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将继续健全升级我国制造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7-21
  •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世界5G大会将于8月10日—12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大会“5G与工业振兴论坛”主席、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5G技术将继续健全升级我国制造业。

      “3年前我说过,5G将来最重要的应用可能在工业物联网、车联网和智慧城市,企业可以在这三个领域有较大的发展。今天看来,5G技术对制造业的助力是很大的,而且不止于这三个领域。”曹健林如是说。他3年前的判断并没有出错,而5G应用拓展的脚步也没有止于这几个方向。

      5G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制造业

      曹健林表示,过去几年间,5G在我国工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许多行业已经认识到物联网等以5G为基础的应用所具有的广阔前景。

      “打比方说在制造业当中,数字化改造、数字孪生这些最前沿的技术受到了企业的青睐。在具体应用方面,自动驾驶、城市抗疫等关乎民生的应用早已家喻户晓。几年之间,5G走进了‘家门’‘厂门’,加入产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都是5G取得广泛应用的直观例子。”曹健林解释说。

      曹健林把制造业门类大致归纳成四类,一是终端的集成制造,二是原材料加工制造,三是零部件、仪器、工具和装备制造,四是关键核心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曹健林指出,目前我国制造业的优势还是集中在前两类,而后两类产业的短板制约了5G应用的进一步拓展。

      作为信息通信技术,5G在传输执行过程中离不开芯片的支撑,而芯片依然是我国制造业的短板之一。曹健林分析说,5G技术离不开两方面的支持,一是基础元器件,二是高端装备。在这两个方面,我国目前取得的进展还比较有限,但前景可观。目前芯片制造当中的许多工艺已经实现了国产化,装备也取得了很大突破,“积跬步以至千里”的路程正在行进当中。

      高端制造是5G能够广泛应用的基础,5G技术在制造业当中又有广阔应用前景。5G技术和制造业具有相互健全、升级的关系。曹健林表示,这种“伴生关系”是当下乃至未来制造业的特征之一。

      信通产业布局要以需求为牵引

      “我认为,信通产业的发展一定要把中国的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放在考虑因素的最前列,这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方向所在。”曹健林说。

      曹健林认为,“面向需求”是一种实事求是,有助于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打破思维惯性,跳脱出西方技术产业的路径依赖。“外国的技术研发方向是以本国国情为基础确定的,如果我们只是追赶,不问方向从哪里来,就难免陷入对他们路径的依赖。如果不这样做,一方面遭遇研发瓶颈,另一方面又和我国的实际需要脱节,走下去就会很困难。为此,我们得把本国的实际需要放在第一位,向有利于本国国计民生的技术方向拓展。举个例子说,我们不一定要一味学西方间距小的芯片,而是可以考虑怎样用间距较大的芯片适配我国产业的实际需要。”曹健林分析说,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我国的比较优势。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重视基础技术研究。基础技术研究也要面对高端制造业的实际需求,和需求密切结合,力求解决根源问题。我们在基础技术研究上相对比较弱,材料、结构等关键核心技术还需要突破。”曹健林提醒说。

      曹健林补充说,面向需求的基础技术研究也需要国家的全局设计。依托重大需求牵引以及高屋建瓴的统筹,中国信通产业将会取得新的突破。

      2022年5G大会恰逢其时恰逢其地

      光学专业出身、曾长期在长春工作的曹健林评价说,今年8月即将在哈尔滨举行的世界5G大会对自己来讲可谓恰逢其时、恰逢其地。曹健林在大会上将担任“5G与工业振兴论坛”主席,他说,当下5G和工业有密切的关系,在5G技术支撑下,工业出现了很大的增长空间。在这一背景下,探讨推动5G和工业的相互作用有着重大意义。

      “以大会举办地黑龙江为例,作为老牌粮食大省,黑龙江的产业就可以在5G支持下寻找新的突破口。例如食品加工业、渔业、新能源产业都能受惠于5G,未来‘智慧渔场’‘智慧电网’等都会更加常见。此外,黑龙江的重工业也可以依托5G实现高端转型,例如在生产流程中加入精密的过程控制。没有5G,需要实时采集、传输大量数据的过程控制也是无法实现的。有了5G,精密制造就更容易实现了。”曹健林期待地说。

