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更聪明的人在关键决策时刻表现出更精确、更灵活的慢速θ波协调能力》

  • 来源专题:再生医学与脑科学
  • 编译者: 苑亚坤
  • 发布时间:2025-07-30
  • 当我们集中注意力、转换任务或面临严峻的心理挑战时,大脑开始同步其内部节律,尤其是在中额叶区域。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更聪明的人在关键决策时刻表现出更精确、更灵活的慢速θ波协调能力。通过脑电图记录和认知测试,研究人员发现,最重要的不是持续的脑电波同步,而是大脑像调音良好的管弦乐队一样动态调整节奏的能力。这种灵活的神经和谐似乎是注意力、推理和智力背后隐藏的引擎。
  • 原文来源: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06/250616040220.htm
相关报告
  • 《建“聪明”的煤矿,让生产更安全高效(政策解读)》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6-19
    • 煤炭是我国当前的主体能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压舱石”作用。煤矿智能化建设对于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煤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大型煤矿要加快智能化改造,到2025年底前建成单个或多个系统智能化,具备条件的要实现采掘系统智能化。鼓励300万吨/年以上的生产煤矿全面推进主要生产环节智能化改造,力争率先建成全系统智能化煤矿。 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进展如何?《通知》包含哪些重要内容?记者进行了采访。 增安提效成效显著,仍面临关键技术装备支撑不足等问题 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滨湖煤矿,地面上的工作人员点击电脑启动键,另一头的百米井下,智能采煤机向前推进,液压支架自动跟机支护,一块块煤炭落入刮板运输机缓缓运出。 “这是我们的薄煤层智能化示范工作面,煤层厚度在1.3米以下,原来煤机司机、支架工都得弯腰工作,劳动强度大,一个班下来直不起腰。”滨湖煤矿智能化专班主任刘志鑫介绍,工作面智能化升级后,割煤速度能达到每分钟8米,单个工作面人数减少,并且仅负责工作面外的巡检,煤炭月均产量提高了50%左右。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建成了一批技术先进、引领性强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增安提效成效显著,煤炭在能源安全中的兜底保障作用进一步夯实。 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累计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922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2154个。截至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示范煤矿近60处、省级(央企级)示范煤矿200余处,逐步形成了不同区域、不同建设条件的智能化建设模式。 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进入加快发展、纵深推进新阶段,但仍面临建设进展不平衡、运行水平有待提升、关键技术装备支撑不足、人才保障急需加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完善政策措施,持续提升煤矿智能化建设水平。“《通知》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下一阶段重点建设任务作出系统部署,着力推动煤矿智能化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质量发展,为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说。 分类提出智能化建设安排,重点突出大型煤矿等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知》统筹存量和增量,重点突出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考虑推进紧迫性和现实可行性,分类提出煤矿智能化建设安排。 一方面,全面推进建设煤矿智能化发展。新建煤矿原则上按照智能化标准设计建设,在建煤矿特别是大型在建煤矿要及时增补智能化建设方案,具备条件的力争在竣工投产前完成智能化建设。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生产煤矿智能化改造。大型煤矿到2025年底前建成单个或多个系统智能化,具备条件的要实现采掘系统智能化;灾害严重煤矿以及海拔高于2400米或采深大于600米的生产煤矿,要根据地质条件与灾害特点一矿一策制定智能化改造方案,加快推进重点危险环节智能化改造,全面增强生产安全保障能力。 《通知》还顺应新一代数智技术快速发展趋势,结合不同煤矿生产特点和系统运行情况,分别提出智能化系统优化升级的重点目标。其中,井工煤矿评价结果达到I类建设条件的鼓励按照中级及以上标准开展建设,达到II、III类建设条件的鼓励按照初级及以上标准开展建设,重点推进开采系统智能决策自主运行、掘进系统工艺设备高效协同,采掘工作面实现超视距远程控制与现场少人无人;露天煤矿重点推进自主采装、矿用卡车无人驾驶、装运卸机器人化协同作业,提升多工序智能协同水平。 “露天煤矿的矿卡车型大、盲区多,尤其是夜间或者天气差时,司机作业安全隐患大。无人矿卡采用毫米波雷达、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能够自主规划路径、精准停靠卸载,驾驶速度也和司机驾驶差不多。”国家能源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加快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煤矿智能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协同发力、部门协调配合。为推动建设任务顺利实施,《通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 加快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围绕制约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通知》提出综合运用“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引导煤矿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展科技攻关,重点突破高精度地质探测、煤岩识别、(半)连续开采智能成套装备等技术难题。在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中,加大煤矿智能化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推动提升国产化、成套化水平。 