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领跑变跟跑的松下电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1-21
  • 据外媒报道,11月18日,全球第三大动力电池供应商松下电池将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和挪威最大工业企业海德鲁公司(Norsk Hydro)合作,探讨在挪威建设锂离子电池工厂的机会。

    松下电池、Equinor和Norsk Hydro将与欧洲汽车制造商、其他潜在客户以及挪威及其他地方的相关当局进行接洽,计划在2021年年中之前提交此项目可行性的初步调查结果。

    面对迅速崛起的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一向以稳健著称的日本企业也坐不住了。

    据外媒报道,11月18日,全球第三大动力电池供应商松下电池将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和挪威最大工业企业海德鲁公司(Norsk Hydro)合作,探讨在挪威建设锂离子电池工厂的机会。

    三家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工厂将“基于松下的领先技术,瞄准欧洲电动汽车和其他市场应用”。值得注意的是,松下电池发言人称,包括为特斯拉供货在内,都在考虑,不过目前尚未决定是否在欧洲新建工厂。

    据悉,松下电池、Equinor和Norsk Hydro将与欧洲汽车制造商、其他潜在客户以及挪威及其他地方的相关当局进行接洽,计划在2021年年中之前提交此项目可行性的初步调查结果。

    对于进军欧洲市场,松下美国电池制造部门负责人Allan Swan认为,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目前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这个市场当前还在发展之中,还有很大的可能性。

    虽然AllanSwan认为欧洲电动汽车市场还不成熟,但是陆续登上欧洲大陆的电动汽车用电池企业皆已经比较成熟。

    在全球前五大电池阵营中,目前仅有松下电池和比亚迪未在欧洲布局动力电池工厂,宁德时代、LG化学、三星SDI均已经在欧洲本土布局大型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此外,远景AESC、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也已经或启动在欧洲的大型动力电池项目。同时,近两年欧洲也崛起了以Northvolt为代表的多家本土电池企业。

    对于松下电池来讲,即便如期能在明年年中完成尽调,欧洲工厂的建设投产预计也要推到2023年以后,而目前在欧洲布局的动力电池企业,或已经量产,或将在未来两到三年,项目逐渐投产。

    另外,目前松下电池的主要客户仅有特斯拉和丰田少数几家车企,尽管松下电池在动力电池技术、制造方面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在国际市场,对汽车行业而言,从和客户联合开发产品A、B、C样到量产一般要经历36-48个月不等,松下要开拓欧洲客户,打入相关车企供应链,预计也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其在美国市场合作多年的老伙伴特斯拉,则计划在德国柏林工厂自建动力电池项目,也不会等松下。

    简言之,面对“群狼环伺”的欧洲市场,松下似乎过于稳健的品质,让其错失了较多机会。

    早早傍上特斯拉这个全球电动汽车领导者,可以说松下电池也较早抓住了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早期机会,并且连续多年是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3的常客。

    然而,尽管如此,因为松下电池不如LG化学等电池企业一样“激进”,也使得其在动力电池市场的表现,并不是很亮眼,如果抛开其大客户特斯拉,松下在这一领域的表现还不如近两年刚刚崛起的电池新秀们。

    当然,这个问题出在了松下电池自己身上。这或许与松下电池过于“保守”的态度,以及对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迅猛态势预判不明有关。

    松下电池从2009年就开始与特斯拉合作,在合作之初,松下掌门人津贺一宏曾激动的说:“我们将共同引领世界电动汽车市场。”

    2014年,特斯拉还与松下联手,耗资50亿美元在美国内华达州建设“超级工厂”——Gigafactory 1。

    然而到了2019年,双方的分歧开始浮出水面。原本松下电池承诺特斯拉对Gigafactory 1的产能到2020年再提高50%,但因为前期投入较大,且特斯拉相关车型产出及销量存在波动,不及预期,使得松下电池连续几个财年出现亏损。因为财务问题,松下电池对于扩产也不再积极,甚至有点反对,在松下2018年的二季度财报会上,松下首席财务官梅田裕一曾表示,特斯拉和松下的Gigafactory 1获得盈利之前,暂不考虑投资建设新增产能。