      曹健林表示,黑龙江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就是更高程度的国际化,同邻国开展更加密切的合作,特别是贸易上要从“东西走出去”转向“技术走出去”。即将召开的世界5G大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也是一个积极信号。这样一次国际化的盛会,将利好“数字龙江”建设,为这个边疆大省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07/21/content_538892.htm?div=-1
相关报告
  • 《5G时代专利与技术标准的拼杀将继续》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2-08
    • 作为当前技术变革不可或缺的支撑技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正在有条不紊地落地:1月16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的IMT-D2020(5G)推进组正式发布了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第一批规范,预计我国5G产业链主要环节将在今年年底前后基本达到预商用水平。   5G的落地将为新技术迭代跃进开辟全新的发展空间。大多数人看到了5G的巨大前景,但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其背后长久以来的激烈争夺:对下一个时代全球通信技术格局之主导权和制高点的争夺。这其中的产业经济利益难以估量,甚至对全球经济都会有深远影响。   在当前世界竞争格局之下,科技的力量显而易见,尤其在通信领域,专利和技术标准如两道长缨,与资本紧紧缠绕在一起。在资本的影响下,通信领域的专利和技术标准产生了牵制通信技术和产业格局的力量,进而深刻影响全球的经济甚至政治格局。掌控了标准必要专利,就是执住了移动通信技术的牛耳。这一现象自美国高通推动CDMA成为2G移动通信国际标准起更加明朗化:高通围绕CDMA技术严密布局了超过4000件专利,从而成功扼住了整个产业的咽喉,成为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无冕之王。专利组合中最具杀伤力的莫过于标准必要专利,即实施通信标准时无法规避的专利。几乎整个产业都要向高通缴纳专利费,甚至一些国际主要手机生产商的手机产量都取决于高通供应芯片的数量。   这种刺激之下,之后3G、4G移动通信技术在标准和专利方面的争夺更加白热化,欧美各大公司打得不可开交:从新一代通信技术的预研准备开始到相关技术标准逐步成形再到技术落地,是一个漫长的鏖战过程,各个参与者更是以专利为商战中的杀手锏,专利大战风起云涌。   我国自3G时代开始正式加入移动通信技术国际标准的争夺战。这一争夺不仅是技术的角逐,更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在长期不懈的努力之下,我国成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在5G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我国的华为、中兴通讯、大唐、中国移动等领军企业在IMT-D2020(5G)推进组指导协调下,经过长期扎实奋斗和准备,使我国提出的多项技术提案被纳入国际标准。各家中国企业同时积极进行专利布局,在专利数量上超过了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   预计5G移动通信多项主要国际标准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制定,之后会陆续出台。我国也适时发布了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第一批规范,为迎来5G时代做好产业准备。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欧美各国也在做积极准备。仅从专利角度来看,近期高通主动披露了向手机制造商收取5G许可费的标准:单模5G手机2.275%,多模(3G/4G/5G)手机3.25%,平均每部手机约16美元。更早时候,爱立信也公布了基于5G专利的许可费标准,折合每部手持设备2.5美元至5美元。   高通、爱立信提早公布5G专利许可费的标准,意在为之后可能的5G标准必要专利侵权诉讼做好铺垫。实际上,尽管高通、爱立信的许可费标准看似不高,但是对低端手机厂商的压力很大。笔者认为,进一步将专利许可费堆叠效应考虑在内,即当高通、爱立信以外的其他所有5G专利权人也以类似标准收取许可费时,累加得到总许可费,该费用将大大高出消费者和手机厂商可承受的合理范围。这已然预示了5G市场的未来拼杀将何等激烈。
  • 《用5G“新基建”引领洛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9-09
    • 今年8月,以“匠心格力·智造洛阳”为主题的洛阳-格力中国智造高峰论坛在洛阳举行。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论坛上曾说过,他们在洛阳建设全智能化、全绿色化工厂,如果没有5G这样的互联网技术支撑是实现不了的。   当前,从工业互联网到智慧政务,从5G创新应用到信息化赋能千行百业,从缓冲疫情影响到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5G“新基建”在洛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正日益凸显,助力洛阳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同时,也加快了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新基建”助力洛阳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当前洛阳正在大力推广5G,企业更要抓住这个机遇,为转型升级提供支撑。”眼下,中信重工牵手洛阳移动,打造的“5G+智能机器人”,为机器人配上了“最强大脑”。   8月26日,位于洛阳伊滨区的中信重工新动能产业园,中信重工国家级“特种机器人制造智能化工厂”内,3000平方米的各个工作岛内仅需30名员工,与机器人有条不紊相互配合着,一台台消防用特种机器人,依次顺利下线。   据了解,这是2016年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应用项目,也是国内首座特种机器人柔性化生产智能化工厂,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创造了中国传统离散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将逐步建立生产特种机器人产品(多型号)的柔性可重构智慧“云工厂”。   