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何时能远去?BMC Medicine:至2025-2026年,若疫苗接种率达68%或将消除新冠死亡率!》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3-09-12
  • 转眼间,新冠已迈入第四个年头,疫情初期,很多人期盼着它向非典一样,快速退去。谁能想到,新冠与我们纠缠许久,并且仍在持续变异,“三阳”最近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提起对新冠的感受,很多人大概是“担心”二字。我们也曾无数次发问,新冠疫情到底何时才能结束。新冠疫苗和特效药似乎为人类带来了希望。早在2021年,发表在顶刊BMJ的一篇文章[1]已指出,接种一剂BNT162b2或ChAdOx1-S疫苗均与老年人症状性COVID-19的显著减少相关,并可进一步预防严重疾病。第二剂BNT162b2与进一步预防症状性疾病相关。

     

    那么,疫苗和药物真的能成为新冠终结者吗?近日,一篇发表在BMC Medicine的研究论文[2],肯定了这一答案。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使用经过验证的数学模型评估了不同疫苗和医学治疗普及程度对新冠大流行的影响,结果指出,如果年疫苗接种率分别达到68%(730天免疫衰退期)、76%(548天免疫衰退期)或90%(365天免疫衰退期),到2025-2026年,新冠疾病负担将被消除!

    研究者使用先前发表的动态模型来评估不同疫苗接种和治疗覆盖下的COVID-19负担,将罗德岛州、马萨诸塞州、康涅狄格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COVID-19的数据纳入研究。该模型包含了SARS-CoV-2动态的关键方面,包括无症状传播、疫苗接种以及特定年龄(10岁为一个年龄层)的感染风险和严重后果。

     

    因Paxlovid是美国最常用的COVID-19治疗药物,因此研究者将当前季节Paxlovid的覆盖率定义为治疗覆盖率。根据美国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期间Paxlovid的总给药剂量和COVID-19总病例计算,目前的治疗覆盖率为13.7%。另外,由国家免疫调查-流感(NIS-Flu)和行为风险因素监测系统(BRFSS)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的疫苗接种率为49%。

     

    研究者对现状进行了预测,如果疫苗接种率和治疗覆盖率(分别为49%和13.7%)不变,并且关于传播的中性假设(2022-2023年的平均传播保持不变)成立,模型预测显示,在730天、548天和365天三个免疫衰退期间,COVID-19的年平均负担为1270-3010万例报告病例,48.5-111.1万例住院治疗,8.1-16.4万死亡。

     

    在传播减半的“乐观”的情况下,每年负担为130-730万例报告病例,4.7-22.4万例住院治疗,0.67-2.9万例死亡。而在传播增加一倍的“悲观”情况下,年负担估计在2080-5060万例报告病例,91.7-220万例住院治疗,16.7-36.2万例死亡。中性和悲观情景都提示,如果不增加疫苗接种或治疗覆盖率,COVID-19的死亡率将大大超过流感季节的死亡率。

     

    提高疫苗覆盖率的结果令人振奋。假设治疗覆盖率不变,仅增加疫苗接种覆盖率就能减少病例、住院和死亡。假设传播率与2022-2023年一致时,模型显示,如果每年接种疫苗的人口超过52%(730天免疫衰退)、62%(548天免疫衰退)或80%(365天免疫衰退),那么未来5-10年COVID-19的年死亡人数可以减少到5万人以下(与严重流感季节相当)。而如果年疫苗接种率分别达到68%(730天免疫衰退)、76%(548天免疫衰退)或90%(365天免疫衰退),到2025-2026年时,疾病负担将被消除。

    提高治疗覆盖率的效果方面,假设疫苗接种覆盖率和病毒传播能力不变,47%(730天免疫衰退)、69%(548天免疫衰退)或77%(365天免疫衰退)的治疗覆盖率足以将年死亡率降至5万以下。但100%的治疗覆盖率无法在365天免疫衰退和548天免疫衰退下将年死亡人数降到1万人以下。而95%的治疗覆盖率将使730天免疫衰退内的年死亡人数减少到1万人以下。

