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过程中COD、氨氮去除效果差 有这些原因!》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 王阳
  • 发布时间:2021-06-17
  • 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会遇到COD、氨氮、总氮、总磷去除效果差的情况,而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结果,很可能会是以下这些原因!

    1、COD处理效果差

    影响COD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1)营养物

    一般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都能够满足微生物需要,且过剩很多。但工业废水所占比例较大时,应注意核算碳、氮、磷的比例是否满足100:5:1。如果污水中缺氮,通常可投加铵盐。如果污水中缺磷,通常可投加磷酸或磷酸盐。

    (2)pH

    污水的pH值是呈中性,一般为6.5~7.5。pH值的微小降低可能是由于污水输送管道中的厌氧发酵。雨季时较大的pH降低往往是城市酸雨造成的,这种情况在合流制系统中尤为突出。pH的突然大幅度变化,不论是升高还是降低,通常都是由工业废水的大量排入造成的。调节污水pH值,通常是投加氢氧化钠或硫酸,但这将大大增加污水处理成本。

    (3)油脂

    当污水中油类物质含量较高时,会使曝气设备的曝气效率降低,如不增加曝气量就会使处理效率降低,但增加曝气量势必增加污水处理成本。另外,污水中较高的油脂含量还会降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严重时会成为污泥膨胀的原因,导致出水SS超标。对油类物质含量较高的进水,需要在预处理段增加除油装置。

    (4)温度

    温度对活性污泥工艺的影响是很广泛的。首先,温度会影响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在冬季温度较低时,如不采取调控措施,处理效果会下降。其次,温度会影响二沉池的分离性能,例如温度变化会使沉淀池产生异重流,导致短流;温度降低会使活性污泥由于粘度增大而降低沉降性能;温度变化会影响曝气系统的效率,夏季温度升高时,会由于溶解氧饱和浓度的降低,而使充氧困难,导致曝气效率的下降,并会使空气密度降低,若要保证供气量不变,则必须增大供气量。

    2、氨氮处理效果差

    污水中氨氮的去除主要是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基础上采用硝化工艺,即采用延时曝气,降低系统负荷。

    影响氨氮处理效果的原因涉及许多方面,主要有:

    (1)污泥负荷与污泥龄

    生物硝化属低负荷工艺,F/M一般在0.05~0.15kgBOD/kgMLVSS·d。负荷越低,硝化进行得越充分,NH3-N向NO3--N转化的效率就越高。与低负荷相对应,生物硝化系统的SRT一般较长,因为硝化细菌世代周期较长,若生物系统的污泥停留时间过短,即SRT过短,污泥浓度较低时,硝化细菌就培养不起来,也就得不到硝化效果。SRT控制在多少,取决于温度等因素。对于以脱氮为主要目的生物系统,通常SRT可取11~23d。

    (2)回流比

    生物硝化系统的回流比一般较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大,主要是因为生物硝化系统的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已含有大量的硝酸盐,若回流比太小,活性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就较长,容易产生反硝化,导致污泥上浮。通常回流比控制在50~100%。

    (3)水力停留时间

    生物硝化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也较活性污泥工艺长,至少应在8h以上。这主要是因为硝化速率较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低得多,因而需要更长的反应时间。

    (4)BOD5/TKN

    TKN系指水中有机氮与氨氮之和,入流污水中BOD5/TKN是影响硝化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BOD5/TKN越大,活性污泥中硝化细菌所占的比例越小,硝化速率就越小,在同样运行条件下硝化效率就越低;反之,BOD5/TKN越小,硝化效率越高。很多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实践发现,BOD5/TKN值最佳范围为2~3左右。

    (5)硝化速率

    生物硝化系统一个专门的工艺参数是硝化速率,系指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每天转化的氨氮量。硝化速率的大小取决于活性污泥中硝化细菌所占的比例,温度等很多因素,典型值为0.02gNH3-N/gMLVSS×d。

    (6)溶解氧

    硝化细菌为专性好氧菌,无氧时即停止生命活动,且硝化细菌的摄氧速率较分解有机物的细菌低得多,如果不保持充足的氧量,硝化细菌将“争夺”不到所需要的氧。因此,需保持生物池好氧区的溶解氧在2mg/L以上,特殊情况下溶解氧含量还需提高。