目前,中信重工正以承担国家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项目为机遇,积极与中国电信联合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启中信重工5G应用的序幕,基于5G的中信重工离散制造“云工厂”,经过调试后将孕育而生。   技术人员正利用中国电信5G网络和边缘计算技术,将工厂在云端组态和管理,利用支持5G的工业互联网控制器替代原有机器人控制器,将原有装备升级为智能装备,构成工艺可重构工作岛,将工业产业全价值链植入到电信5G云生态系统内,实现真正的“云工厂”而不是工厂云。   截至目前中信重工消防特种机器人,已经在包括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30余个省市列装,成为中国特种机器人产业市场的开拓者和领跑者。   “从重型机械到工业机器人,中信重工的新产业布局与原有产业具有密切关联,充分体现了‘智能+’思维,契合了机器换人的潮流。”中信重工信息技术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5G+智能工厂”引领农机装备智能新时代   近年来,洛阳正在以新基建为契机,不断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5G技术、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加快建设“工业设计之都”,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   除了中信重工“5G+智能机器人”以外,中国一拖“5G+智能工厂”发展势头也十分强劲。早在2018年10月,由中国一拖牵头组建的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纯电动无人拖拉机——超级拖拉机Ⅰ号就在洛阳亮相。这标志着农机装备迈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也是我国无人农机产业的又一重大成果。   去年6月,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成功升格国家级。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是全国正式批复建设的第十二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河南省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今年6月16日,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在洛阳伊滨区国宏先进制造产业园,举办了国内首台5G+氢燃料电动拖拉机产品发布会,携带多种创新元素的我国新一代无人驾驶拖拉机璀璨登场。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款无人拖拉机使用了5G移动通信技术,实时感知整车运行状态及周边作业环境。通过5G具备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特性,将5G应用场景与新型农机无人集群场景有机结合,使之有效提升农机作业的可靠性,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对推动我国农机装备转型升级,促进智慧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河南农机装备产业集群核心地,洛阳坐拥我国最大的农机装备研发和生产基地,并逐步形成了以中国一拖、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为核心,涧西区、西工区、孟津县、宜阳县为载体,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链条完善的农机装备产业集群。   以中国一拖、福格森为代表的拖拉机集群不断壮大,以洛阳中收、辰汉科技为代表的收获机械集群拔节成长,以一拖柴油机为代表的农用柴油机集群加快发展,纵向连接、横向配套的现代农机装备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   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外,洛阳还把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园区建设作为培育产业集群的主阵地,推动重点产业上下游延伸、左右链配套、集群式发展。实施先进制造业园区建设行动,以六大园区为核心、县域特色产业园区为补充,着力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加快建设,中信重工建成全国最大的特种机器人生产基地,消防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大数据产业园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目前入驻企业1172家。   格力中央空调项目竣工试产,银隆新能源客车、专用车批量化生产。中车(洛阳)机车实现地铁整车制造,中原轨道交通产业园一期积极推进……   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园乘势而起,形成强大的产业集聚“洼地效应”。尤其是进入“十三五”以来,洛阳立足地方实际和特色优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已形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机器人及智能装备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制造业企业达到9家,为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对于未来的发展,洛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洛阳还将继续发力产业升级,做老工业基地迈向新时代的“工业尖兵”,依托实施制造业“五大攻坚行动”,巩固提升先进装备制造、高端石化、特色新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壮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持续推进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力争到2025年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