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将燃料电池输出功率提高至2倍》

  • 来源专题:工程机械与高端装备
  • 编译者: 赵卫华
  • 发布时间:2025-02-21
  • 本田2月19日公开了装有新一代燃料电池的复合零部件(模块)。通过将额定输出功率提高至原来的2倍,使燃料电池车(FCV)的加速性能得到提升。目标是将制造成本降低5成,耐久性提高至2倍。将从2027年度开始量产。

    力争将额定输出功率提高到现行型号(78千瓦)的2倍,达到150千瓦。这将大幅提升使用氢燃料的FCV的动力性能。单位体积的输出功率密度将提高到3倍以上。可轻松使模块实现小型化,从而能够扩大车内空间。通过减少使用稀有金属等,使制造成本降低一半。

    本田宣布到2040年,将把在全球销售的所有新车改为不排放尾气的纯电动汽车(EV)及FCV等“零排放车”。除了汽车之外,本田还打算将新一代燃料电池模块应用于商用车及建筑机械等领域。


  • 原文来源:https://cn.nikkei.com/industry/icar/58080-2025-02-20-14-33-00.html
相关报告
  • 《美国研发高功率液体燃料电池 工作电压为传统氢燃料电池的2倍》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7-21
    • 据外媒报道,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交通运输部门的电气化对未来的能源和环境至关重要。不过,该部门的电气化需要大功率的燃料电池(单独使用或与电池结合使用),以促进向电动车辆(汽车和卡车)、船只和飞机过渡。 液体燃料电池是传统氢燃料电池的完美替代品,因为不需要运输和存储氢,可以为无人潜水器、无人机以及电动飞行器提供动力,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此外,此类燃料电池还可以作为现有纯电动汽车的增程器,以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 现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McKelvey工程学院的工程师们研发了一款高功率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DBFC),其工作电压是传统氢燃料电池的两倍。 该研究团队由Roma B.和Raymond H. Wittcoff杰出大学教授Vijay Ramani领导,率先研发了一种反应物:可确定实现大功率运行的最佳流量、流场结构以及停留时间,从而解决了DBFC的关键挑战,即适当分布的燃料和氧化剂以及缓解寄生反应。 更重要的是,该团队展示了一个单电芯,其工作电压为1.4V或更高,是传统氢燃料电池的2倍,峰值功率接近1瓦特/平方厘米。将电压提高一倍就可以实现更小、更轻、更高效的燃料电池设计,意味着当多块电池变成电池组用于商业用途时,在重量和体积方面将获得显著优势。此外,研究人员的方法也广泛适用于其他类别的液体燃料电池。 改进现有燃料电池技术的关键是减少或消除副作用,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研发新型催化剂,以解决采用燃料电池和现场部署燃料电池所面临的重大障碍。 研究人员表示:“燃料电池制造商通常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或精力来采用一种新材料,但是利用现有的硬件和组件达到相同或更好的性能则可以改变游戏规则。催化剂表面形成氢泡沫一直是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的一个问题,但是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流场最大限度地减轻该问题的影响。”
  • 《新型双原子材料氢空燃料电池将已有最高活性提高20%》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7-12-11
    • iChEM研究人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宇恩教授课题组与西安交通大学常春然副教授(通讯作者)等合作成功利用双溶剂法首次合成了一种双原子Fe,Co固载在多孔的氮掺杂碳上的电催化剂,并将双原子材料用于氢空燃料电池和氢氧燃料电池方面。相关成果以“Design of N-Coordinated Dual-Metal Sites: A Stable and Active Pt-Free Catalyst for Acidic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DOI: 10.1021/jacs.7b10385)。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晶。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能源的消耗和气候变化等问题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寻找可替代的清洁能源已经迫在眉睫。其中,燃料电池是一种通过氢气和空气的电极反应生成水直接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不需要充电,不会产生废气,因能量转换效率高(达60 %-80 %)和环境友好等优越性受到人们的关注,被认为是21世纪首选的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双原子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电子和几何结构,使得其在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中通常会表现出意想不到的催化活性。Fe,Co双原子催化剂作为燃料电池的阴极催化剂,不仅降低的燃料电池催化层的成本,且在载量小于1 mg cm-2的条件下最高输出功率密度为0.51 W cm-2为商业铂碳的76 %。 吴宇恩教授课题组,以锌钴双金属MOF作为前驱体,通过双溶剂法吸附铁盐,在高温环境下,Fe 3+被周围石墨化的C逐渐还原并与邻近的Co成键,从而形成Fe,Co双金属活性位点。同时,Fe催化载体生成氮掺杂的石墨化碳,并分解释放C和N的碎片,加速金属-咪唑-金属键的断裂,从而迫使MOF内产生空隙。最终在Kirkedall的作用下形成了空洞结构。通过球差电镜,同步辐射,穆斯堡尔谱等多种手段表征了该双原子材料是Fe,Co成键并与周围N配位的结构。通过理论计算表明Fe-Co键的存在更有利于O-O键的断裂,该结构使得催化剂在氧还原反应中有很高的活性。在酸性氧还原反应中表现出半波电位为0.863 V,起始电位为1.06 V, 且0.9 V 下的电流密度为2.842 mA cm-2, 并稳定循环5万圈的优异性能。在氢氧燃料电池中最高输出功率高达0.98 W cm-2。在氢空燃料电池中最高输出功率0.51 W cm-2并稳定运行100小时以上。是目前已报道非Pt催化剂中,该双原子材料的氢空燃料电池的性能最高,并将已有的最高活性提高20 %。 这一研究成果成功应用双原子催化剂作为燃料电池的阴极催化剂,大幅度降低燃料电池中的催化层成本,是燃料电池领域的重大突破,为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有望对未来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启示。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等项目的资助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