    (7)温度

    硝化细菌对温度的变化也很敏感,当污水温度低于15℃时,硝化速率会明显下降,当污水温度低于5℃时,其生理活动会完全停止。因此,冬季时污水处理厂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氨氮超标的现象较为明显。

    (8)pH

    硝化细菌对pH反应很敏感,在pH为8~9的范围内,其生物活性最强,当pH<6.0或>9.6时,硝化菌的生物活性将受到抑制并趋于停止。因此,应尽量控制生物硝化系统的混合液pH大于7.0。

相关报告
  • 《污水处理操作过程中温室氮排放:第一阶段》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13-05-06
    • Engineered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BNR) processes are used mainly to achieve improved water quality. However, BNR strategies could be a potential contributor to atmospheric nitrous oxide (N2O) emissions depending on reactor configurations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the future, as BNR is implemented at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WWTPs) around the nation, the flux of this greenhouse gas (GHG) to the atmosphere could increase. Increased releases would be of possible concern because the greenhouse impact of N2O on a mass equivalent basis is about 300 times that of carbon dioxide. This project represents one of the first attempts to characterize thoroughly nitrogenous greenhouse gas (N-GHG) emissions from WWTPs and to develop a methodology to collect full-scale plant data from BNR facil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of its kin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replaces the Interim Report.
  • 《关于养殖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8-12-17
    • 摘要:然而,规模化养殖场的发展,不仅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肉、禽、蛋、奶类食品,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高浓度、高氨氮、高悬浮物的“三高”类畜禽废水,处理难度较大,成为污染水体的重要污染源。因此养殖场污水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迫在眉睫。 关键词:养殖场污水;处理技术; 一、养殖场污水现状 近年来,由于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养殖污染成为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养殖场污水的处理成为畜禽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研究表明,我国畜禽养殖规模仍继续增加,养殖总量以每年8%的趋势增长。2015年畜禽养殖业COD排放量占农业污染源排放量的95%,畜禽养殖业NH3-N排放量占农业污染源排放量的79%,这将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 1.1 养殖场污水的来源 养殖场污水由畜禽尿液、饲料残渣、残余粪便、冲洗水等构成。有的养殖场污水还包括生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和人工生活产生的两部分,前者是主要部分,尿液和冲洗水占了绝大部分。养殖场污水的产生量主要受养殖场的规模、动植物的饮水方式、人工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的养殖场由于清粪方式的不同,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差异很大。 1.2 养殖场污水的特点现状 规模化养殖场所产生的污水主要是一些高浓度、高氨氮、高悬浮物、处理难度大的“三高”废水。数量大、相对集中、处理难度大的特点导致其在处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1.2.1 数量大 首先是由于快速发展的养殖业带来了许多的养殖专业户和养殖场。其次是由于大部分猪场是漏板式的栏舍且采用水冲式清粪,这就会导致排水量很大。 1.2.2 相对集中 首先受人工管理方式的影响,冲洗栏舍的时间基本在早上或者晚上,这样相对集中的时间会导致污水的产生也相对集中。另外农业生产是季节性的,大量集中的粪便和污水量使得周围的农田无法全部消纳,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1.2.3 处理难度大 首先,废水固液混杂,浊度高,有机质浓度较高,且富含氮、磷,极易腐败。大量的粪便污水相对集中,难以运输,无法在周围有限的土地上完全消化而成为重要的污染源,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其次,受自然和市场的双重影响,有风险,废水处理费用高,人们往往在污水处理上资金投入少。