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通过利用AI技术自动判定波导的连接状态实现无需依赖专业技能即可对高频设备特性进行准确评估》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 张宇
  • 发布时间:2025-06-17
  • 近日,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通过参考因波导连接状态而变化的高频信号的测量数据,并利用机器学习,从而自动判定连接状态的优劣。已确认无论测量系统、频率和测量对象如何,都可以在多个案例中判定波导的连接状态。进而推动从毫米波到太赫兹波的高频设备评估系统的自动化。

    AIST物理测量标准研究部高级研究员Ryo Sakamaki和研究组组长Moritaro Kun开发了一种技术,该技术使用机器学习自动判定波导在测量从毫米波到太赫兹波的电磁波时的连接状态。

    波导是一种用于高效地将电磁波传输到特定方向的通道。近年来,随着通信设备等处理从毫米波到太赫兹波频段的高频电磁波的设备开发不断推进,许多电子元件被安装在这些设备中。在评估这些电子元件的性能(如透过特性、反射特性等)时,需要将待评估的电子元件与波导连接。过去,波导的连接状态通常由操作人员通过目视或手工检查来确认,但由于不同人的判断标准不同,连接质量的判定结果存在差异,导致测量精度出现波动。

    此外,该技术的详细内容计划于2025年6月15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IEEE MTT-S International Microwave Symposium(IMS)2025研讨会/全体会议”上进行发表。

    近年来,随着毫米波和太赫兹波的工业应用迅速发展,6G通信和太赫兹扫描仪等下一代技术的实际应用也在不断推进。使用这些高频带的设备配备了大量的电子元件,例如放大器和滤波器,而这些元件的性能评估和开发需要复杂的测量环境和专业知识。

    在评估电子元件的反射和穿透等特性时,需要从测量仪器向设备传输电磁波,以测量反射波和透射波。传输电磁波需要用到波导管、同轴电缆、探针等波导。然而,这些波导必须根据设备的结构和所使用的频率,每次适当考虑测量系统的配置并进行连接。在高频频段,尤其是毫米波及以上频段,波导连接位置的轻微错位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专业的技能来进行操作。此外,还需要专业经验和知识来确定连接状态的正确性。近年来,处理高频段的设备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相应地,许多工程师参与了测量和检查工作。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测量环境,即使对于高频段测量经验不足的工程师,也可以稳定地进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如何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如何判断连接质量”等问题,迫切需要摆脱以往依赖专业经验的运行模式。

    AIST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开发能够稳定、准确地测量高频设备电气特性的测量技术,并且也积极推进利用该技术进行设备开发(2019年5月17日AIST新闻稿)。此前,AIST还开发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autoprober,并展示了它在特定测量环境中的作用。在这项研究中,AIST使用了基于波导管的高频段测量系统,而不仅仅局限于探针。该研究旨在实现从毫米波到太赫兹波段频率范围内不依赖目视或手工操作的、客观且具有一致性的测量精度。

    未来,AIST将继续致力于开发利用该技术实现测量系统设置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这项技术是一种确定波导连接状态的技术,但若将其与波导的电动对准系统相结合,便可以实现设备设置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实现这一目标,有望提高毫米波和太赫兹波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并助力自动化(无人化工厂)的推进。特别是在带有探头的测量系统中,设备设置过程中可能会损坏探针。通过实现这些设置任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有望降低这些昂贵高频设备的管理成本。以往需要熟练人员进行设备设置的地方,如果实现任何人(甚至非人工)都可以进行设置(即无人化),将显著推动6G通信以及太赫兹扫描仪等下一代高频波导技术的开发进度。