     

    接下来,研究者同时改变疫苗和治疗覆盖率,以确定将年死亡人数降低到更可接受水平的组合。结果发现,随着治疗覆盖率的增加,公共卫生效益的累积呈线性关系,但随着疫苗接种覆盖率的增加,其累积呈非线性(加速)关系。无论治疗覆盖率如何,足够高的疫苗接种率将完全消除新冠死亡风险;但对于足够高的治疗覆盖率而言,情况并非如此。

     

    减轻针对特定年龄的疫苗接种负担方面,研究者指出,不同传播情景和疫苗接种覆盖率的年龄特异性效果不同,在特定传播情景和疫苗接种覆盖率的结合下,以人口最多的年龄组(20-49岁)、接触率最高的年龄组(0-19岁)或死亡风险最高的年龄组(>70岁)为目标,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负担,有必要采取灵活的方法来管理针对特定年龄的疫苗接种策略。

    研究者指出,接收治疗只对患者提供直接益处,而疫苗接种通过降低自身感染和可能引起的后续感染的概率,提供直接和间接的益处。而美国目前的疫苗接种覆盖率仍然很低,原因包括缺乏获取途径、虚假宣传活动、和疫苗犹豫,疫苗接种任重道远。

     

    最后,疫情没有结束,不恐慌不轻视,科学防疫,期待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1] Lopez Bernal J, Andrews N, Gower C, et al. Effectiveness of the Pfizer-BioNTech and Oxford-AstraZeneca vaccines on covid-19 related symptoms, hospital admissions, and mortality in older adults in England: test negative case-control study. BMJ. 2021 May 13;373:n1088.

