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半导体等产业布局,康佳与江苏盐城成立百亿投资基金》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8-31
  • 8月18日, 康佳集团对外发布公告称,为加快在电子信息、半导体、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公司与盐城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拟与盐城市政府的指定企业共同组建康佳盐城电子信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暂定名,以工商注册为准)。

    公告显示,该基金总规模计划为100亿元人民币,首期计划为30亿元人民币,其中康佳指定出资主体出资比例为40%,基金将专注投资于战略新兴产业领域。这是康佳在新兴产业领域又一次产融结合的大手笔,充分折射出康佳逐鹿新兴产业的野心与自信。

    产融再结合,外部推力加速康佳新兴产业扩张

    这并不是康佳首次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引入金融资本。今年3月,康佳与中信控股共同发起成立新兴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锁定以5G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半导体及数字消费产业,巩固和强化公司在产业中的优势地位。

    此次与盐城政府合作成立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范围延展到了电子信息、半导体、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彰显出康佳新兴产业发展势头之迅猛。

    同时,股权投资基金的成立也推动康佳与盐城的合作走向产业与金融并行的纵深阶段。自去年8月康佳与盐城达成全面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合作进展顺利。今年3月,首期投资10.8亿元的康佳集团存储芯片封装测试项目在盐城正式开工建设,带动盐城半导体高科技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对康佳而言,盐城优越的政策环境和产业环境,助力康佳进一步拓展新兴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成果瞩目,内在科技力筑牢发展根基

    在纵深布局新兴产业的同时,康佳的科研实力持续跃升,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成果不断涌现,为大众带来切实的高科技体验。

    在下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康佳联合咪咕共建5G超高清实验室,并在今年两会期间,康佳受新华社客户端邀请为两会进行了5G+8K直播,以科技创新赋能直播形式及观看体验的革命性跨越。

    人工智能及物联网领域,康佳以电视大屏为入口和中控平台,将电视技术与AI、IoT技术融合,推出多款AI电视,并与京东智能生态控制中心强强联合,打造康佳智能家居生态闭路。

    半导体领域,康佳自主研发的嵌入式存储主控芯片实现规模量产,推动半导体存储技术发展。同时,康佳也在积极开展光电领域技术研发,助力Micro LED技术的开发和落地,推动半导体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成功转型为科技创新驱动的平台型公司以来,康佳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走向成熟,多维度产业合作及核心科技的发展推动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在新兴产业领域,康佳正在凭借卓越的科技实力和精准的战略布局跻身前沿阵营,为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发展竖起标杆。

