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压力控制逆行肾内手术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2-3 cm肾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研究》

  • 来源专题:宁夏重点产业科技信息服务
  • 编译者: 刘 悦
  • 发布时间:2025-06-30
  • 肾结石是全球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尤其在中国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传统治疗方法中,2cm以上的结石常采用创伤较大的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而逆行肾内手术(RIRS)则用于较小结石。然而,两种方法均存在诸如出血、感染扩散等风险。为解决这些问题,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泌尿外科团队在《Urolithiasis》上发表了一项创新研究,开发了配备压力传感功能的输尿管吸引鞘和肾造瘘鞘,结合智能灌溉吸引平台,实现了肾盂压力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 该研究纳入了140例2-3cm肾结石患者,比较了智能压力控制RIRS(IRIRS)与微通道PCNL(IMPCNL)的疗效差异。结果显示,IRIRS组手术时间略短于IMPCN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创伤更小。两组的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近,但IMPCNL组出现严重出血案例,而IRIRS组则发生输尿管黏膜损伤。 这项研究首次证实智能压力控制技术可以安全地扩展RIRS的适应症范围,提供了2-3cm肾结石治疗的新选择。对于追求快速康复的患者,IRIRS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伴有肾盂积水或下盏结石的患者,IMPCNL可能更适合。这一技术标志着泌尿系结石手术进入"精准控压"的新时代,并为下一代智能手术系统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 原文来源:https://www.ebiotrade.com/newsf/2025-6/20250628235255942.htm
相关报告
  • 《消融疗法治疗原发性局限性肾细胞癌的比较疗效和安全性: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5-03-24
    • 背景 非侵入性和微创消融治疗,包括立体定向体放射治疗(SBRT)、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和冷冻消融,已经成为管理肾细胞癌的关键治疗选择,特别是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我们旨在比较这些新兴治疗方法对局限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在这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中,我们搜索了2000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1日期间PubMed (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的出版物。符合条件的文章为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包括至少5名接受SBRT、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或冷冻消融治疗的原发性和局限性肾细胞癌成年患者(年龄≥18岁),并报告了局部控制结果。两位评审员独立筛选标题和摘要,然后由相同的评审员独立评估合格研究的全文,通过讨论或咨询第三位评审员解决分歧。使用标准化的数据提取表格,从已发布的报告中手动提取汇总估计值。主要终点是治疗开始后1年、2年和5年的局部控制率。使用DerSimonian和Laird模型进行荟萃分析,总结局部控制率。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进行评估。我们还根据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5.0版)和Clavien-Dindo并发症指数记录了治疗后不良事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PROSPERO预期注册了研究方案,CRD42024511840。 调查的结果 我们确定了6668项记录,其中330项通过全文审查进行评估,133项纳入我们的系统审查和荟萃分析。符合条件的研究包括8910名患者的数据(平均年龄为67±9岁[SD 7±3],在8018名可获得数据的患者中,2518名[31±4%]为女性,5500名[68±6%]为男性)。SBRT的局部控制率为99% (95%可信区间为97–100;1年时I2=6%,97%(95–99;I2=0%)和95%(89–98;5年时I2 = 42%;射频消融术为96%(94–98;1年时I2=73%,95%(92–98;I2=77%)和92%(88–96;I2=78%)在5年时;微波消融的准确率为97%(95–99;1年时I2=74%,95%(92–98;I2=77%)和86%(75–94;I2=66%)在5年时;冷冻消融的准确率为95%(93–96;1年时I2=61%,94%(91–96;I2=69%)和90%(87–93;5年时I2=74%)。报告3-4级不良事件的患者比例在冷冻消融后为3%(3726人中的121人),射频消融后为2%(2503人中的39人),微波消融后为1%(2069人中的22人),SBRT后为2%(612人中的11人)。在大多数研究中,偏倚风险是中等的(133项研究中的70项[53%]),没有观察到发表偏倚。
