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报告》最新研究显示:有些夏威夷珊瑚能抵抗海洋暖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3-25
  • 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近日发表的一项气候变化研究,在分析了3个夏威夷的珊瑚物种后发现,一些珊瑚物种对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暖化和酸化所产生的影响具有韧性。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部分珊瑚在海洋环境变化下的潜在生存及适应能力。

    气候变化造成海洋暖化和酸化,给世界各地的珊瑚礁带来威胁,这会对珊瑚健康构成巨大压力,可能会导致大面积珊瑚白化。

    2015年8月29日至11月11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科学家从夏威夷4个珊瑚礁分布地址采集了3个不同珊瑚物种的66个样本。这3个珊瑚物种分别是多分支板状石珊瑚、扁缩滨珊瑚(一种多分支珊瑚,也称手指珊瑚)和团块滨珊瑚(一种团块状珊瑚,也称叶形珊瑚)。

    这些样本被存放在4个不同条件的海水缸中:一个是模拟当前海洋条件的对照缸,一个模拟了海洋酸化(-0.2pH单位)的条件,一个模拟了海洋暖化(+2℃)的条件,最后一个结合了海洋酸化和暖化的条件。珊瑚样本在这些不同的条件下放置了22个月。

    研究人员发现,珊瑚的生存受到温度的影响,只有61%的珊瑚样本能在更温暖的条件下生存下来,而对照组的比例为92%。在3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条件下,多分支板状石珊瑚、扁缩滨珊瑚存活率分别为67%和83%;在结合了暖化和酸化的条件下,扁缩滨珊瑚存活率更高,生命力比另两种更强。研究人员认为,与对照组的情况不同,很多多分支板状石珊瑚个体得不到足够能量,无法在结合不同气候变化条件的情况下生存下来。相比之下,扁缩滨珊瑚能在未来海洋条件下获得更多的能量。

    研究团队认为,扁缩滨珊瑚物种对于温度和酸化的韧性,以及它们在造礁中的作用,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部分珊瑚礁生态系统或许能在不断变化的海洋环境中生存下来。

  • 原文来源:http://aoc.ouc.edu.cn/2022/0317/c9829a365004/page.htm
相关报告
  • 《夏威夷珊瑚对变暖的海洋表现出惊人的恢复能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4-16
    •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主导的一项针对夏威夷珊瑚物种的长期研究结果惊人:珊瑚礁可以在气候变化导致的更温暖、更酸的海洋中生存下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一般对于珊瑚礁的类似研究大约持续5个月,但本项目研究者认为珊瑚礁生物学的某些方面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一般一项持续五个月的研究只看到了反应弧的一部分,因此这项研究持续了22个月,比大多数类似的研究要长得多。研究者表示当珊瑚面临环境压力时可能会出现变弱,但经过足够的时间珊瑚可以重新适应并恢复正常状态。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收集了夏威夷三种最常见的珊瑚物种的样本:Montipora capitata、Porites compressa 和 Porites lobata。样品分别被放置在具有当前海洋条件的对照水箱;海洋酸化条件(-0.2 pH 单位);海洋变暖条件(+2摄氏度)以及一种结合了变暖和酸化的条件的四种不同条件的水箱中。研究人员发现,三种珊瑚物种在模拟接近未来预期的海洋温度和酸度的条件下确实经历了考验,约有一半的物种死亡。但事实上,它们中没有一个完全死亡,而且有些实际上在研究结束时正在茁壮成长。 结果表明,变暖的海洋会伤害珊瑚物种。暴露于变暖条件下的珊瑚中有61%存活下来,而暴露于当前海洋温度下的珊瑚则为92%。在变暖和酸化的综合条件下,这两个Porites物种比M.capitata更具弹性。在研究过程中,P.compressa的存活率为71%,P.lobata为56%,M.capitata为46%。在幸存下来的珊瑚中,尤其是Porites物种,它们能够很快适应并生长。他们能够适应高于平均水平的温度和酸度。幸存的Porites能够维持正常的生长和新陈代谢。关于这两个Porites物种的发现可能为世界各地的珊瑚恢复提供新的希望。研究人员表示,Porites是世界各地常见的珊瑚属的一部分,在珊瑚礁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它们在这项研究中的恢复力是一个好兆头。 虽然这项研究确实给出了乐观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珊瑚在气候变化下不会面临威胁。研究人员表示,如果温度和酸度的变化比这项研究中使用的更剧烈,则不知道珊瑚会怎样。虽然研究结果确实提供了一些希望,但在这项研究中看到的某些物种中大约50%的死亡率并不是一件小事。(李亚清  编译)
  • 《研究首次绘制海洋热浪前后的活珊瑚地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5-13
    • 随着全球海洋温度的升高,珊瑚白化事件也随之增加。当珊瑚白化时,它们变得更容易受到如水污染等压力因素的影响。然而尽管如此,许多珊瑚仍在珊瑚礁上茁壮成长。解开珊瑚白化的复杂问题及其对珊瑚生存或死亡的影响可能对保护珊瑚礁至关重要。珊瑚礁是全球5亿多人赖以生存、就业、娱乐和海岸保护所依赖的生态系统。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全球发现与保护科学中心的一项研究首次绘制了大型海洋热浪前后活珊瑚的位置图,并展示了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温度上升后,活珊瑚的生存位置。该研究还发现,沿海开发和水污染对珊瑚礁有负面影响。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学院院刊》(PNAS)上。 研究表明,不同的珊瑚和环境会影响它们在海洋温度上升时生存的可能性。先进的遥感技术给扩大珊瑚礁监测规模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研究人员利用全球机载观测站(GAO)绘制陆地和海洋表面下的生态系统图,并基于此地图评估沿海生态系统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发现,尽管水温升高,存活下来的珊瑚跟与干净的水域和更少的沿海开发有关。 2019年夏威夷群岛发生了大规模珊瑚礁白化事件,而GAO在海洋热浪到来之前绘制了八个岛屿的活珊瑚覆盖图。根据这些数据,研究人员确定了10多个潜在的珊瑚避难所,这些栖息地可能为面临气候变化的珊瑚提供安全避难所。在这些潜在的避难所中,尽管有类似的热应激,但珊瑚死亡率比邻近的珊瑚礁低40%。研究还发现,高度开发的海岸附近的珊瑚礁更容易在热浪中死亡。当陆地在开发时,进入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污染量增加,这无疑对海水变暖环境中的珊瑚是雪上加霜。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不仅确定了受海洋热浪影响的区域还确定了避难区。可以将这些发现纳入管理计划以帮助建立一个有弹性的珊瑚礁区域网络。(张灿影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