  • 原文来源:https://www.aist.go.jp/aist_j/press_release/pr2025/pr20250611/pr20250611.html
相关报告
  •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开发了一种仅通过音频数据即可判断异种金属超声波焊接质量的技术》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张宇
    • 发布时间:2025-05-16
    • 近日,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多材料研究部高级研究员Yutaka Maruyama等人开发了一种通过音频数据高精度判断异种金属超声波焊接质量的技术。 金属的超声波焊接由于接合部位的电阻较低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高强度接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池的电极接合等需要高强度和低电阻的部位。然而,在不同金属的超声波焊接过程中,接合后的强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这项研究中,AIST专注于接合部位附近产生的声音,旨在开发一种无需像以往那样进行高成本检测即可准确预测接合强度的技术。这些技术有望为超声波焊接的质量控制做出贡献。 在这项开发中,以铝合金与镁合金接合时产生的超声波音频数据为对象,采用了声谱图(声纹)化以及非负矩阵分解(NMF)的数据处理方法。此外,针对这些数据,设计了多个适合判断接合质量的指标,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比较,最终发现基于Mahalanobis距离的指标能够高精度地判断接合质量。未来,AIST将基于这种高识别性能,研究音频数据与接合强度之间的关系,致力于开发能够定量预测强度的评估技术。 该技术的详细信息将在2025年5月22日举行的AIST中部地区中心讲座上公布。 金属的超声波焊接是一种通过同时施加超声波振动和压力,使金属原子直接接触并扩散从而实现接合的技术。焊接过程中的摩擦会破坏并去除表面的氧化膜和附着物,使干净的金属表面直接相互接合。因此,与焊接等其他接合技术相比,可以显著降低接合部位的电阻。此外,这种技术还具有焊接时间短、焊接过程中不易受热损伤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池的电极接合等需要高强度和低电阻的部位。 超声波焊接可以实现异种金属之间的接合,作为一种用于电池电极和运输设备轻量化措施的方法,异种轻量化合金的超声波焊接技术正在开发中。然而,在异种金属的接合中,由于超声波能量传播的不均匀性以及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接合强度可能会出现波动。 因此,根据产品的质量标准,有时需要对接合后的产品进行全面检查。然而,目前很难在不增加检查成本或避免对产品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目标。如果要保证所有产品都具有足够的接合强度,目前唯一的方法是将输入能量或接合时间增加数倍,并设置苛刻的接合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超声波焊接的许多优势,如节能、低损伤和快速等,就都丧失了。即便如此,在某些情况下,通常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额外的检查。 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对焊接部位进行无损、快速且低成本的强度预测方法。无需将产品从生产线移出或经过额外的设备进行检测,即可通过使用焊接时的音频数据在现场快速测量并保证焊接部位是否具备所需强度的技术,将提高整个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降低生产成本。 AIST正在开展技术攻关,旨在通过多种材料的接合和粘接实现并提升单一材料无法达到的部件或构件的特性与功能。超声波焊接是异种金属接合的方法之一,但问题是,即使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焊接,接合也可能不起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AIST展示了通过音频数据,即有望直接反映接合过程的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接合质量的好坏(2025年1月29日在东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nano tech 2025展会上的演讲)。这一次,AIST进一步发展了这项技术,找到了一种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接合质量的方法。 迄今为止,研究已经进行了铝合金和镁合金接合时音频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未来,AIST将验证铝合金和镁合金以外的金属组合在接合时的音频数据差异,并为了明确接合强度与音频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此外,AIST还将开发适用于制造生产线环境下的数据采集的分析方法。从长远来看,AIST计划通过与实际应用超声波焊接的企业开展联合研究,推动该技术的社会应用。
  •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开发可通用测量功率设备S参数的系统,可轻松评估功率器件的高频特性》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5-03-27
    • 近日,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物理计量标准研究部门主任研究员岸川谅子、研究战略企划部副部长堀部雅弘,与株式会社テクノプローブ(Technoprobe)、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合作,开发了一种系统,能够通用评估具有各种电极形状的表面安装功率器件的高频特性。 功率器件是一种半导体器件,通过高速开关大电流来高效地转换和控制电力,在电动汽车、铁路、太阳能发电、家用电器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高开关频率下运行功率器件,可以实现功率器件、电感器、电容器等的小型化,最终有望实现系统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为了设计在高开关频率下运行的电路,S参数的信息非常有用,它能表示高频信号的反射和传输特性。 此次,AIST、Technoprobe和Keysight开发了一种探针和探针台,可以将同轴结构转换为表面安装功率器件的平面电极形状。开发的探针支持多种电极形状,可测量50 kHz至1 GHz的S参数。S参数测量变得更加简便和经济,有望为开发小型轻量的高开关频率功率电子系统做出贡献。 该技术的详细信息在2025年3月16日至20日在美国举行的IEEE应用电力电子会议及展览上公布,同时,开发的探针和探针台将开始在日本由Technoprobe销售,在海外由T Plus Co. Ltd.销售。 下一步,为了能够测量更多种类的功率器件,AIST将继续改进探针和探针台。此次开发的探针适用于接地芯片与信号芯片间距为3.7毫米的情况,同时AIST也能根据需要制作不同芯片间距的探针。这将使得使用探针对更多种类的功率器件进行S参数测量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AIST致力于为有望实现高频运行的氮化镓功率器件等的研发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