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s】汽车厂在过渡到电动汽车生产后增加了劳动力》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 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4-09-18
  • 与传统内燃机汽车厂相比,生产电池电动汽车的美国汽车厂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这一结果与早期关于电动汽车将如何影响该行业的预测相反。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的论文表明,人们普遍认为,向电池电动汽车过渡所需的装配工人将比内燃机汽车少 30%。 论文利用公开的汽车生产和就业数据集,说明已完全过渡到组装电池电动汽车的美国汽车组装厂的劳动强度有所增加。 在生产爬坡期,劳动强度与历史上的内燃汽车组装劳动强度相比增加了十倍以上。 在所研究的一个装配工厂,经过十年的电动汽车生产,劳动强度和总就业人数仍然高出三倍。 我研究表明,电动汽车组装厂可能需要 15 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到与内燃机汽车组装厂相同的劳动强度。 因此,汽车组装厂迅速大面积失业的风险比许多人担心的要小。 此外,研究还呼吁利用数据驱动和宏观调查方法,对转型对劳动力的影响进行更多区域性分析。


    原文链接: Andrew Weng et al, Higher labor intensity in US automotive assembly plants after transitioning to electric vehicl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 DOI: 10.1038/s41467-024-52435-x


  • 原文来源: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4-09-auto-grew-workforces-transitioning-electric.html?deviceType=mobile
相关报告
  • 《全球汽车巨头裁员“换血”》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04
    • 在汽车业奔向“新四化”的当下,全球车企都在争抢汽车人才。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汽车巨头却在不断加大裁员的力度。汽车业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才,而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与新势力车企“轻装上阵”不同,传统汽车巨头更显“船大难调头”的窘迫:百年来的技术与人才积淀在如此急速的转型中却成了包袱,“换血”在所难免。在这次代价巨大、速度缓慢的艰难转型中,支撑这些全球汽车巨头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无可限量的想象空间。 在由内燃机向电动化和自动驾驶转型的大背景下,汽车制造商不可避免地进行大量裁员;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技术人才缺口也在不断扩大。汽车人才结构正在加速迭代升级。 传统车企裁员不可避免 目前,全球各大传统汽车厂商都在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在这个过渡阶段,汽车厂商重组不可避免,生产流程的简化和电气化战略的实施,使得一部分汽车从业人员失去工作岗位。 11月4日,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在大众举办的员工会议上表示,大众未来的工作岗位会再次减少,汽车应该是电动化和数字化。有分析指出,加速向电动化转型成为大众未来最重要的战略方向,而裁员则成为实现目标不得不施行的举措。 早在今年3月份,大众集团就针对德国工厂进行裁员,涉及4000多名员工,引发部分员工不满。今年第三季度(Q3)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迪斯强调希望旗下主要工厂加速电动化改造,如果转型进度太慢,公司可能将削减多达3万个工作岗位。 裁员对于企业来说可以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以奔驰为例,2020年年底奔驰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超过10000人,占全球员工总数的3.3%,而这波裁员为奔驰节省14亿欧元,更为奔驰转战新能源汽车领域“输血”。 与生硬的裁员相比,“主动退休”看起来似乎更温和一些。近日,菲亚特克莱斯勒和标致雪铁龙合并而成的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表示,公司将向符合退休金条件的美国受薪员工提供自愿买断工龄计划,即自愿提前退休。