另外,污水中抗生素和重金属的残留问题也逐渐成为养殖场污水处理的重点。 二、养殖场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养殖场污水的处理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同的畜禽养殖场根据自身的规模、经济、环境等条件,污水处理技术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从源头减量、生物处理、生态处理、混合处理技术四个方面来综述养殖场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 2.1 源头减量技术 源头减量是指从源头上来减少养殖场污水的产生。人们往往为了追求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产量,会选择在饲料中添加高蛋白,然而当动物不能全部消化吸收时就会对随着粪便排出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采取合理的饲料配方,既满足畜禽的生产效率和产量的同时,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粪便中氮、磷等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有些发达国家开展“生态营养饲料”,也就是在饲料的加工生产喂养过程中通过生态营养配方技术来严格控制,使动物的营养系统达到平衡,最大限度地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 2.1.1 生态营养饲料配置技术的关键 (1)原料选择。原料的选择直接决定饲料产品的质量,营养变异小、消化率高的原料可以保证畜禽快速生长的前提下,又可以达到排泄少、污染少的目的。首先,要选择绿色畜产品的饲料原料,原料中绿色产品至少要达到90%;其次,消化率高、营养变异少,研究表明消化率高的饲料可以使粪尿排出量减少5%;第三,无毒、无害、安全性高的原料选择也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草地资源的选择直接决定了牛羊的健康养殖。 (2)加工技术。饲料的加工质量影响着畜禽的消化吸收效果,不同的畜禽对饲料有着不同的需求。猪饲料的颗粒一般会选择在700~800μm,最常用的是膨化和颗粒化技术加工,这样饲料的转化率、消化率最高,也会破坏其中的有毒物质,粪污排出量也会减少。(3)酶添加。据报道,日粮中添加植酸酶,能有效提高氮的利用率,排出量将会减少2%~5%;添加蛋白酶、聚糖酶等,可以促进营养的消化吸收;添加益生素,可以降低氮的排泄量2.9%~25%;尽量选择一些高效、低吸收、无残留的合理利用。 2.1.2 研究情况 养殖场污水的源头减量化主要是靠生态营养饲料的配置来实现,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通过4组实验研究了生长猪环保型饲料的配置,14.5%的日粮粗蛋白,0.4%总磷,另外可以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有机微元素。对日粮纤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严重影响猪的消化率。对饲料加工工艺和参数进行优化,从而提高饲料的加工质量,降低污染的排放量。研究了微生物和酶制剂在秸秆发料饲料应用,结果表明微生物和酶制剂可以大大提高饲料的营养成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2.2 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就是微生物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把污水中的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方法。从需氧的角度来说生物处理方法主要有厌氧生物法、好氧生物法。 2.2.1 厌氧好氧工艺的发展 厌氧生物处理法是指生物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利用自身的代谢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质的一种方法。厌氧工艺从开始的厌氧消化池,发展到厌氧滤器(AF),厌氧流化床反应器(AF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折板式反应器(ABR)、升流式固体反应器(USR)、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以及第三代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和IC)。好氧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好氧生物代谢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一种方法。 主要由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别。 2.2.2 厌氧-好氧联用技术 鉴于养殖场废水的有机物浓度高,直接采用好氧处理,能耗太高,而相对来说厌氧处理的费用低。直接采用厌氧处理的话,CODcr不达标。这就促使许多学者把厌氧好氧工艺结合起来,既能够保证费用低,又可以实现污水达标排放。通常厌氧处理会用来制沼气,供应养殖区和办公区的用电需求。 对于厌氧好氧工艺组合,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等把内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和A/O法结合应用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结果显示在水力停留时间缩短到1~1.5d,容积负荷达到5kgCOD/(m3/d)以上,COD的去除率达到75%。