相关报告
  • 《加快产业发展 江苏徐州半导体重大项目观摩》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4-23
    • 近日,江苏徐州市举行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观摩点评会,掀起新一轮推进项目建设、加快产业发展新热潮。据金龙湖发布报道,2020年,江苏徐州经开区将实施“1090”重大产业项目108个,其中,包括5个省重在内的市级以上重点项目35个,总投资1159.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99.3亿元。 天科合达碳化硅晶片项目 北京天科合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晶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是国内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材料产业领域唯一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在碳化硅衬底行业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四。 产品涵盖2-6英寸导电型、2-6英寸半绝缘型产品和宝石晶体,出口美、日、德、法、英等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少数进入国外知名大企业的高技术产品。 项目入驻凤凰湾电子信息产业园A7厂房,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新建碳化硅晶片及表面处理、封装等生产线,主要包括碳化硅单晶生长炉及其配套的切、磨、抛和检测等设备,年产碳化硅晶片6万片。 项目于2020年3月底正式投产,2020年预计产值3亿元,利税5000万元。 中科智芯晶圆级封装芯片项目 江苏中科智芯集成科技有限公司由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联合上市公司合资成立,致力于集成电路高端先进封装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公司核心技术团队成员拥有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的研发经验,攻关多项国家级科技项目,全面掌握集成电路先进封装领域的工艺制程、系统集成、设备材料等高尖和基础技术。特别是在晶圆级扇出型先进封装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晶圆级扇出型封装无须使用印刷电路板,可直接在晶圆上实现芯片封装,在电气、热性能上表现卓越,封装器件轻、薄、小,成本更低。 项目入驻凤凰湾电子信息产业园101厂房,总投资约9亿元,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一期年产12英寸晶圆级封装芯片12万片;二期建设净化厂房约3万平方米,年产12英寸芯片120万片。一期年产值4亿元,利税6200万元。 目前,生产设备正在安装调试,预计2020年5月初正式投产。 鑫晶半导体大硅片项目 鑫晶半导体大硅片项目是由协鑫集团、国家和地方产业基金共同投资建设。项目拥有大量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集聚全球行业顶尖技术人才200余人,主要技术、生产工艺和质量团队均居世界领先水平,具有国内唯一的14纳米以下硅片量产经验。 2020年1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工信部集成电路重大项目“窗口指导”审核,是全省唯一进入国家规划布局的12英寸硅片项目。 项目一期投资68亿元,厂房面积45.4万平方米,建设国际先进的12英寸半导体大硅片长晶及切磨抛生产线,产品涵盖12英寸重掺、轻掺的测试片、抛光片、外延片,规划产能为360万片/年。 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打破国外行业巨头垄断的局面,徐州也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 目前,项目正在试生产,预计2020年10月量产,预计年销售超30亿元。 新微半导体加速器项目 新微半导体加速器坚持“人才集聚、产业前沿、重点培育”的发展理念,以培育高新技术创新集群为发展目标,围绕集成电路及ICT、创新型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重点招引具有较强抗风险和市场竞争力的行业“小巨人”企业。 目前园区集聚来自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内外高层次人才53名,创业团队7个,多项技术在全球领先,填补国内空白,成为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加速器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已入驻富港电子、圣极基因、英迪那米、迅睿生物、光信电子等11家企业。 新微半导体加速器二期预计2020年5月开工建设。
  • 《450亿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发布,上海半导体产业再“起飞”?》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4-07-31
    • 上海是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重镇,占全国产业比重的22.4%。2023年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市场规模下降8.2%的情况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却实现逆势增长,销售规模增长2.3%,其中,上海增长6.4%。去年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6万亿元2023年,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7月19日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1%,其中,集成电路增长19.2%。相关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全市锂离子电池、集成电路、3D打印设备和服务器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7.1%、20.7%、16.6%和13.4%。 统计局披露的经济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上海市先导产业实现较快增长,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6.1%,增速较一季度加快4.9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生产形势全面好转,增速较一季度分别提高5.2个、5.0个和0.7个百分点。同时,上海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亦实现提速,上半年上海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3%。其中,在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制造等项目的带动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1.1%。 超45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发布 近日,上海总规模达千亿的母基金正式签约发布。“上海发布”消息指出,此次发布的母基金总规模1000亿元,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母基金以及未来产业基金。 据悉,上海国投先导集成电路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集成电路母基金”),上海国投先导生物医药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生物医药母基金”)以及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人工智能母基金”)合称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 天眼查信息显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已于7月22日注册成立,注册地均为浦东,每只母基金的期限均为15年,其中前8年为投资期,投资期最长可延长2年。根据海通证券及国泰君安7月初发布的公告,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总规模450.01亿元,重点投向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测、装备材料和零部件等领域;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总规模225.01亿,重点投向智能芯片、智能软件、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总规模215.01亿元,将重点投向创新药物及高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高端制药装备等领域. 多家半导体上市公司业绩喜人 目前,上海已经集聚了芯片设计、制造、装备、材料、封测、核心零配件等半导体全产业链,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得增长,今年以来,各大细分领域的上市公司业绩实现增长。芯片设计领域,7月初,韦尔股份、澜起科技两家芯片设计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均呈现高增态势。其中韦尔股份预计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3.08亿元至14.08亿元,同比增加754.11%至819.42%;澜起科技预计上半年录得净利5.83亿元至6.23亿元,同比增长612.73%至661.59%。 晶圆代工领域,在国产化浪潮驱动下,晶圆代工厂商正提速扩产,而国内两大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的发展均始于上海。2024年一季度,中芯国际实现销售收入17.5亿美元,环比增长4.3%,同比增长19.7%;毛利率为13.7%,2023年第四季为16.4%,2023年第一季为20.8%;出货179万片8英寸当量晶圆,环比增长7%;产能利用率为80.8%,环比提升四个百分点。华虹半导体当季实现销售收入4.6亿美元,环比上涨1%;同比增长27.1%;毛利率6.4%,上年同期为32.1%,上季度为4.0%。设备领域,受益于半导体建厂潮持续,中微公司、盛美上海、至纯科技、华海清科等半导体设备厂商无论是业绩也迎来利好。其中,中微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05亿元,同比增长31.23%,而归母净利润则为2.49亿元,同比下降9.53%。尽管如此,扣非归母净利润却实现了同比增长15.40%,达到2.63亿元盛美上海受益于国内半导体行业设备需求的不断增加,公司销售订单持续增长,一季度营收呈现明显增长。2024年1—3月,公司营业收入9.21亿元,同比增长49.63%;归母净利润8018.34万元,扣非净利润8432.6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