  • 《HIV治疗革命,365天变6天!GSK/强生完整长效疗法CAB/RPV:治疗96周显示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03-08
    • ViiV Healthcare是一家由葛兰素史克(GSK)控股、辉瑞(Pfizer)和盐野义(Shionogi)持股的HIV/AIDS药物研发公司。近日,该公司在2021年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感染会议(CRIO)上公布了首个完整长效方案cabotegravir/rilpivirine(CAB/RPV,卡博特韦/利匹韦林,缓释注射悬液)治疗HIV全球IIIb期ATLAS-2M研究的阳性长期数据。第96周数据强化了第48周主要终点(血浆HIV-1 RNA≥50拷贝/毫升的患者比例,快照,ITT-E)和次要终点(血浆HIV-1 RNA≥50或<50拷贝/毫升的患者比例,快照,ITT-E)。现在数据显示,在已实现病毒学抑制的HIV-1成人患者中,CAB/RPV每月一次和每2个月一次给药长期治疗均有效。 目前,CAB/RPV每2个月一次给药方案已在欧盟获得批准,但尚未在美国或加拿大获得批准。CAB/RPV方案由ViiV公司的cabotegravir(CAB,卡博特韦)和强生的rilpivirine(RPV,利匹韦林)组成。其中,rilpivirine是一种长效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cabotegravir则是一种长效HIV-1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这款完整长效方案由ViiV与强生旗下杨森制药合作开发。 在美国和加拿大,CAB/RPV长效方案每月一次治疗已获得批准,品牌名为Cabenuva,这是用于成人治疗HIV-1感染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完整长效方案。CAB/RPV适应症为:用于治疗接受稳定ARV方案已实现病毒学抑制(HIV RNA<50拷贝/毫升)的HIV-1成人感染者,取代其但前的ARV方案。 ViiV已向美国FDA提交了一份补充新药申请,以扩大Cabenuva作为HIV治疗的使用,纳入每2个月一次治疗方案。在澳大利亚,Cabenuva每月一次和每2个月一次方案均获得了批准。此外,CAB/RPV长效方案也在欧洲获得批准,以品牌名Vocabria(cabotegravir)和Rekambys(rilpivirine)销售,可每月一次和每2个月一次治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CAB/RPV是全球第一个完整的、长效的HIV治疗方案,每月一次或每2个月一次肌肉注射(IM)给药。该药的批准上市标志着一个重大里程碑,将为HIV治疗带来一场革命,将全年每天365天口服转变为每个月注射一次(全年12天)或每2个月注射一次(全年6天)。 ATLAS-2M(NCT03299049)是CAB/RPV广泛创新临床项目的一部分,这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阳性对照、多中心、平行组、非劣效性III期研究,共入组了1045例HIV-1成人感染者,这些患者接受一线或二线方案实现病毒学抑制≥6个月,并且无既往失败。研究评估了CAB/RPV每8周一次方案(2个月一次)相对于每4周一次方案(1个月一次)治疗48周的非劣效性抗病毒活性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在治疗第48周,采用FDA快照算法(意向性治疗暴露[ITT-E]人群)HIV-RNA≥50c/mL的患者比例来确定非劣效性。 该研究在第48周达到了主要终点,证实CAB/RPV每8周一次方案(2个月一次)与每4周一次方案(1个月一次)具有相同的疗效:治疗第48周HIV-RNA≥50c/mL的患者比例具有可比性(2个月组为1.7%[9/522]、1个月组为1.0%[5/523],调整后的差异=0.8%[95%CI:-0.6,2.2])。第96周的结果强化了主要终点:CAB/RPV每8周一次方案(2个月一次)与每4周一次方案(1个月一次)具有相同的疗效,治疗第96周HIV-RNA≥50c/mL的患者比例具有可比性(2个月组为2.1%[11/522]、1个月组为1.1%[6/523],调整后的差异=1.0%[95%CI:-0.6,2.5])。96周关键次要终点显示,2组之间的病毒学抑制率(HIV-1 RNA<50c/mL)相似(2个月组为91.0%[475/522],1个月组为90.2%[472/523],调整后的差异=0.8%[95%CI:-2.8,4.3])。 该研究中,确认的病毒学失败(CVF)定义为2次连续的病毒载量>200c/mL:第96周数据显示,2个月组有1.7(9/522)、1个月组有0.4%(2/523)出现CVF。CVF的总发生率较低(1%,11/1045),2个月组中只有1例患者在治疗的第2年符合CVF标准,这例患者出现了1个利匹韦林耐药相关突变(RAM)Y181C,而没有整合酶抑制剂(INSTI)RAM。 两个治疗组之间的安全性概况具有可比性的,自第48周分析以来,以来没有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注射部位反应(ISR)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AE:每2个月给药组为16%[74/473],每月给药组为12%[54/468]),第48周至第96周有一例导致停药。大多数ISR(99%)为轻度或中度,可自行消失,中位持续时间为3天。在整个96周内,在每2个月一次给药组中,1%(7/522)的患者因ISR而停药,而在每月一次给药组中为2%(11/523)。 ATLAS-2M研究的调查员、慕尼黑HIV研究和临床护理中心MVZ Karlsplatz的前医学主任Hans Jaeger医学博士,表示:“ATLAS-2M研究的96周数据加强了这款长效方案的治疗潜力,它提供了一种选择,可以改变一些HIV感染者的治疗体验,不再需要每天服用药片。这一方案可以使HIV感染者每年接受治疗的天数从365天减少到12天或6天,这代表着HIV治疗方面的一种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