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离子电池进入住宅应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20
  • 瑞典电池制造商Enerpoly专门生产持续时间可达2至10小时的低成本、少维护的锌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目前,这家公司计划携手奥地利初创企业EET启动一个由欧盟资助的合作项目,开发可充电锌电池的住宅用插入式储能系统的原型。

    Enerpoly专利技术使用锌等高成本效益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从瑞典及欧洲其他地区采购。图片:Enerpoly

    Enerpoly为固定式储能领域开发了可配置的模块化锌离子电池,它们适合2至10小时的中短期储能应用。

    这款电池组的功率为3千瓦时,重60千克,尺寸为800 x 177 x 432毫米,可以在-10℃至50℃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其标称电压为48伏,标称容量为60安时。该电池组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为2.8千瓦,持续输出功率为1.4千瓦。

    Enerpoly电池技术采用锌金属阳极和二氧化锰阴极,并使用水基电解质。专用电芯采用棱柱形设计。

    Enerpoly声称,这项技术的安全性更高,且能够避免发生热失控。这家瑞典初创公司表示已达到所有安全标准的要求,且其电池产品均通过UL 9540A测试。

    目前,Enerpoly正与奥地利光伏初创公司EET(即Efficient Energy Technology)合作开展名为“ZincMate”的项目。他们称该项目旨在“开发一种可以走入欧洲每家每户的储能设备并推动实现商业化。”

    该项目的总预算为174万欧元,且已从由瑞典创新局(Vinnova)和奥地利科研促进署(FFG)共同发起的“欧洲之星-3”计划中获得87万欧元(93.7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在ZincMate项目中,Enerpoly与EET将合作开发可充电锌电池的插入式储能系统的原型。ZincMate的基础技术包括EET并网技术以及Enerpoly的高性价比电池。EET生产的光伏系统具有储能功能,可以安装在阳台上并插入墙上的插座,方便房东和租户生产可再生电力。

    EET成立于2017年,据称是唯一一家生产非专业人员就能轻松安装的储能设备的公司。其SolMate设备的核心是一项创新的专利综合测量技术,可以通过连接电源插座评估每个家庭的能源需求,因此无需进一步安装或连接家庭电网。

    EET首席执行官Christoph Grimmer表示:“目前,EET的SolMate设备配备了最先进的锂离子电池,但显然电池技术有待改进。因此,下一步我们会将锌离子技术应用在住宅领域。”

    在ZincMate合作项目中开发的电池将在实验室以及家庭环境中进行测试,包括公寓、小型住宅和共享住房。该项目将在今年启动,且为期两年。

  • 原文来源:https://newenergy.in-en.com/html/newenergy-2418723.shtml
相关报告
  • 《【钠离子电池】全球车企与电池巨头加速布局钠离子电池技术》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刘飞
    • 发布时间:2025-10-23
    • 钠离子电池技术正式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江淮汽车与大众合作推出的Sehol E10X已搭载钠电池上路,CATL和比亚迪等巨头纷纷布局千兆瓦时级产能。钠电池凭借$19/kWh的超低成本、-40°C至70°C的宽温域性能和万次循环寿命,正加速取代铅酸和磷酸铁锂电池,将重塑能源存储、电动航运和重型运输市场格局。 钠离子电池技术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开始在汽车和家庭储能中得到应用。JAC与大众合作推出了名为Sehol或E10X的钠离子电池车辆,自2023年以来已投入市场。同时,Bluetti也推出了Pioneer Na便携式钠离子电站。HiNa在2023年为JAC Motors提供了钠离子电池,这些早期电池的能量密度虽然低于LFP电池,但已在温度范围和循环寿命上展现出优势,能在-20°C保持88%的容量。  此外,HiNa于2022年12月开设了一家年产1GWh的钠离子电池工厂,标志着钠离子技术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与此同时,比亚迪(BYD)和宁德时代(CATL)也在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市场。CATL推出了Naxtra钠离子电池,具有175Wh/kg的能量密度和10,000次的循环寿命,并计划用于卡车的启停电池,以替代铅酸电池。BYD则在2024年开设了钠离子电池工厂,并计划每年生产30GWh的电池。 这些企业的大规模投资表明钠离子电池将在未来储能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 《两高”水性可充电电池问世 比锂离子电池更安全、更便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11-26
    •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效率和低自放电率在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使用易燃的有机电解液所引起的严重安全问题阻碍了它的广泛应用。水性可充电电池由于使用了不可燃且价格低廉的水溶液(即用水作溶剂的溶液)作为电解液,不仅比锂离子电池更安全、成本更低,也更容易制备。但由于受到水分解电压的限制,目前水性可充电电池的能量密度远低于锂离子电池。   众所周知,电解液是化学电池、电解电容等使用的介质,为它们的正常工作提供离子,并保证工作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可逆的。所以提高水性可充电电池的实用性,改良水溶液电解液,提高其电压稳定窗口,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11月19日,南京工业大学宣布,该校吴宇平、付丽君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碱性/中性混合的水溶液电解液体系,研发出了高电压高能量密度水溶液混合电解液可充电电池。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化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先进能源材料》上。   “水性可充电电池是指用水溶液作为电解液的可充电电池。”付丽君介绍道,“水溶液的理论分解电压是1.23伏,实际电池中由于存在过电势,分解电压可以达到1.5—2伏,但是很难超过2伏。而电池的能量密度与电池的电压是成正比的,即电压越高能量密度也越高,而电解液的电压窗口决定了电池可达到的最大电压,因此要提高水性可充电电池的电压,首先要提高水溶液电解液的电压稳定窗口。我们将碱性溶液与中性溶液组合成混合电解液,将电解液的电压稳定窗口提高到了3伏。”   “在水溶液电解液体系中,中性电解液的析氢电位高于碱性电解液,析氧电位低于酸性溶液,但是其电压窗口是3种溶液中最宽的。另外,碱性溶液和中性溶液的组合相对较为容易,而且这样的组合将大大拓宽电压稳定窗口。”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工业大学袁新海博士表示。   在这个工作中,研究团队使用了阳离子交换膜作为隔膜。“阳离子交换膜可以起到传输阳离子阻隔阴离子的作用,从而使电解液保持稳定的pH值。另外,在这个混合电解液体系中,阴、阳离子在正负极电解液中都是稳定存在的。因而保证了这个电解液体系的稳定性。”袁新海解释道,只有电解液保持稳定,才能使电解液的电压窗口保持稳定,才能保持电池体系的可逆性和稳定性。   “电解液的电压稳定窗口解决了,下一步就是选用合适的正负极材料构建高电压、高能量密度水性可充电电池。”付丽君介绍,他们在研究中注意到,锌是在碱性溶液中具有较负电位(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位为-1.216V)且具有较高比容量的负极材料,而锰酸锂是在中性电解液中具有较高氧化还原电位和较高比容量的正极材料,“因此将这两种材料结合起来,可以得到较高电压的水性可充电电池”。   该研究团队基于这种混合水溶液电解液的概念,还研发了一系列水溶液电池和水溶液电容器的工作,相关工作分别发表在《化学电化学》《化学通讯》《材料化学学报A》和《先进科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