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反应离子蚀刻工艺用于选择性去除嵌段共聚物膜中的多聚(4-乙烯基吡啶)》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7-26
  • 自组装嵌段共聚物(BCP)模式是下一代光刻技术中纳米模板制备的主要竞争者之一。将这些模板转换为硬标记材料是模式转移的关键,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从纳米管中选择性地移除一个块。聚(苯乙烯)-block-poly(4-vinylpyridine)(PS-b-P4VP),高χBCP系统,它可能会纳入半导体奈米制造,这选择性的去除主要是通过湿蚀刻/激活过程。相反,这一过程有许多缺点,包括缺乏控制和产生高浪费导致高成本。由于这些原因,我们的动机是离开湿腐蚀过程并优化干燥腐蚀,这将克服与激活过程相关的限制。本文介绍了一种选择性等离子体蚀刻工艺,用于p4p4vp纳米颗粒膜的P4VP核心去除。结果表明,氮反应离子刻蚀等离子体对P4VP的选择性为2:1,表明氮在P4VP芳香环中的位置在这种选择性中起着关键作用。在不破坏真空的情况下进行了原位等离子刻蚀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量,证实了氮等离子体在PS上有选择性去除P4VP。

    ——文章发布于2018年6月25日

相关报告
  • 《O2/Ar等离子体处理对嵌段共聚物光刻掩模的改性:从发射实验、纳米孔蚀刻和自由膜的观察》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3-26
    • 嵌段共聚物光刻技术允许具有自组装纳米级特征的大面积表面图案。所制备的纳米结构聚合物薄膜可作为掩模用于常见的光刻工艺步骤,如发射和蚀刻,用于模式复制和转移。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讨论了一种方法,以提高模式复制效率,通过修改之前的石印使用聚合物掩膜的O2/Ar等离子体处理。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模式复制质量,没有丢失特征,以及一个精确的可调特征大小,这可以通过短掩码处理来实现。指出了纳米孔在有序阵列中的位置与配位数、纳米孔形状和复制效率之间的关系。我们解释这些相关性的实验策略结合了对改性聚合物掩模复制模式的间接研究和对掩模顶部和底部的直接研究。模式复制可以是通过发射产生的金纳米点阵列,也可以是通过反应离子蚀刻转移到二氧化硅衬底的纳米孔。直接分析从基板释放的自由聚合物膜,可以发现掩膜顶部和底部表面的纳米孔形状。 ——文章发布于2019年3月20日
  • 《基于4-乙烯基吡啶接枝共聚物(乙烯-共四氟乙烯)薄膜的二乙烯苯交联磷酸酯膜的表征和燃料电池性能。》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8-04-02
    • 研究了二乙烯基苯(DVB)作为交联剂对4-乙烯基吡啶(4VP)从聚乙烯醇(乙烯-四氟乙烯)膜的接枝聚合法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掺有磷酸(PA),具有机械、表面、热性能和燃料电池性能等特点。通过将4VP与1% DVB混合后得到的交联膜提高了聚合动力学,并根据移植物条件导致了50%的移植物水平。与非交联膜相比,交联膜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导致膜表现出质子导电率高达75 mS /厘米低于50%相对湿度(RH)在120°C,除此之外几乎翻倍的输出功率比noncrosslinked膜燃料电池。据我们所知,DVB交联4VP的ETFE膜首次在实际燃料电池试验站测试,将其性能与工作温度相关联。此外,生产膜的表面性质与交联程度有关。湿度依赖性不明显的在中间膜导致产生强大的潜力测试温度(80 - 120°C)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