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信息学】IF=13.4!华南理工大学孙大文院士团队: 深度学习驱动的太赫兹超材料传感器用于区分不同红葡萄酒》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4-12-06
  • 华南理工大学孙大文院士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文:太赫兹超材料携手深度学习,助力食品检测新突破!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现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孙大文院士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IF2023:13.4,JCR一区,中国科学院一区)发表了题为“An Advanced Deep Learning-Driven Terahertz Metamaterial Sensor for Distinguishing Different Red Wines”的研究性论文。华南理工大学孙大文院士为本文唯一通讯作者,华南理工大学蒲洪彬副教授为论文共同作者,华南理工大学2024级博士研究生余静孝为论文第一作者。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xMjM2MTM4Mw==&mid=2247505293&idx=2&sn=df51d1e9b9b24bf41b185654dad21661&scene=6#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超2000万!华南理工大学与星联科技完成专利技术转让》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5-18
    • 5月13日上午,广东星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联科技”)与华南理工大学完成专利技术转让签约,以超2000万元的价格买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瞿金平发明的“基于拉伸流变的高分子材料塑化输送方法及设备”专利技术(简称“ERE技术”),刷新了佛山单项专利转让金额纪录。这也是华南理工大学以专利直接转让方式首次转化超2000万元的项目。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高松,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邢锋,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瞿金平等出席了活动。 高松在讲话中指出,瞿金平院士团队与星联科技在长期研发合作的基础上,开展此次专利技术转让合作,表明了市场对华南理工大学科研团队技术成果的深度认可,也是学校科研团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应用在实现现代化事业中的真实写照。他表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金融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血液,科技创新能力与金融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两个关键要素。此次知识产权转化暨融资签约仪式的召开,将为实现校企合作有序运转,加快高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转化,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关键示范作用。 闫昊波表示,星联科技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选择向华南理工大学购买核心专利所有权,这种“先合作后转让”的模式,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产学研合作探索了一种新的路径。双方的成功合作,是佛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一个典范,必将对佛山、南海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邢锋表示,华南理工大学与星联科技完成技术专利转让,实现了高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与企业资源的结合,有力的推动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精准对接,高校的科研成果真正实现了创新价值,高校的人才和智力资源真正服务于社会发展。 有望终结农用地膜白色污染 201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瞿金平全球首创ERE技术。与原有的剪切流变技术相比,ERE比螺杆挤出机能耗降低25%左右,使制品力学性能普遍提高2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新技术可以加工此前无法混合的材料。同年,该专利技术获中国发明专利金奖。 由于ERE技术具有低能耗、弱剪切、短历程、输运能力强、混合分散均匀等特点,有利于解决高分子材料加工行业技术瓶颈。2015年开始,星联科技与瞿金平团队达成合作,对ERE技术进行产业化推进,目前已成功研发了“全回收高强度增产地膜”——高保膜,将对农业残膜进行高值化再利用,最终达到将“白色污染”变为“绿色循环”的产业闭环;比传统技术提高8倍生产效率的“神奇塑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高低粘混合和弱剪切的新材料制造等。 历经近6年的合作,5月13日,星联科技选择以超2000万元的价格购买ERE专利技术。“今天,我们向华南理工大学购买ERE专利技术,成为专利权人,是因为经过长期的专利产业化探索,对该专利技术转化已经有底气与把握。” 广东星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明说,接下来星联科技将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金融创新模式,围绕核心专利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用知识产权资产撬动市场资本,推动ERE技术在各个产业领域推广普及,吸引更多投资人、更多领域的龙头企业共同参与专利成果的转化。 新疆伽师试验田正在使用机械铺膜作业 张伟明介绍,为了更好地推动ERE技术产业化,星联科技已于去年底在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启动建设ERE产业园,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将搭建“技术研发-应用开发-研发制造-检验检测”的应用开发闭环脉络,配套设备制造、制品生产、人才培训等产业服务功能。 