    同时,巨额财务亏损也促使松下电池计划暂停对特斯拉电动汽车用电池的投入以及特斯拉上海工厂电池项目的布局。

    关键的那两年,松下电池因为亏损的缘故,不再乐意继续投入扩张电池生产,而其竞争对手LG化学则顶着巨额亏损,在全球进行大规模的动力电池项目扩张。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LG化学先是依托在欧洲较早的布局,率先挤进大众、戴姆勒、雷诺等国际主流车企的供应链,并随后拿下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巨量订单。

    时间进入2019年下半年的时候,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变革的脉络就愈发清晰了,在这个时候,松下电池已经察觉到动力电池市场的巨大前景,一方面与特斯拉重修于好,加大在北美市场的产能扩建力度;另一方面开始与丰田汽车成立电池合资公司,下大力气和大手笔在中国等市场布局动力电池产业。

    然而,此时,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装机量的座次已经开始变换。松下电池从多年的第二位,已经降至第三;而LG化学则从第三跃升至第一。

    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在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动力电池总装机量同比减少1.3%的背景下,LG化学凭借配套欧洲主流车企、韩国现代,以及特斯拉(上海),其市场总份额却同比翻番,以24.6%的市占率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位居第一;同期,宁德时代和松下分别以23.7%和19.5%的市占率分列二三名。

    事实上,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三大市场中,中国市场目前最大,美国市场则有起步早的优势,欧洲市场此前一直不温不火,但近年来却在迅速崛起。

    松下电池占据了起步早,且绑定了特斯拉的优势,但却没有紧紧抓住这个机会。LG化学对于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研判,让其有顶着巨额亏损的勇气在欧洲、中国大规模投资建厂。等到欧洲主流车企纷纷转型电动化的时候,LG化学迅速实现反超。

    今年上半年,由于欧洲电动汽车补贴力度加大,以及多家汽车巨头电动车型集中上市等原因,欧洲电动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滑44%至33.5万辆,而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却同比增长52%,为40.33万辆。这是欧洲电动汽车的销量五年来首次超过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而LG化学则依仗欧洲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分足了羹。今年前三季度,LG化学装机量达到19.13GWh。同期,LG化学电池业务在第三季度销售额为26.2亿美元,营业利润为1.4亿美元,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有着同样前瞻眼光的电池企业不仅是LG化学,韩国的SKI、中国的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远景AESC、蜂巢能源等企业近几年也在不断加码动力电池全球化产能布局,并积极杀入全球主流车企的供应链,在客户资源、产能规模、上游产业链布局等方面拥有了较为强劲的竞争力。

    事实上,截至目前,松下电池的主要动作还是在北美市场,在中国市场虽然从去年就已经蠢蠢欲动,但是目前相关动作及消息并不多。现如今又表示将在欧洲布局,这一步伐已经较目前其他主流电池企业有所滞后。

    当然,也不能小瞧了松下电池的实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目前前三甲的动力电池巨头,未来能否保持住自己的座次,则要看其未来的步伐走得有多快了。

