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我国自主研发,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26
  • 7月25日,记者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获悉,由该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直径650毫米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顺利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标志着我国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具备工程应用条件,将为我国安全环保处理高放射性废物提供技术支撑。

    高放射性废物处理是核能安全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当前,玻璃固化技术是妥善处理高放射性废物的最佳选择之一。该技术可将高放射性废物与玻璃基体混合熔融,将放射性核素包裹在固化体中,最终实现高放射性废物与生物圈的隔离。

    自2006年开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开展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研发工作。项目团队从零开始、自主创新,克服系统复杂、装置研制难度大、安全系数要求高等难点,历经原理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工程装备技术研究3个关键阶段,先后突破多个关键技术,完成了两步法冷坩埚总体工艺设计,得到了两步法冷坩埚玻璃固化运行工艺参数,系统掌握两步法冷坩埚从工艺原理到工程运行的关键技术。最终经与中国核电工程公司、江苏铁锚有限公司、海王新能源、杭州景业智能科技等单位协同攻坚,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成功完成关键设备工程样机研发和90天连续运行试验。

    据悉,此次试验共处理模拟废液约140立方米,产生模拟玻璃固化体约52吨,玻璃固化体废物包容率为20%—24%。试验运行期间设备状态良好,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后续,项目团队将联合相关单位进一步开展冷坩埚关键工艺、设备优化及玻璃固化配方实验室热验证等研究工作,并结合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进一步推动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工程化应用。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94989.html
相关报告
  • 《海水可变速抽蓄关键技术研发取得新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16
    • 近日,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在广州组织召开“海水可变速抽水蓄能关键技术装备研发”科技成果鉴定会。经鉴定,该项目成果对我国海水可变速抽蓄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提供了基础性支撑,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可变速抽蓄机组全景物理模拟技术、新型海水抽蓄机组防污防腐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是南方电网公司在新型抽水蓄能技术研发方面的重大创新,对推动我国可变速抽水蓄能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该项目突破了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成套装备研发技术瓶颈,研制了国内首套10兆瓦可变速机组主机及变流器工程样机,帮助主机与变流器设备制造厂商完成关键技术论证和产品升级,为我国300兆瓦级及以上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研发提供了基础性支撑。另外,项目成果支撑的“300兆瓦级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成套设备”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 2017年起,南网储能公司牵头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前瞻技术研究”项目,对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设计制造及验证、海水抽水蓄能机组腐蚀污损防护、可变速机组与海上可再生能源联合运行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据悉,该公司以广东珠海大万山岛为原型进行动态模拟试验,建设了波浪扰动环境下的机组性能实证平台,助力国内设备制造厂商深入研究掌握了可变速机组相关设备设计、制造与试验测试全过程的核心技术并实现自主可控,在这个过程中还带动了水泵水轮机、发电电动机、变流器等重要能源装备的产业升级。
  • 《大连先进光源预研关键技术获突破》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3-06-28
    • 作者:陈菲   来源:中国化工报 中化新网讯 6月1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完成了我国首台高品质因数1.3GHz超导加速模组的研制、总装和整体调试。这标志着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研制工作攻克了一项关键核心技术。   大连先进光源是在辽宁大连布局建设的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有望推动能源化学、原子分子物理、先进材料等学科领域,以及相关高技术产业精密加工和尖端制造的发展。其中,1.3GHz超导加速模组是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超导直线加速器中的关键核心部件,集成了超导高频技术、超导磁体技术、超流氦低温技术、超高真空技术和精密机械工程于一体。其内部涉及近1万个零部件,装配精度高、难度大。   经过3年时间的不懈努力,联合研发团队共进行了多轮组装和测试,反复摸索并攻克了在腔串洁净组装、模组总装集成、降温和老练测试中遇到的诸多技术难题,并进行了多项模组结构优化改进和工艺创新。   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开的“高品质因数1.3GHz超导加速模组”成果鉴定会上,由詹文龙院士、邓建军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组在高品质因数1.3GHz超导加速模组研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成果,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中温退火高品质因数超导腔模组技术路线,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模组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为我国建设国际领先的连续波电子加速器完成了高品质因数超导腔及模组关键技术和样机验证,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介绍,该成果得到了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高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预研、北京市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高性能连续波1.3GHz超导腔研究测试平台等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