    [2] Yang F, Tran TN, Howerton E, Boni MF, Servadio JL. Benefits of near-universal vaccination and treatment access to manage COVID-19 burden in the United States. BMC Med 21, 321 (2023).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c4fbe9126450.html
相关报告
  • 《英国率先实现“与病毒共存”,新冠死亡率已低于流感》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3-13
    • 英国《每日邮报》3月10日报道,根据英国最新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由于奥密克戎的温和性和极高的免疫率,新冠病毒在英国的致死率已低于流感。数据显示,在这种高传染性的毒株爆发之前,该病毒死亡率约为0.2%。但此后一度呈现急剧下降趋势,目前稳定在0.035%左右(图1),与流感(图1蓝色区域)处于相同水平。 英国病死率得已稳步降低,主要归因于疫苗接种和病毒感染人群形成的抗体。在全球迅速推进全民新冠疫苗接种的背景下,英国政府早在去年奥密克戎变种爆发传播前,就已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接种上加强针,此举措极大提升了英国全民新冠抗体率。 2021年1月,在英国政府刚刚启动疫苗接种时,其新冠死亡率略高于1%;2021年7月份,此数据下降至0.1%;奥密克戎变种传播期间,死亡率下了约3倍,显着降至0.035%(图2)。根据最新数据,每10万例奥密克戎的感染中,死亡35例,而同等数量的流感感染导致40例死亡;即使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奥密克戎感染导致的病亡比例也降至0.05%,同样低于同年龄组的流感致死率。 统计分析显示,这是自新冠疫情以来,英国首次实现,新冠死亡比例“较为稳定地低于季节性流感”,取得“与新冠共存”的阶段性胜利。此前,受脱欧与疫情爆发的双重影响,英国经济发展遭遇重创,2020年度英国经济下滑11.5%,成为发达国家中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经济体,亟待改变现状让经济发展回归正轨。在此契机下,英国已尝试恢复正常生活。据悉,英国政府将在数日后取消所有针对新冠的入境防疫限制,其中包括旅客入境定位表(PLF)和对未接种疫苗旅客的检测要求。英国有望趁着复活节的东风,促进航班预订大幅提升,收割一波旅游带来的经济红利。 但乐观的同时,科学家也提醒道,未来随时可能出现新的病毒变体,此种积极局面可能会被打破。
  • 《新冠疫苗能够迅速消除全球疫情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10-16
    • 自3月13日世卫组织(WHO)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至今已逾7个月,全球疫情进展怎样了呢?截至北京时间10月14日晚10:14分,WHO报告全球共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3800万,其中死亡病例超108万。更为严峻的是,确诊病例总量仍未见顶,疫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图表1) 疫苗被认为是控制疫情的根本解决办法。面对百年不遇的世界公共卫生危机,全球制药企业、研发机构和政府投入了大量人才、资金进入疫苗和治疗药物研发中。据Cortellis数据库统计,截至9月底,全球共有763项针对新冠病毒的研发项目,其中包括179项疫苗项目。又根据The 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10月14日报告,全球已有11款新冠疫苗进入III期临床阶段,有6款被批准紧急使用或有限使用,尚无疫苗获得正式完全批准。(图表2) 目前有四款新冠疫苗在美国处于III期临床阶段,尚无疫苗获得紧急使用许可或完全批准,但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表示将在总统选举(11月3日)前推出疫苗。舆论担心政治压力将会导致疫苗的批准不够科学严谨,近期阿斯利康和强生先后因为疫苗的不良反应导致临床试验暂停,更增加了民众对疫苗安全有效性的忧虑。 然而,即使新冠疫苗获得了世界各国药监机构的完全批准,疫情的控制和解除仍然是一个长期过程。新冠疫苗难以迅速消除全球疫情! 新冠疫苗的审批要求宽松 回顾历史,人类战胜任何一种大规模流行病都需要漫长的过程。1980年,世卫组织第33届大会正式宣布人类已经彻底消灭天花,这距1860年代牛痘苗正式出现已经过去了约120年。其他疫苗,如针对结核病的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从获得批准到有效控制均经历了较长的时期。 过去多数疫苗通过使用灭活或减毒病毒成功开发,并且被证明非常有效。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的数据,3剂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有效性接近100%,麻疹疫苗1剂后的有效性为93%、2剂后的有效性在97%以上。 如果病原体在传播中出现变异,这就需要开发针对不同毒株的疫苗,增加了流行病防控难度和所需的时间。例如,美国CDC每年都在研究季节性流感疫苗在保护人们抵抗各种毒株方面的有效性。由于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发生变异,统计数据显示,疫苗在降低流感疾病的风险方面的有效性在40%到60%之间。 今年4月,世卫组织指出,理想的疫苗应该在至少70%的人口中建立免疫力,包括老年人。要达到群体免疫,即病毒不再传播的临界点,需要至少70%的人口接种疫苗或感染病毒后康复。此外,这一估计是基于疫苗能够诱导对病毒的长期免疫力的假设做出的。然而,美国FDA在6月发布指导文件称,为了确保广泛部署的新冠疫苗是有效的,安慰剂对照疗效试验的主要疗效终点估计应至少为50%。新冠疫苗的审批要求与完全消除疫情的标准有明显的差距。 新冠疫苗获批后面临真实世界评估 疫苗通常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涉及成千上万人的临床试验过程。疫苗只有在证明其安全性并至少达到有效性的最低标准后,才能获得药监机构的批准。