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F4突变会促进小鼠自身免疫性关节炎》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 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6-07-13
  • 目的:复合体NOX2在自身免疫中的作用是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不足于嗜中性粒细胞胞质因子1(NCF1)失活NOX2复杂,导致显着减少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活性氧类(ROS)和增强的易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内的活性NOX2自身免疫调节的贡献,但是,未知的。的NOX2复杂,NCF4,的另一个组成部分通过结合磷脂酰肌醇-3-磷酸(PtdIns3P)指示NOX2复杂吞噬体膜,并已提出了调节细胞内ROS水平。为了解决NCF4并在自身免疫性炎症的细胞内ROS产生选择性变化的影响,我们研究了在缺乏NCF4和小鼠的小鼠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和甘露聚糖诱导银屑病关节炎样疾病(MIP)与PtdIns3P一个突变NCF4的结合位点。结果:NCF4有针对性的缺失(NCF4 - / - )导致整体ROS的产生是由于相应减少NCF2和NCF1的严重缺陷。这些小鼠显示的延迟中性粒细胞凋亡和增强先天免疫反应,通过定向突变PtdIns3P结合位点的破坏(NCF4 * / *)导致细胞内NOX2活性选择性缺陷,从而享有于先天免??疫和MIP温和的影响,但明确地促进易感性CIA。

相关报告
  • 《抗硬化蛋白的疗法是否会促进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6-05-09
    • 目前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试验中一项有潜能的新方法是通过针对Wnt信号的抑制剂,硬化蛋白抗体促进骨形成。Wehmeyer和他同事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能促进肿瘤坏死因子(TNF)依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炎症效应。 Wnt信号抑制剂的基于抗体的抑制是绝经后骨质疏松预防骨折的一个有潜能的新方法。迄今为止,人们对人源化的,中和抗体进行了研究:Romosozumab或AMG 785(Amgen公司和UCB),Blosozumab (埃利礼来公司),以及BPS804(诺华)。抗硬化蛋白疗法,被认为可以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骨质减少,而不在其他组织中产生严重不利影响。事实上,抗硬化蛋白治疗方法有研究报道,可防止与TNF转基因小鼠以及TNF-α依赖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模型全身性骨质流失。在依赖于TNF的小鼠模型另一个的Wnt抑制剂,Dikkopf相关蛋白1(DKK-1),也取得类似的效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征在于滑膜细胞,关节内的细胞的炎性细胞因子(包括TNF,IL-6和IL-1)增加。这种情况导致三个局部病状:炎症(关节肿胀),软骨退化,和焦骨侵蚀通过破骨细胞,以及全身骨质减少(低骨质量)。类风湿关节炎的多重病理因素,患者会使用TNF生物制剂(例如,英夫利昔单抗),IL-6(例如,托珠单抗)或IL-1(例如,Anakinra),使用这些试剂通常由个别病人的反应指导。 在最近的一项Wehmeyer及其同事的研究中发现,肿瘤坏死因子(TNF)依赖风湿性关节炎小鼠缺乏硬化蛋白(Wnt信号和骨形成的抑制剂)炎症反应水平高于表达硬化蛋白的关节炎小鼠。这些结果表明,尽管抗硬化蛋白治疗对骨质减少(即,低骨质量)有积极的作用,在滑膜细胞硬化的旁分泌(滑膜细胞)提供一个负反馈可以防止炎症和关节损伤。如果这些结果是可重复的可再现的,那么使用抗硬化蛋白治疗的患者治疗骨质疏松,会影响TNF依赖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和其他可能与TNF-α相关联的病理状态。 总之,Wehmeyer及其同事提出Wnt抑制剂或其他炎性细胞因子的共享的路径在研发硬化蛋白抗体时是值得关注的。
  • 《PNAS:寨卡病毒关键突变促进其传播》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8-05
    • 近日,来自得克萨斯大学加尔维斯顿分校的学科团队发现了寨卡病毒突变现象,该突变可能与2015/2016年爆发性病毒传播以及感染孕妇所生的小头畸形(小头颅婴儿)有关。该研究目前发表在《PNAS》杂志上。 寨卡病毒在2015年和2016年导致全球流行。寨卡病毒与西尼罗河病毒,登革热,黄热病和基孔肯雅病毒一样,主要是通过蚊子传播的。这些病毒不断威胁居住在特定地区的人们。每年仅登革热病毒就导致3.9亿人感染。由于这些病毒在蚊子和动物/人类之间传播,因此它们很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使其具有很高的能力出现并引起流行。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确定了Zika包膜蛋白中的突变,该突变可增强妊娠小鼠的母婴传播,增加新生小鼠的神经系统疾病和致死率,并提高被感染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血液中的病毒水平。当蚊子叮咬寨卡病毒时,血液中升高的病毒水平会增加将病毒传播给蚊子的可能性,从而促进了病毒在蚊子和人类之间的城市传播。 研究作者,人类遗传学教授Peiyong Shi说:“我们的研究表明,寨卡病毒包膜突变V473M刚刚在2015年美洲流行之前发生,它增强了被感染细胞中的寨卡病毒颗粒装配。增强的病毒装配导致人类疾病和孕妇传播增加。病毒遗传变化以及宿主免疫力低下,可能是2015年和2016年寨卡病和严重疾病的原因。” “有超过500种已知的虫媒病毒,其中100种会引起人类疾病。由于虫媒病毒聚合酶(一种负责放大病毒基因足迹的酶)缺乏校对能力,因此这些病毒易于发生高突变频率。因此,这些病毒经常出现并重新出现。” 他说:“ RNA病毒是引起暴发和流行的最常见病原体,包括埃博拉病毒和SARS-CoV-2。了解病毒的出现和传播机制对于检测和应对未来的爆发至关重要。尽管世界目前关注的是COVID-19,但我确信COVID-19不会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后一个新型病毒。建设公共卫生能力和对策技术是克服这些威胁的唯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