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热泵在能源柔性住宅中的应用》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19-01-10
  • ENOVHEAT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开发、构建和测试一种基于有源磁再生技术的创新热泵样机。该装置可与地源热交换器和地板下采暖系统耦合,以满足丹麦低能耗住宅的空间采暖需求。然而,使用一个简单的控制器导致适度的性能,因为加热系统主要是部分负荷运行。本数值研究验证了在室内环境中采用蓄热和建立热质量作为改善磁热泵运行的有效策略的可行性。室内温度设定值调制可以利用建筑的能量柔性潜力,使供暖系统满负荷运行时间最大化,从而提高供暖系统的季节COP。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显著提高季节COP,随建筑热质量的变化,季节COP从2.90增加到3.51。虽然降低了室内温度稳定性,但磁热泵的能量利用效率与传统的蒸汽压缩热泵相似。

    ——文章发布于2019年6月

相关报告
  • 《锌离子电池进入住宅应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20
    • 瑞典电池制造商Enerpoly专门生产持续时间可达2至10小时的低成本、少维护的锌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目前,这家公司计划携手奥地利初创企业EET启动一个由欧盟资助的合作项目,开发可充电锌电池的住宅用插入式储能系统的原型。 Enerpoly专利技术使用锌等高成本效益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从瑞典及欧洲其他地区采购。图片:Enerpoly Enerpoly为固定式储能领域开发了可配置的模块化锌离子电池,它们适合2至10小时的中短期储能应用。 这款电池组的功率为3千瓦时,重60千克,尺寸为800 x 177 x 432毫米,可以在-10℃至50℃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其标称电压为48伏,标称容量为60安时。该电池组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为2.8千瓦,持续输出功率为1.4千瓦。 Enerpoly电池技术采用锌金属阳极和二氧化锰阴极,并使用水基电解质。专用电芯采用棱柱形设计。 Enerpoly声称,这项技术的安全性更高,且能够避免发生热失控。这家瑞典初创公司表示已达到所有安全标准的要求,且其电池产品均通过UL 9540A测试。 目前,Enerpoly正与奥地利光伏初创公司EET(即Efficient Energy Technology)合作开展名为“ZincMate”的项目。他们称该项目旨在“开发一种可以走入欧洲每家每户的储能设备并推动实现商业化。” 该项目的总预算为174万欧元,且已从由瑞典创新局(Vinnova)和奥地利科研促进署(FFG)共同发起的“欧洲之星-3”计划中获得87万欧元(93.7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在ZincMate项目中,Enerpoly与EET将合作开发可充电锌电池的插入式储能系统的原型。ZincMate的基础技术包括EET并网技术以及Enerpoly的高性价比电池。EET生产的光伏系统具有储能功能,可以安装在阳台上并插入墙上的插座,方便房东和租户生产可再生电力。 EET成立于2017年,据称是唯一一家生产非专业人员就能轻松安装的储能设备的公司。其SolMate设备的核心是一项创新的专利综合测量技术,可以通过连接电源插座评估每个家庭的能源需求,因此无需进一步安装或连接家庭电网。 EET首席执行官Christoph Grimmer表示:“目前,EET的SolMate设备配备了最先进的锂离子电池,但显然电池技术有待改进。因此,下一步我们会将锌离子技术应用在住宅领域。” 在ZincMate合作项目中开发的电池将在实验室以及家庭环境中进行测试,包括公寓、小型住宅和共享住房。该项目将在今年启动,且为期两年。
  • 《1毫米“柔性翅膀”给卫星装上“超强能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14
    • 卫星的“翅膀”能有多薄?约1毫米!装上这对翅膀,在距离地面500公里左右的空中,银河航天灵犀03星正以每秒超过7公里的速度绕地飞行,如同将地面通信基站建在太空中,铺就天地间“信息路”,以解决高山、荒漠等偏远地区的上网问题,充分挖掘商业航天市场的巨大潜力。 银河航天灵犀03星是我国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卫星。这个单层薄如纸张的“柔性翅膀”是卫星的“超大功率发电机”,为卫星在轨飞行和工作提供能量。 走进北京银河航天方舟实验室,记者的视线立刻被一张金光闪闪的卫星“翅膀”吸引。它展开长度约9米、宽度超过2.5米,上面布满一片片太阳能电池。“这是灵犀03星柔性太阳翼全尺寸初样产品。”银河航天机热能源部部长杨巧龙说。 之所以叫柔性太阳翼,是因为它可以像古代的奏折一样折叠。而单层柔性太阳板厚度仅1毫米左右,其中还包括了基板、电池片和电缆。 “太阳翼是卫星能量的主要来源,柔性基板可以大幅压缩太阳板的厚度与密度,同样质量下面积更大,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能。”杨巧龙说。 据介绍,在发射过程中,太阳翼装在火箭里时为折叠状态,主体厚度仅为不到5厘米,未来可以实现十几颗甚至几十颗层层堆叠起来同时发射,降低单颗卫星的发射成本,这将成为低轨商业卫星发射的重要方式之一。 实现1毫米厚度的柔性太阳翼,是个高难度“技术活”。在此之前,我国在太空中验证并使用的柔性太阳翼有且仅有一个案例,就是在中国空间站上。 一方面,柔性太阳翼的太阳电池之间是面对面、背对背压在一起的。这样的好处是柔性太阳翼大幅压缩了包络尺寸,但是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太阳电池是脆性材料,越薄越容易碎裂,所以要精准控制压紧力,压力过大会导致电池直接碎裂,而压力过小,会导致在火箭发射的时候,太阳板之间发生滑移、太阳板损伤。”杨巧龙说,团队创新采用了太阳电池的压紧防护技术,设计使用两块刚性蜂窝板将柔性太阳板“夹紧”。 另一方面,需要研发一套高性能的展开机构来展开太阳翼。杨巧龙解释称,传统的柔性太阳翼面积动辄100平方米以上,但对于灵犀03星这种中型太阳翼,如果仅仅是将用于超大柔性太阳翼的机构小型化,展开机构仍会很重、体积很大,会将太阳板柔性化带来的成果“吃回去”。 为此,银河航天针对平板卫星构型特点,研发了剪刀式的展开机构,具有简单可靠、重量轻、收纳比高、可扩展性好的优点。 “不到一年半时间,我们攻克了数十项核心技术研发难题,包括让脆弱的太阳电池可靠压紧,让太阳翼打开并实现空间三维旋转,以及良好地适应恶劣的太空环境等,实现了产品从地面到太空的全流程研制。”杨巧龙说。 2023年7月23日,银河航天灵犀03星成功发射,为我国巨型低轨通信星座的快速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银河航天基于自主研制的8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构建起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小蜘蛛网”,可以实现连续30分钟的宽带通信。 如今,在深山、深海以及低空领域,“小蜘蛛网”已在空地海等多场景进行低轨应用示范。 “批量化生产的卫星不断发射,大量卫星接续围绕地球运行,组成覆盖全球的卫星网络,将有助于解决深海、荒漠、山区等地面通信欠发达区域的上网难题。”银河航天公共事务总经理徐颖说。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星箭制造及发射能力正快速提升,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及服务行业潜力巨大。艾媒咨询预计,今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为2.34万亿元。 徐颖表示,银河航天正在与产业链上下游合力攻关,开展新一代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未来将用于支持手机直连卫星星座的建设,全天候提供无缝实时网络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