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算法助力细胞工程设计》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 陈方
  • 发布时间:2020-11-16
  • 合成生物学允许科学家对细胞进行生物工程设计,以合成新的有价值的分子,如可再生生物燃料或抗癌药物。然而,传统的合成生物学方法涉及到特殊的工程研究与实践,导致研发周期很长。

    2020年9月25日Nature Communication报道,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自动推荐工具(Automated Recommendation Tool,ART),使机器学习算法适应合成生物学的需要,系统地指导工程细胞的开发。这一创新意味着科学家们将不必花费数年时间对细胞的每个部分以及细胞的功能进行细致的了解,然后才能对其进行操作。结合机器学习,通过有限的训练数据集,ART能够预测细胞的DNA或生物化学变化将如何影响其行为,然后对下一个工程周期提出建议,并对实现预期目标的概率进行预测。

    在优化色氨酸代谢的实验中,研究者选取了酿酒酵母的5个基因,每个基因由不同的基因启动子和细胞内的其他机制调控,总共涉及近8000种潜在的生物途径组合。研究人员利用其中250条路径的实验数据进行算法训练,ART工具就能够推断出剩余的7000多个组合如何影响色氨酸的产生,最终推荐的设计方案比表现最好的参照菌株增加了106%的色氨酸产量,比用于训练模型的最佳设计增加了17%。

相关报告
  • 《机器学习驱动的生物电子设备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细胞膜电压控制》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10-13
    • 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ta Cruz),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和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研究学者开发了一种由机器学习算法驱动的生物电子系统,该算法可以移动活细胞中的膜电压并将其维持在设定值10小时。 图1. 用于控制活细胞中膜电压的装置,包括一系列生物电子质子泵。这些质子泵可以在培养的人类干细胞附近添加或去除溶液中的氢离子。这些细胞经过基因改造,在细胞膜上表达一种荧光蛋白,该蛋白对膜电压的变化作出反应。该系统由机器学习算法控制,该算法可跟踪膜电压对来自质子泵的刺激的反应。 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对膜电位进行控制,形成生物闭环反馈和调节系统,该系统可维持支持细胞功能的环境和代谢条件之间的微妙平衡。在非兴奋性细胞中,静息电位(Vmem)会影响细胞生理和功能,例如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以及细胞间通讯和大规模形态变化。 虽然已有的研究已经能够对细胞静息电位实现瞬时控制,但是由于细胞对环境条件的响应的复杂性,无法对细胞过程进行建模,用生物电子学系统实现长期控制细胞电位比较困难。传统的简化系统通过通过反馈进行工程设计以实现噪声抑制和适应,但是这种简化系统无法适应复杂的生物细胞控制,而且对复杂环境适应性较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开发出一套基于实时机器学习(ML)的生物电子质子泵自适应控制器,可实现对Vmem的长时间控制。 具体而言,研究者首先在带有集成微流通道的透明基板上制造出由钯/氢化钯(Pd / PdH)触点制成的质子泵阵列。该阵列可从溶液中添加或去除氢离子(H +),并在人类诱导的多能干细胞(hiPSC)附近改变H +浓度。H +浓度的改变会造成细胞Vmem的改变,研究者通过膜电压荧光报告器测量细胞Vmem的相对变化。质子泵由基于ML的算法控制系统驱动,研究者采用利用具有“感知和响应” 的单层神经网络,该网络由径向基函数(RBF)组成,包含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该算法将Vmem的变化映射到质子泵的先前H +刺激。使用此信息,ML算法决定是否应增大或减小特定单元格周围的[H +]以获得所需的Vmem值,并将控制电压(VH +)发送到阵列中的质子泵,从而关闭控制回路。实验表明,借助很少的先验知识,基于ML的控制器就可以快速适应未知情况并达到目标值。 广泛地讲,将生物电子学和机器学习结合在闭环生物混合系统中,在再生医学和合成生物学中具有许多潜在应用。论文通讯作者Rolandi指出,他提到:“该研究是使用生物电子学和机器学习来控制细胞功能的重要概念证明。这将有助于研究小组开发一种“智能绷带”,这是一种提供伤口再生的生物电子智能控制。”
  • 《无细胞生物设计助力生物制造》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9-10
    • 2020年6月15日Nature Chemical Biology报道,美国西北大学合成生物学家开发了一种新的快速原型系统来加速生物系统设计,将生产可持续生物制造产品的时间从几个月缩短到几周。 这个名为生物合成酶体外原型设计和快速优化(in vitro prototyping and rapid optimization of biosynthetic enzymes,iPROBE)平台,提供了一个快速而强大的设计-构建-测试框架,可以快速发现细胞代谢工程的最佳生物合成途径,识别最佳途径酶和配比,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化。 为了验证iPROBE系统,研究人员设计了产乙醇梭菌(Clostridium autoethanogenum)生产3-羟基丁酸酯和丁醇的最佳生物合成途径,改进后的菌株生产3-羟基丁酸酯的产量增加了20倍。研究团队应用iPROBE优化柠檬烯的合成,在短短几周内,iPROBE设计出了可以合成柠檬烯的数百种酶组合物方式。据介绍,该系统最多可以将生物合成途径扩展至约500种。苯乙烯的天然毒性导致了以往生物合成研究的失败,研究团队使用iPROBE成功设计出迄今为止合成效率最高的苯乙烯生物合成途径。 研究者表示,利用iPROBE设计特定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极大地扩展了生物制造的可能性,为无细胞系统加速重要可持续化学品的生物设计树立了新标杆。该研究有望推动社会从依赖化石燃料的生产过程转向更具可持续性、基于生物合成的生产方式,推动生物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吴晓燕  编译自https://phys.org/news/2020-06-biological-sustainable-biomanufacturing.html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9-020-0559-0                                 原文标题:In vitro prototyping and rapid optimization of biosynthetic enzymes for cell design 产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