然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条件仍然不够全面多样,在疫苗上市并且被大量使用后,有效性和任何罕见的副作用或安全性问题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假设首款获得完全批准的新冠疫苗的预防效果为70%,这意味着每10个接种疫苗的人有7个会得到保护,另外3个不会。虽然对于受保护的7人来说是好消息,但问题是无法预测谁会获得保护。推测疫苗有可能减轻剩下3人的疾病严重程度,包括减少住院和康复时间等。监管机构关注的是疫苗能否预防疾病,但是有些疫苗在不预防感染的情况下可防止接种者发病,接种者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作为无症状携带者传播病原体。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新冠疫苗能否帮助人体建立长期免疫力。疫苗的保护作用能够持续多久,是会持续数年,还是类似于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注射。根据历史数据,一些导致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毒株无法产生持久的抗体,而从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和MERS(中东呼吸系统综合症)等致命的冠状病毒疾病中康复的患者,产生的抗体可以持续2-3年。 那么人体对新冠病毒(SARS-CoV-2)的免疫力会持续多久呢?发表在《Natur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抗体水平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仅仅2-3个月就下降了。类似的,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9月的一份报告指出,新冠肺炎康复者的抗体水平在几个月内迅速下降。报告还指出,从疾病中康复的人可能会在一年内失去任何抗体。 在更深入的了解新冠肺炎康复者的免疫状况之前,仍有许多事情未知。抗体计数减少是否意味着免疫力消退?当再次接触病毒时,这些抗体会有何反应?在严重感染的人群中,抗体水平是否较高?此外,新冠病毒是否可能导致二次发病?由于围绕感染康复者的免疫状况存在诸多未解之谜,新冠疫苗的真正功效将更加不确定。 此外,目前大多数候选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仅在成年人中进行,而推迟在儿童和特殊人群如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中进行。这可能意味着这些群体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方面的滞后,使儿童甚至是一线医护人员的接种变得复杂,其中许多人是育龄女性。 获批的新冠疫苗可能受产能制约 疫苗的生产制造很复杂,以赛诺菲巴斯德的灭活疫苗为例,整个制造过程共包括11个环节,包括培养、收获、纯化、灭活、效价组装、制剂、装填、冻干、包装、批放行和运输。整个生产过程耗时6-36个月,70%的时间用于多达数百项测试的质量控制,任何测试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从头开始生产。(图表3) 制药企业声称在新冠疫苗正式获批之前就已经在生产疫苗。然而,拥有充足的疫苗原液供应并不意味着制药商拥有充足的包材,如玻璃瓶、注射器等。有限的生产线能力,如在严格无菌条件下生产疫苗需要的特殊设施,很可能会妨碍获批疫苗的及时应用。许多候选疫苗必须在较低温度下运输和储存,这增加了复杂性。 在疫苗被制造出来之后,还面临着复杂的分发问题,主要为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公众接种的优先级问题。以美国为例,美国CDC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已经发布了一个框架,说明谁应该优先接种最初的新冠疫苗。此外,美国各州和地方的卫生部门对于物资的发放也有发言权。许多候选疫苗的接种计划包括2剂,间隔几周,这将进一步减缓分发的覆盖速度。 新获批疫苗的公众接受度问题 对于疫苗的长期安全性问题,在国外广泛存在着一些质疑,甚至存在反疫苗运动。即使新冠疫苗符合美国FDA和世卫组织的批准标准,证明收益大于安全风险,要获得公众的认可仍需要时间和教育。 今年5月,美联社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只有不到50%的美国人计划接种获批且可得的新冠疫苗,这与著名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也在5月进行的一项民调结果类似。7月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普通民众(调查中为患者patients,但患者接种预防性疫苗无意义,应该是指普通民众更加准确贴切)和医护人员在何时及是否接种新冠疫苗的问题上存在分歧。54%的医护人员愿意在新冠疫苗获得FDA批准后即接种,而仅有23%的普通民众愿意。53%的普通民众和较多的医护人员(28%)都认为新冠疫苗需要更加深入的安全性测试。这项由RoberPearlMD.com网站进行的民调在《美国医疗每月沉思》(Monthly Musings on American Healthcare)杂志10000+订阅用户中进行。(图表4) 结 语 全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发新冠疫苗,多数专家、组织认为并推动新冠疫苗在2021年正式获批。然而,一个事实被选择性的忽视了,腮腺炎疫苗作为迄今最快成功开发的疫苗也耗费了4年,其他的所有疫苗都需要更长的时间。新冠疫苗不到2年的计划研发时间对现有的科技水平、监管制度提出了重大挑战。不同国家在新冠疫苗研发进度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分配上的问题。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和世卫组织倡导建立了全球新冠疫苗协调机制COVAX,旨在保障世界各国各地区能公平获得疫苗,目前已有超过160个国家加入。 祈盼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早日问世,全世界携手战胜这场无国界的全球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