相关报告
  • 《松下开发新电池管理技术 促进锂离子电池再利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2-05
    • 近日据外媒报道称,松下公司与日本立命馆大学一位教授合作开发出了一种新的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该技术可精准评估串联堆叠电池单元的剩余价值,从而促进锂离子电池的再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该技术由松下和日本立命馆大学的Masahiro Fukui教授合作开发,其中前者负责开发新的电池管理IC(BMIC)测试芯片、测量算法以及软件部分,后者负责实际评估新技术的性能。据介绍称,该芯片内置电化学阻抗测量功能,该功能可使用交流电流激励方法对锂离子堆叠电池模块进行测试。 据悉,普通BMIC技术可测量由6-14个电芯堆栈组成的锂离子电池组电压,但松下的新技术可从多达200个串联电芯中获取电压数据,以监控电池状态、评估电池剩余续航里程、剩余价值。
  • 《特斯拉4680圆柱电池量产 LG化学/松下/宁德时代仍唱主角?》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02
    • 尽管特斯拉计划自己制造新电池,但电池行业观察人士预计,特斯拉将很难独自应对所有的生产。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松下都是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唯一电池供货商,但是特斯拉因不满松下供应滞后造成Model 3产量不足,于是近年来又引入LG化学和宁德时代。于是,外界纷纷猜测,松下与特斯拉的铁杆关系将不再像从前那样牢固。不过,近期双方的关系似乎又有“柳暗花明”的迹象。 近日,据国外媒体报道,松下将于2021年为特斯拉制造新型 4680 圆柱电池的原型。对于该款电池很多人并不陌生,今年9月特斯拉在其“电池日”发布了全新的定制型号电池4680,该电池直径46mm、长80mm,单体电芯较21700相比型号更大,且采用不同的原材料,这样能够减少成本。 按照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说法,“4680”型电池能量密度提升5倍、输出功率提升6倍,搭载该电池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可提高16%,新电池能将每千瓦时的成本降低14%。这种方案采用无模组设计,大约有960个电芯组成,能量密度可以提升至 300Wh/kg。 同时,4680电池采用全新的“无极耳”技术,使得正负极集流体与盖板/壳体直接连接。使得电流传导面积成倍增大、电流传导距离缩短,从而大幅降低电池内阻,减少发热量延长电池寿命,并提高充放电峰值功率。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假如model3长续航版换4680电池包的话,NEDC估计800公里以上(现在是668公里)。如果算上以后可能的正极负极材料改进,NEDC估计可达1000公里以上。再加上特斯拉的250千瓦V3快充,20分钟就能补回来80%的电。 对于4680这种电池“新物种”,特斯拉信誓旦旦说要自行生产4680电池组,“计划使用内部设计的生产机器自行生产”。特斯拉估计,2022年需要100GWh的4680电池组,足够130万辆电动汽车使用。此外,马斯克还透露,即将于2021年下半年推出的特斯拉ModelSPlaid三电机高性能版将配备全新结构电池组,其中包括全新的4680锂电池。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尽管特斯拉计划自己制造新电池,但电池行业观察人士预计,特斯拉将很难独自应对所有的生产。所以,特斯拉又想到了老搭档松下。 据日本媒体报道称:“松下将在现有设施(基础上)建立原型(电池)生产线,这项工程的费用预计将达到数千万美元。”这种原型电池将于明年开始生产,这可能导致与特斯拉达成新的供应协议。目前,新电池只在特斯拉的弗里蒙特试点生产,但松下已经在柏林工厂和其他地点建立大规模电池生产设施。 实际上,松下为特斯拉生产4680电池早有迹象。特斯拉电池日发布之后一个月,松下公司首席财务官梅田博和于10月30日表示,松下正在为特斯拉生产4680电池。此外,据透露松下还计划在美国内华达州工厂启动另一条生产线,预计到2022年将工厂总产能提高10%,达到每年约38GWh到39GWh。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特斯拉4680电池生产的厂商并非只有松下一家。据报道,当时在“电池日”上马斯克宣布将推出“4680”新电池后。韩国媒体不久即指称,LG 化学研发的新电池规格与4680完全吻合。LG 化学执行副总Jang Seung-se透露,公司正在研发新的圆柱电池,能量密度是当前电池的5倍、能源输出是当前电池的6倍。这与马斯克披露的4680电池组规格完全一致。 据称,LG化学还打算在2023年把圆柱电池产量从20GWh增至60GWh,这些迹象让他们相信LG 化学可能夺下4680电池组的部分订单。LG化学表示:“由于电动汽车圆柱电池出货量的增加,预计销量将持续增长。” 除此之外,有消息称,作为目前特斯拉的三大动力电池供应商之一,宁德时代也在积极布局圆柱电池生产线,不知未来会不会参与到特斯拉4680电池的生产中来? 业内分析称,特斯拉虽然在电动汽车领域全球领先,但在动力电池领域,特斯拉还是一个后来者和追随者的角色。发布一项技术跟量产一项技术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马斯克自己在发布会上就明确表示,量产比研发要难上超过百倍。 显而易见,特斯拉虽然推出了新的技术概念,但在可量产性和领先性上,其实并没有超过专业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未来动力电池领域的主角,一定时间内仍然将是宁德时代、松下、LG化学等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