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O Mol Med:科学家利用基因疗法成功治愈2型糖尿病和肥胖小鼠 未来有望应用于人体》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7-11
  • 近日,来自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利用基因疗法成功治愈了小鼠的肥胖和2型糖尿病,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研究者表示,我们利用了一种名为腺相关病毒载体(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AAV)来携带FGF2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基因的疗法(AAV-FGF21疗法)进行研究,单次使用这种载体就能操纵肝脏、脂肪组织和骨骼肌,使其持续产生FGF21蛋白,这种蛋白是由机体多个器官自然分泌的一种特殊激素,其能在很多组织中发挥作用,维护正常的能量代谢,通过基因疗法来诱导动物机体产生FGF21蛋白就能够帮助减肥,并且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耐受性,从而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在两种不同的肥胖小鼠模型中成功进行了试验,即饮食或遗传突变所诱导的肥胖,此外,研究者还观察到,当给予健康小鼠应用这种特殊的基因疗法,就能促进小鼠健康老龄化,并且抑制年龄相关的特种增长和胰岛素耐受性的产生。利用AAV-FGF21疗法治疗后,小鼠体重就会下降,同时其脂肪积累的水平和脂肪组织的炎症水平也会降低,同时肝脏中的脂肪含量、炎症及纤维化也会被逆转,而且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会增加。

    当研究者对三种不同的组织(肝脏、脂肪组织和骨骼肌)进行遗传操作使其产生FGF21蛋白后也能够再现上述结果,这或许就提高了这种新型疗法的灵活性,其不仅能够选择最合适的组织来进行作用,而且还能抑制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当一种组织产生FGF21蛋白时,其会将这种蛋白分泌到血液中,最后会分散到全身。

    研究者Claudia Jambrina强调了本文研究结果的重要性,由于如今全球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流行率越来越高,同时肥胖还会增加人们因多种疾病死亡的风险,比如心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高血压、关节炎、神经变性疾病和某些类型的癌症等。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利用AAV-FGF21基因疗法能够长期逆转机体的肥胖状态和对胰岛素的耐受性,未来或有望应用于人体临床试验中,相关研究结果也表明,AAV-FGF21疗法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疗法。

    同时研究人员还指出,这种基因疗法还能帮助机体有效抵御长时间高热量饮食所诱发的肝脏中肿瘤产生的风险。当用于常规治疗中,FGF21蛋白的寿命较短,因为目前制药工业中开发出了FGF21的类似物,而且这些类似物也已经开始进入临床试验了。然而科学家们需要定期给予FGF21类似物来调节临床效益,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与外源性蛋白相关的免疫性问题的风险;研究人员所开发的基因疗法载体就能够诱导小鼠多年产生与人类机体所产生的相同的FGF21激素,而且在使用FGF21后并不会给机体带来任何副作用。

    下一步在进行患者临床试验之前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动物研究来检测这种基因疗法的安全性,AAV所介导的基因疗法目前已经在欧洲和美国获批用来治疗多种类型的基因,而且研究人员在利用AAV介导的肝脏和骨骼肌基因转移上也具有广泛的临床经验,因此未来研究人员有望利用基于FGF21的基因疗法来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症及其相关的疾病。