在厌氧-好氧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的研究中表明厌氧-好氧生物滤池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污染物,当CODcr、NH3-N、和SS的进水分别为23mg/L、56mg/L和112mg/L,水力停留时间为8h,曝气强度在0.5~0.6L/(m2/s)、CODcr、NH3-N、和SS的去除率分别在90%、75%、80%。等运用厌氧-3级好氧/缺氧生物膜工艺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大大提高磷的去除率。 2.3 生态处理 生态处理是利用天然的水体或农田建立生态修复系统来净化污水的一种方法。规模化养殖场污水适合的生物处理方式主要有自然还田、氧化塘、人工湿地等,在偏离城市中心有闲置土地的农村地区比较常见,国外养殖场污水处理采用较多的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国内主要是在华东地区。 2.3.1 自然还田 自然还田是在养殖场的附近有农作物种植,利用养殖场污水和农田建立一个循环农业生态系统,通常采用自然沉淀或者随雨水直接排出的方式,是目前重要的污染源,管理粗放。其关键是养殖场规模和农田耕作量,养殖场规模的大小与农田耕作量成正比,才能够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污染物中营养成分循环利用,可以降低化肥施用量,但是投资高。自然还田适于远离市中心区,经济落后,有足够农田的农村偏远地区,同时猪场规模一般2万头以下。 2.3.2 氧化塘 氧化塘是一种天然的或经过一定人工修建的有机废水处理池塘,其处理污水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水体自净的过程。净化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因素,如絮凝、沉淀等,也有化学因素,氧化还原等,还有生物因素,氧化塘法主要适用于有旧河道、沼泽、荒地等的条件下,投资少,运行管理简单,可以和动植物形成复合生态系统。但是受土地和气候的影响比较大,土地和气候会直接影响污染物的去除率及生态效益。等在谈氧化塘处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水研究中明确了氧化塘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等,表明氧化塘按照占优型的微生物种属以及生化反应的差异,可以分为厌氧塘、兼性塘、好氧塘、曝气4种类型。 2.3.3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隔水层,种植水生植物,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其关键是植物的选择及土壤-湿生物-微生物复合系统的基本性质特征。不同污染物需要不同的植物来去除。人工湿地法不仅起到污水净化作用,而且可以通过天然的湿地环境,创造独特的生态景观。通过潜流人工湿地实验,表明芦苇和黑麦草可以富集Cr、Cu、Zn等重金属,并且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可以用此构建人工湿地来处理养猪场的污水。等通过对比2种主要的红树植物木榄和秋茄对牲畜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对N、P的去除效果比较好。研究表明香根草和风车草对污水中污染物COD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 2.4 混合技术处理 混合技术处理是为了有效地改善养猪场污水的质量而选择多种技术联用的方法。为了解决养殖场的污染问题,许多学者会选择多种技术综合运用,研究其最佳的处理条件及参数。 2.4.1 超声波协同H2O2法 养殖场污水处理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处理时间、超声波电流强度、H2O2用量等。多种因素的考虑需要设置正交实验。通过超声波协同H2O2来对养猪场污水进行研究,结果得出了超声波协同H2O2在电流0.7A、处理时间2min、H2O2用量3%时处理污水的效果最佳,COD量可降低95%以上,NH3-N含量可降至14~15mg/L,臭味也得到了改善,污水也由黑色变为浅黄色。 2.4.2 自然生物处理和石灰混凝沉降 采用自然生物处理和石灰混凝沉降相结合的工艺来处理养殖场污水,通过检测CODcr、TP、pH、细菌总数等一些指标的变化,确定适当的自热处理天数,进一步添加不同量的石灰来观察不同阶段废水的处理效果,从而确定石灰添加量,结果表明“自然生物处理+石灰混凝沉降”工艺可以实现养殖场污水的快速处理。 2.4.3 改性黏土矿物的吸附 改性黏土矿物具有储量丰富、吸附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应用广泛、再生简单等优点,具有很高的潜在使用价值。选择改性后的凹凸棒土对粪便污水进行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在25℃、吸附时间为60min、pH为5、吸附用量为0.4g时,吸附效果最佳。对COD、TN、TP、NH4+-N、NO3--N、SS去除率可以达91.75%、80.06%、80.80%、83.78%、73.51%、90.20%。 结束语: 规模化养殖场的快速发展,使养殖场废水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适应不断出现的污水问题,人们一步步地将工艺技术进行改进、创新。本文主要从源头减量、生物处理、生态处理、混合技术处理四个方面综述了养殖场污水处理技术。源头减量主要是配制生态营养饲料,生物处理法鉴于费用和处理效果综合考虑,一般厌氧好氧工艺结合起来使用。混合处理主要是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生态处理技术的关键是构筑生态修复系统,循环农业发展和人工湿地修复是未来生态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另外,养殖场污水的处理技术仍需进一步提高,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同时加大资金的投入,企业或科研单位则应加快技术的开发创新,从而使污水得到更高效合理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