符合条件的员工必须至少55岁,并已经在公司工作了30年;或者至少58岁,并为公司工作了至少10年。 今年8月,福特就向部分美国受薪员工提供买断,这是该公司削减大约1000个就业岗位的部分举措,福特希望根据所需技能更好地调整人员编制。 福特没有具体说明有资格参与最新一轮买断的员工数量,仅表示该计划只对“特定部门中符合条件的美国受薪员工”开放,并且“目标是通过自愿计划实现所需的效率。” 此外,福特没有透露该计划的起止日期,但表示将为接受买断的员工提供一次性现金遣散费,并且将“延续部分福利”。遣散费和福利最长可提供六个月,具体时间取决于员工在公司的服务年限。 福特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已经向特定技能团队中符合条件的美国受薪员工提供了自愿离职计划,这一行动是为了进一步让业务人员的能力与扭转汽车业务所需的关键技能、Ford+计划相匹配。”此前,福特也曾向大约1.5万名受薪员工提供了买断。 通用汽车为了加速电动化转型,也于2018年向1.8万名员工提供了买断,该举措属于公司长达一年的劳动力改革的一部分。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田汽车为了加速向纯电动汽车转型,正在推进员工换代计划,本田汽车在55岁以上64岁以下员工范围内,征集到了2000多名提前退休人员,约占本田日本国内正式员工的5%。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本田汽车近10年来首次征集提前退休人员。 据本田汽车透露,该计划征集的人员中,有一半左右的报名者不满60岁,其中有些员工已从7月底开始退休。本田汽车预计,2021财年(截至2022年3月)将计入数百亿日元退休金增加费用。此外,本田汽车在2022年度以后还将继续执行提前退休优待制度,征集对象为不满59岁的员工。 2019年,日产汽车也曾宣布全球裁员约1万人的计划,且这一轮裁员将持续到2022年。 业界分析指出,“买断计划”曾是汽车企业重组或衰退的象征,但在汽车行业变革之际,减少员工数量以缩减成本并面向未来投资,成为汽车制造商们共同的选择。华尔街投行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亚当·乔纳斯预计,汽车电动化可能会在未来三至五年内使汽车行业失去300万个工作岗位。 新技术人才需求高涨 一边是车企们大举裁员,另一边是智能电动汽车风口下车企对造车人才的需求不断高涨,软件、算法、智能座舱等成为车企人才“争夺战”中的热门岗位。 以本田为例,该公司的裁员计划旨在调整目前中老年员工比例较高的员工结构,推进录用年轻人的进度,加快向新技术转换的步伐。今年4月,本田汽车公布了2040年之前实现新车销售仅限于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的目标。 今年5月,福特发布了Ford+增长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电动化、数字化互联和商用车型。当前,福特正试图转向新的商业模式,强调与客户的定期互动。在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的带领下,福特正寻求从数据驱动的数字化服务中挖掘新的经常性收入来源。 因此,福特的Blue Oval业务一直在软件开发等关键领域扩充人才队伍。今年早些时候,福特一位高管曾表示,该公司在过去一年间增加了大约600名软件设计师和数据科学家。 在践行Ford+计划的过程中,吉姆·法利及其团队确定了公司需要改进的领域,包括政策、客户体验和软件。此外,该公司还将重点放在了现有劳动力的现代化、提升内部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让员工为电动化过渡做好准备方面。福特还在大力推进电动化进程,今年早些时候该公司宣布在2025年之前,针对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投资将增加到300亿美元。 雷诺公司日前宣布将招聘2500人,新职位主要来自数据科学和电池化学领域。与之相对应的,今年9月中旬,雷诺公司在法国削减2000个工作岗位。这家陷入困境的车企正在努力重塑其在法国的业务,并向电动汽车领域转型。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将与法国工会进行谈判,在2022年至2024年间削减1600个工程岗位和400个支持性岗位。 过去几年间,多家车企都在尝试重组劳动力结构。这些车企围绕电动汽车以及自动驾驶技术进行了重新定位,这一转型不仅需要大规模投资,也需要员工具备新的技能。 汽车智能化领域研发人才紧缺从招聘大数据中也得到了印证。国内某招聘网站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自动驾驶研发、智能座舱设计、软件工程师等岗位的需求同比增幅已超1.8倍。猎聘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领域新发职位同比上升94.54%,平均招聘年薪也从2020年的17.47万元上升到2021年上半年的18.96万元。 分析指出,预计到2025年,国内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净缺口为3.7万,为当前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人员存量的近70%。 