔盖瑞特G系列高性能改装涡轮增压器,可支持高达485千瓦(660马力)的动力输出。(盖世汽车)

    8.捷太格特(JTEKT)成功开发汽车变速器用长寿命推力滚针轴承

    据外媒报道,捷太格特近期成功开发出新的“长寿命推力滚针轴承”,其使用寿命达到了现行产品的3.5倍。推力滚针轴承因其具备承载高负荷、高转速的特点,可以有效降低能量损失,广泛用于汽车变速器和压缩机等。(汽车零部件)

    9.福特测试外骨骼EksoVest 大量节省人工

    据外媒报道,一位疲惫、受伤的工人很难为公司的资本增长作出较大的贡献,这也是为什么福特要测试外骨骼在车间能够起到的作用。近日,这家公司正在测试一种叫做EksoVest的外骨骼,这种无动力背心能在工人进行抬头工作时为其手臂提供支持。(cnBeta)

    10.导电钢纤维+细菌 自修复沥青路面或将为电动车充电

    据外媒报道,荷兰研究人员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Erik Schlangen表示,其计划测试一款具有自动修复功能的沥青,其采用导电的钢纤维及细菌,可修复路面中的裂纹并为停靠于路面上方的电动车充电。当车辆停靠于十字路口时,该测试设备将为车辆充电,延长其续航里程数。(盖世汽车)

    11.三星力争将锂空气电池推向实用化

    据《日本经济新闻》11月10日报道,韩国三星电子将开发面向纯电动汽车(EV)的第三代充电电池。一次充电的续航距离将达到目前纯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近2倍,计划以此来对抗在纯电动汽车用第二代充电电池开发上先行一步的丰田汽车。(日本经济新闻)

    12.新国标接口MODEL X/S将于11月17日亮相

    日前,记者从官方获悉,搭载新国标充电接口的特斯拉MODEL X和MODEL S将会在11月17日开幕的广州车展上正式亮相。此外,据此前消息,特斯拉也将为现款MODEL X和MODEL S的车主免费发放“新国标”充电适配器,并改造旗下在大陆地区的各大充电网络。(汽车之家)

    13.密歇根制造中心研发轻量化多材质车架

    据外媒报道,密歇根制造业技术中心于上周参加了美国拉斯维加斯改装车零配件展览会(SEMA)并展示了一款轻量化后市场车架,或将为专用车(specialty car)设计师们及车主们提供一款轻量化、价格可负担得起的、硬度与安全性较高的车架选配件。(盖世汽车)

    14.德尔福科技拆分计划已获德尔福董事会批准

    汽车行业领先的全球性技术公司德尔福汽车公司近日宣布批准动力总成系统事业部从公司拆分,成立新的独立上市公司“德尔福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份登记日期、分配日期以及分配比率。拆分后,公司将更名为安波福(Aptiv)有限公司,股票代码改为“APTV”。(盖世汽车)

    15.充电仅需1分钟 菲斯克为柔性固态电池申请技术专利

    据外媒报道,菲斯克(Fisker)的科研人员们于本周递交了文件,旨在为其柔性超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申请技术专利,该项专利涉及全新材料及制造工艺,对于实现所需的能量密度、电源及成本目标,新材料及工艺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助推电动车的推广及应用。(盖世汽车

相关报告
  • 《 新创碳谷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项目启动建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10-10
    • 9月26日上午,新创碳谷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项目举行建设启动仪式。项目总投资50亿元,由新创碳谷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规划年产3.6万吨大丝束碳纤维及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实现将低成本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向两头延伸,形成“复材设计—检测测试—经编织造—复材成型加工—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建成达产后将新增年产值收入100亿元,年利税20亿元。该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100天时间,又一次刷新了新北区重大项目推进速度的纪录。 项目的投资主体--新创碳谷控股有限公司,掌握碳纤维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企业的低成本、工业化制造及应用方案赢得了维斯塔斯、通用电气、艾尔姆、西门子、中车集团、中国商飞、成飞、哈飞等国内外知名客户的高度认可。 当前,全球大丝束碳纤维市场需求持续放大但产能严重不足。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大丝束碳纤维需求量将超过10万吨,2020年全球现有产能仅为2.35万吨,市场供给严重不足。企业目前在全球风电行业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占有率达到30%,本项目投产后将优化“碳纤维-织物-制品-应用”产业链,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碳纤维及制品生产基地,并吸引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常州高新区,形成超千亿元的碳材料产业集群。 为保障项目如期开工,高新区经发局联合区行政审批局、商务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等部门及滨开区,成立了新创碳谷项目推进服务专班,针对企业项目立项、用电方案、能耗、污染物排放、土地挂牌、规划方案报批、施工准备等事项,服务专班与企业共召开了9次专题对接会,帮助企业解答申报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理清项目报批流程,并落实专人全程代办,提高了报批效率,为项目实现从签约到开工100天的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打响和擦亮了“高新事·高兴办”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品牌。
  • 《Arevo公司正在建立全球最大连续碳纤维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厂》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6-22
    • 硅谷的Arevo公司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来转变复合材料的生产,目前该公司正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高速连续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复合增材制造工厂。 该工厂将以快速周转的制造及服务(MaaS)模式运行。该工厂将按时生产定制产品。连续CFRP复合材料的强度重量比可以是钢的60倍以上,可用于精英级别的自行车、一级方程式赛车和最新一代的战斗机等产品。 随着Arevo第二代复合材料沉积技术的完成,该技术比第一代技术快四倍以上,该公司计划在尚未宣布的亚洲城市中心托管数百个生产系统。这将使该公司有能力满足迅速增长的大型且几何形状复杂的CFRP产品的客户需求。 如今关键主管已入职以支持和扩展业务。桑尼·武(Sonny Vu)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最近,Vu成为了被Fossil收购的可穿戴公司Misfit的创始人,而Tuan TranPham(在3D打印行业中任职17年、时间最长的退伍军人之一)已成为CRO。 Hemant Bheda表示:“新团队将成为我们进入新扩展阶段的成功关键。我们需要具备启动经验,扩展技术业务能力以及在增材制造方面具有深厚行业经验的人员。” Arevo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TranPham表示:“这将成为我在过去20年中在3D打印行业中看到的最雄心勃勃、最有趣的机会之一,很令人兴奋。”Bheda继续说:“我们现在正在积极招募更多的商业化和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