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 电子-声子耦合,超快光学》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胡思思
  • 发布时间:2025-04-11
  • 电子-声子耦合是凝聚态物理的基础,控制着传统材料和量子材料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性质。

    近日,德国马普高分子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olymer Research)Sheng Qu, Falko

    Pientka & Heejae Kim等,在Nature Physics上发文,提出并演示了二维电子-声子耦合谱,可以直接提取特定声子模式和不同电子能量的电子-声子耦合矩阵元。

    利用该技术,还测量了单个声子模式中电子-声子耦合强度的电子能量关系。从而识别区分非局域Su–Schrieffer–Heeger型耦合和局域Holstein型耦合的不同特征。

    将该方法应用于碘化甲铵铅钙钛矿材料,还表明了两个显著声子模式的电子-声子耦合完全不同性质,例如温度关系或各向异性。这种方法,为电子-声子耦合的微观起源,提供了见解,并在声子介导的超快调控材料性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图1:二维2D  电子-声子耦合Electron–phonon couplings,EPC光谱示意图

    图2:实验二维2D 电子-声子耦合EPC光谱

    图3:二维2D 电子-声子耦合EPC光谱的解析计算

    图4:电子-声子耦合EPC的温度和极化关系

    1:二维2D  电子-声子耦合Electronphonon couplingsEPC光谱示意图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7-025-02861-5
相关报告
  • 《超洁净纳米管真实空间中的电子 - 声子耦合》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4-09-01
    • 电子与声子之间的耦合是自然界中许多基本现象的核心。尽管在控制工程纳米系统电子或声子的巨大进步,控制其耦合仍然被广泛缺乏。该篇报道采用一种新的悬浮碳纳米管设备完全定制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能力,我们可以沿着纳米管机械谐振器在任意位置形成高度可调的单,双量子点。我们发现,可以通过控制沿谐振器中量子点的位置来开启和关闭电子 - 声子耦合。采用双量子点,我们在真实空间构造了结合特定电子及声子模式的相互作用。这个完全定制的耦合允许测量声子的空间宇称,以及对振型进行成像。文章最后证明,一个孤立系统中声子和内部电子的耦合,从电子引线的随机环境中解耦,对于充分实现工程化的电声系统是一个关键步骤。
  • 《前沿 | 光与物质耦合的新方法助力OLED亮度提升》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5-31
    • 近日,圣安德鲁斯大学的与科隆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发现一种光与物质耦合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在不影响设备效率的前提下,使得电视屏幕或智能显示屏保持最佳亮度和色彩。 苏格兰大学物理联盟(SUPA)成员、圣安德鲁斯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的Malte Gather教授表示,虽然基于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显示面板早就进入了大屏电视、高分辨率智能手机屏等市场,但随着显示行业朝着高色彩饱和度、高亮度、高效率的方向发展,研究人员面临着些许挑战。从本质上讲,有机光源由于其固有的无序性而导致较宽的发光光谱,这一特性限制了高端显示器的可用色彩空间和色彩饱和度。即使可以通过使用滤波器或者光学微腔来调控OLED的发光光谱,但这要么是以牺牲发光效率为代价,要么是会导致感知颜色对视角的强烈依赖。不过该团队已经成功通过光和物质的强耦合来调控OLED的发光光谱且发光波长不会随着观察角度的改变而改变。 传统的OLED叠层一般是放置在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超薄反射镜之间,这种设计可以显著增强光与有机材料之间的耦合。然而,这种耦合方法不利于发光器件效率的提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Gather研究团队在OLED叠层中添加了一层单独的强光吸收分子薄膜。尽管有机太阳能电池中通常会采用这种方法,但在OLED中还是首次采用。实验发现,这层额外的分子薄膜极大提升了强耦合效应,从而产生了一种混合的光-物质粒子,称为极化子。最重要的是它没有大幅降低OLED中发光分子的效率。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Andreas Mischok补充道,通过改变极化子的极性,他们能够延续物质的一些有利特性,而且会对角度依赖性明显降低。虽然在这之前有很多关于OLED的报道,但他们一直受到发光效率和发光亮度较低的困扰,使得其只能局限于基础研究领域而不能投入实际生产应用。但是现在,通过这种新的耦合方法,该团队已经能够首次实现具有更高应用价值的高效率、高亮度OLED。虽然这与商用显示器中使用的OLED性能类似,但这种基于极化子的OLED在同视角下的颜色纯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极大提升,有效促进了显示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