华南理工大学-佛山成果转化工作站挂牌 近年来,南海区也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重要平台,推进金融与科技产业创新融合,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为高质量发展探索南海新模式。 华南理工大学-佛山成果转化工作站完成授牌 在当天,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的华南理工大学-佛山成果转化工作站完成授牌。华南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成立成果转化工作站能获得稳定、有效的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实现产学研合作,通过成果再研发获取收益,更好地实现成果的落地。 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于去年落户千灯湖创投小镇,致力于打造科技成果精准对接、技术转移转化、成果再研发及运营为一体的360°转化服务体系,目前已建立起有成果、有专家、有投资、有政策、有基地、有人才、有案例的“七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作为全国先进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持续性地举办企业走进高校、行业发布会、项目路演、专场沙龙、产业园区赋能计划及企业调研等系列对接活动,促进高校与企业合作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截至2019年底,该中心与近120所高校合作,整合第三方服务机构几十家,全年实地走访企业上百家,收集高校成果上万项,经过严格评审确认的高质量成果326项。 长期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坚持科学研究顶天立地,全面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学校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率、专利实施率等指标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华南地区首位。作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和广东高校唯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先进集体”,2017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省市、企事业科研项目总经费超过65亿元,累计产出专利超过1.2万件,专利总体授权率超过85%,获中国专利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70%以上的高质量专利成果通过各种形式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应用。
  • 《华南理工大学:新型热超声和微波介导冻融预处理增强红龙果红外干燥》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4-12-23
    • 新型热超声和微波介导冻融预处理增强红龙果红外干燥 2024年7月4日,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Edidiong Joseph Bassey及通讯作者孙大文院士在国际期刊《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JCR一区,IF2023=6)发表了题为“Enhancing infrared drying of red dragon fruit by novel and innovative thermoultrasound and microwave-mediated freeze-thaw pretreatments”( 新型热超声和微波介导冻融预处理增强红龙果红外干燥)的研究论文。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利用热超声(TSFT)和微波冻融(MWFT)预处理来增强红心火龙果的红外干燥效果,并将其与冷等离子体(CP)、超声(US)、食用涂层(EC)、微波和红外焯烫(MWB,IRB)等传统预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除食用涂层外,所有预处理均加速了水分移除,缩短了干燥时间,并对颜色、结构和质地产生了积极影响。NIP(新型预处理方法)在色泽、复水率、收缩和硬度方面显示出优越的效果,尤其是MWB和IRB对植物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性能的提升较为显著。该研究表明,NIP相较于其他方法在时间节省和质量提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引言 干燥是减少水分含量并延长生物材料保存期限的最早、最有效的加工方法之一。红外干燥(IRD)因其能效高、干燥时间短和改善产品营养成分质量的优势,近年来广受关注。然而,IRD的缺点包括局部过热和产品质量劣化。为解决这些问题,各种预处理技术被研究用以改善加热均匀性,加速干燥并增强食品在干燥过程中的功能特性和健康价值。近年来,冻融(FT)、冷等离子体、超声及食用涂层等技术作为红外干燥预处理得到了广泛研究,并展示了良好的干燥改进潜力。 研究内容 本研究比较了TSFT、MWFT、CP、US、EC、MWB和IRB在红心火龙果红外干燥中的效果。实验设计包括对不同预处理条件下样品的干燥时间、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和理化特性的测定。此外,研究了各预处理对火龙果切片的颜色、复水率、收缩率和硬度等质地特性的影响,以及对植物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TSFT和MWFT有效缩短了干燥时间,并在改善色泽和质构特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结论与展望 NIP预处理(TSFT和MWFT)显著提升了红心火龙果的红外干燥效率,表现出更高的水分去除速率、较短的干燥时间以及更优的复水性和色泽。MWB和IRB在提升植物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性能方面表现突出。该研究展示了NIP在红心火龙果红外干燥中的应用潜力,为干燥工艺优化提供了参考,未来可进一步探索这些方法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 图文赏析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3643824005048?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