发挥标准引领作用。《通知》提出,指导有关方面加快制修订智能化设计与建设规范、接口协议与信息交互、新型智能传感与控制系统、运行维护与质量评价等急需标准,建立健全相关标准体系。在国家标准和能源、煤炭行业标准立项和经费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知》明确,新建煤矿采掘系统按智能化设计、生产煤矿实现采掘智能化的,按照煤炭先进产能标准管理,在产能置换、核准核增、产能储备、复工复产等方面享受差别化政策。国家在煤矿安全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碳减排支持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专项中予以重点支持。同时明确,智能化建设工作进展及成效作为煤矿安全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的重要参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煤矿智能化建设需要复合型、专业化技术人才作为支撑保障。《通知》提出,鼓励煤矿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装备制造企业共建智能化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培育煤矿智能化复合型人才,设立智能装备工程师、运维技师等专业岗位,优化薪酬分配制度,畅通智能化人才发展通道。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保障煤矿智能化建设任务顺利推进,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发挥煤矿智能化发展协调机制作用,强化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和指导协调,定期开展调度分析和总结评估,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记者丁怡婷)
  • 《PLoS ONE:新研究表明中国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表现最佳》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10-12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华盛顿大学、爱默生学院、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和卢旺达全球卫生公平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简单而又可靠的工具COVID-SCORE,用于评估公众对政府应对COVID-19大流行病的看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0月6日发表在PLoS O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OVID-SCORE: A global survey to assess public perceptions of government responses to COVID-19 (COVID-SCORE-10)”。 根据对19个国家获得的首批结果的分析,COVID-SCORE问卷调查可以帮助公共卫生官员和其他决策者发现和纠正一个国家应对措施的关键环节存在的弱点。 各国政府对COVID-19大流行的应对措施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实施了一系列相同的措施,如限制流动、关闭企业、礼拜场所和学校,或发出居家隔离的命令,但时机和方法都有所不同。决定流行病进程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一个社会对这些措施的遵守情况,而这又取决于几个因素,如对政府的信任或政府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是否清晰。 论文通讯作者、巴塞罗那大学巴塞罗那全球卫生研究所研究员Jeffrey V Lazarus说,“我们需要基本的工具来帮助我们评估公众对政府在关键方面的应对措施的看法,比如沟通,或获得医疗服务和社会福利。” Lazarus与国际同事们一起基于10个涉及政府应对关键方面的项目,合作开发了COVID-SCORE,由受访者对这10个项目进行评分。 Lazarus和他的同事们验证了这一工具,并展示了2020年6月进行的一项调查的首批结果,这项调查涉及19个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国家的13400多名参与者。各国之间的平均得分差异很大---从厄瓜多尔的35.76分(最高分100分)到中国的80.48分(中国被评为应对最积极的国家)。亚洲国家的得分往往较高,而拉丁美洲和欧洲国家的得分最低。 这项调查报告了正如预期的那样,一个国家的平均得分与对政府的信任水平密切相关。威康全球监测(Wellcome Global Monitor)对此进行了独立衡量。 论文共同作者、纽约市立大学公共卫生与卫生政策研究院院长Ayman El-Mohandes说,“我们知道,公众对预防措施的遵守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公共卫生专家、卫生系统和科学的信任。”这些研究人员发现,较高的COVID-19死亡率或直接受疾病影响的受访者比例较大,与一个国家获得较低得分相关。 美国有773名受访者,平均得分为50.57分。美国评分最高(3.16分,满分5分)的项目是政府在疫情期间对收入、食物和住所的援助:这一发现与该调查的时间相吻合,该调查是在今年春天初应急资金发放后不久进行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方面,美国在19个被调查国家中排名第17位(3.03分,满分5分)。 西班牙有748名受访者,平均得分为44.68分。评分最高的项目与政府与其他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3.46分,满分5分)相关,而评分最低的项目是在出现症状时获得免费可靠的COVID-19检测(2.09分)。 在所有的这19个国家中,保护和援助弱势群体以及帮助满足日常收入、食物和住房需求方面的项目评分较差,这突出表明需要特别关注最弱势群体。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是所有国家中评分最低的项目。 El-Mohandes说,“这个工具很容易实施,可以指导科研人员和当局制定更好地控制COVID-19流行病的措施。”此外,它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以评估各国政府随着大流行病的发展而作出的应对措施。 19个国家的平均得分为:中国80.48,韩国74.54,南非64.62,印度63.88,德国61.32,加拿大61.00,新加坡57.55,意大利51.71,美国 50.57,法国49.20,俄罗斯48.85,英国48.66,墨西哥46.48,尼日利亚46.32,西班牙44.68,瑞典42.07,波兰 41.28,巴西36.35,厄瓜多尔3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