  • 原文来源:http://embomolmed.embopress.org/content/early/2018/07/09/emmm.201708791
相关报告
  • 《Cell Metabolism:科学家发现两种荷尔蒙可以预防糖尿病和肥胖》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5-04
    • UCLA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新技术可以寻找那些影响器官和组织 互相交流的荷尔蒙。这种新技术促使他们找到了在2型糖尿病、肥胖和心血管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天然分子。 尤其是他们发现:1)两种叫做“notum”和“载脂蛋白-5”可以提高身体燃烧脂肪的能力;2)载脂蛋白-5会保护小鼠防止糖尿病进展甚至治愈疾病;3)载脂蛋白-5也会增强肌肉代谢和吸收营养的能力,从而降低肥胖和糖尿病风险。这些发现可以加深科学家们对肥胖背后的机制以及心脏病、糖尿病风险因素的了解。 像肥胖和糖尿病这样的疾病会影响组织和器官之间的相互交流,而UCLA开发的这项技术通过寻找额外的组织-组织交流方式来逆转这种扰乱。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数据驱使的方法来揭示了血液中的荷尔蒙的功能。他们最开始在小鼠身上寻找并研究了荷尔蒙网络。随后他们检测了人类身上的荷尔蒙是否也有相似的功能。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和小鼠身上的这些荷尔蒙的功能很相似。通过研究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这些荷尔蒙功能的改变,研究人员成功找到了组织相互交流以及维持正常交流的新方式。 接下来的研究将探索这些新发现的荷尔蒙如何在人类不相关的组织间进行交流。研究人员将使用这种新方法评估不同人种和不同疾病中的组织-组织相关交流。他们希望这些荷尔蒙可以成为药物开发的基础,尤其是阻止肥胖和2型糖尿病发生的药物。
  • 《最安全基因治疗载体的新风险:翟琦巍团队揭示AAV会导致肥胖糖尿病小鼠肝癌》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6-08
    • 肥胖和糖尿病是非常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并且都存在肝癌高发风险,原因不明。有文献报道,腺相关病毒(AAV)在人群中感染率高达30-80%,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   AAV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基因治疗载体,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其安全性问题仍存在一定争议。有研究显示,AAV也可能会将携带的治疗性基因片段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从而具有潜在致癌性。此外,多项AAV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出现了患者死亡事件。这都提示了我们,需要特别关注AAV的潜在风险。   2023年6月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翟琦巍研究组在 EMBO Molecular Medicine  期刊发表了题为:AAV induces hepatic necroptosis and carcinoma in diabetic and obese mice dependent on Pebp1 pathwa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腺相关病毒(AAV)能够导致肥胖的糖尿病小鼠出现肝脏程序性坏死和肝癌,口服泼尼松龙(Prednisone)或靶向Pebp1信号通路可以有效缓解AAV导致肥胖的糖尿病小鼠的肝损伤及肝脏程序性坏死。   该研究工作对于预防肥胖的糖尿病人的肝癌发生,以及对于评估AAV基因治疗的安全性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探究AAV感染是否会导致肥胖或糖尿病小鼠肝损伤并进而诱发肝癌,研究团队首先对遗传性肥胖的糖尿病小鼠模型(db/db小鼠)尾静脉注射AAV,发现AAV的注射可导致db/db小鼠肝损伤、肝脏程序性坏死及肝癌发生。通过构建链脲霉素诱导的正常体重高血糖小鼠,高脂饮食诱导的正常血糖肥胖小鼠及高血糖肥胖小鼠,进一步验证了AAV注射仅会导致肥胖的高血糖小鼠的肝脏程序性坏死和肝癌发生,但在正常体重的高血糖小鼠或正常血糖的肥胖小鼠中没有相应的作用。   为了寻找可能的预防或治疗方案,筛选研究发现喂食泼尼松龙能够有效缓解AAV注射导致的肥胖的糖尿病小鼠的肝损伤和肝脏程序性坏死。   通过转录组学分析和动物实验验证,发现在肥胖的糖尿病小鼠肝脏中高表达的基因Pebp1介导了AAV注射导致的糖尿病和肥胖小鼠肝损伤及肝脏程序性坏死,进一步发现其下游的Tbk1也介导了该过程。在细胞水平的深入研究也表明抑制Pebp1-Tbk1信号通路能够缓解炎症和程序性坏死。   综上所述,该研究表明AAV感染能够导致肥胖的糖尿病小鼠出现肝损伤、肝脏程序性坏死和肝癌,而泼尼松龙治疗或靶向Pebp1信号通路都能缓解炎症和程序性坏死。 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注射导致肥胖的高血糖小鼠肝脏程序性坏死和肝癌发生。腺相关病毒注射后,肥胖的高血糖小鼠出现肝脏程序性坏死和肝癌,但正常小鼠、体重正常的高血糖小鼠或正常血糖的肥胖小鼠没有相应的现象。泼尼松龙(Prednisone)治疗或抑制Pebp1-Tbk1信号通路可有效抑制腺相关病毒的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提示AAV感染是肥胖的糖尿病人肝癌发生的关键危险因素,肥胖的糖尿病人如果能进行AAV感染检测并进行适当干预,将有望大大降低这些人群的肝癌发生风险。同时该研究也提示,肥胖的糖尿病人如果进行AAV基因治疗,必须采取适当的配套治疗措施以避免病人出现比较严重的肝功能损伤、坏死甚至肝癌。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博士生程雅兰、博士生张振通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翟琦巍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上海领军人才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等资助,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公共技术平台和动物平台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