转型升级势不可挡 当前,全球汽车业正在经历大洗牌,只有做好在未来接纳和投入新技术的准备,才能避免成为转型过程中被“优化”的对象。 目前,裁员降薪、减少人力资源开支成为全球主流车企控制成本的重要方式。在这一轮人事变革中,“变相裁员”绝不仅是上述几家车企的专属,从全球车企向电动化转型的速度来看,输入“新鲜血液”将成为匹配电动化转型的途径。 8月5日,美国白宫官网发布公告称,设定2030年电动汽车占新车销量比例达到50%的目标,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同时提出,燃油车平均油耗需要在2026年时由目前的每加仑汽油行驶43.3英里提高至52英里。 随后,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福特、Stellantis),以及大众、宝马、本田、沃尔沃等非美汽车厂商发布联合声明称,将支持政府实现电动汽车未来发展的目标。专家分析称,这将对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并且再次证明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势不可挡。 早前,奥迪宣布将于2033年停止燃油发动机的研发制造;紧接着,奔驰也表示将在2030年年末基本淘汰内燃机。福特今年早些时候表示,到2030年在欧洲将只销售电动汽车,并计划投资10亿美元将其在德国科隆的工厂改造成电动汽车生产线。本田汽车也宣布,计划2040年前逐步淘汰汽油动力汽车。通用汽车计划2035年之前停止生产内燃机汽车,捷豹路虎对于停止生产燃油车也已经有目标和计划。 业界人士指出,目前全球汽车产业处于激烈震荡时期,汽车产业新的岗位正在诞生,因此每名从业者都需要进行知识结构和视野的转换。新时代的来临总是伴随着残酷的汰旧迎新,汽车行业从业人员只有快速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创新学习,才能跟上新时代的发展步伐。
  • 《通用汽车在美国建电池厂和电动汽车厂 投入66亿美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27
    • 北京时间1月26日消息,通用汽车计划2024年之前在密歇根州投资66亿美元,主要用于增加电动皮卡产能,建设一座新的电动汽车电池厂。通用汽车的目标是将公司在北美的电动汽车年产量于2025年之前增加到100万辆。 之前它曾扬言要在2025年左右时超越特斯拉,成为美国本土地区最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商。考虑到特斯拉去年的全球年产量已经达到93万辆,所以2025年通用汽车在全球范围超越特斯拉不太现实。为了追赶对手,通用汽车2025年之前将向电动汽车领域投资350亿美元,66亿美元新计划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通用汽车CEO马莉·巴拉(Mary Barra)在声明中说:“我们将会拥有产品,拥有电池产能,拥有汽车组装能力,大约2025年之前将会成为电动汽车领导者。” 2021年特斯拉汽车全球交付量为936172辆,通用汽车的电动汽车交付量不到2.5万辆,福特Mustang Mach-E的销量为27140辆,通用汽车在电动领域落后于特斯拉福特。 电动皮卡 在66亿美元投资中,约有26亿美元用于修建电池厂。按照计划。通用汽车将与LG Energy Solution合作在密歇根兰辛区(Lansing)新建电池厂。40亿美元用于在改造位于底特律郊区的Orion装配厂,从2024年开始生产电动皮卡。 不只如此,通用汽车还准备向兰辛区装配厂投入5.1亿美元,用于升级生产线,但这些生产线生产的不是电动汽车。 通用汽车总裁马克•罗伊斯(Mark Reuss)说:“密歇根将会成为美国电动汽车研发制造领域公认的创新中心和领导者。” 到2025年左右时Orion装配厂每年可以生产电动汽车36万辆,底特律 Factory Zero厂生产27万辆,另外田纳西州、加拿大、墨西哥部分生产线也会电动化,通用汽车在北美的年电动汽车产能可以达到100万辆。 2030年之前,通用汽车准备将北美50%的装配产能电动化。 电池厂 新建的电池厂占地约为280万平方英尺,预计2024年年末投入运营。从目前的规划看,通用汽车在美国将会拥有3座电池厂,一座位于俄亥俄州洛兹镇(Lordstown),预计今年投入使用;另一座位于田纳西州,预计2023年启用;还有一座就是密歇根兰辛厂。上面三座工厂的建厂消息已经发布,在可预见的未来,通用汽车极可能还会再建一座。 通用汽车下一代电池和电动汽车平台及技术名叫Ultium。既然有专有名称,说明电池是受专利保护的。照估计,搭载Ultium电池的汽车续航可达450英里(约725公里)甚至更高,0-60英里加速为3秒。今天的大多汽车电池是柱状电池,而Ultium不是。 密歇根将向通用汽车提供8.24亿美元激励援助资金。拜登将通用汽车的投资拿来鼓吹,他说自己领导的政府制定了出色的经济策略,有利于美国制造业回归。拜登称:“从第一天开始,我所领导的政府就聚焦一个重点:让美国成为未来电动汽车制造的领头羊。”(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