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子3 nm等离子体隙集成到固态纳米孔中》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12-27
  • 等离子体纳米孔结合了纳米孔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优点,将有限的电磁场引入到固态纳米孔中。金属纳米天线之间的超音波纳米带可以产生极增强的局部电磁场,这是单分子光学传感和操作所必需的。然而,制造方面的挑战阻碍了这种纳米技术集成到纳米孔中。本文报道了一种将等离子体天线与超音波纳米粒子结合成固态纳米孔的自顶向下的方法。采用两步电子束光刻技术,证明了纳米级纳米级的可再生制备技术。随后,纳米孔在纳米孔中心的20nm处被钻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聚焦电子束的雕刻,以最小的缺口为代价进行微小的缝隙扩张。利用这种方法,在固态纳米孔上可以很容易地制备出3nm纳米颗粒。通过对DNA易位进行单分子检测,可以发现这些等离子体纳米孔的功能。这些集成的设备可以在纳米孔的入口处产生密集的电磁场,并有望在纳米孔的单分子捕获和光学传感中找到应用。

    ——文章发布于2017年12月18日

相关报告
  • 《石墨烯等离子体的基本极限》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5-29
    • 等离子体极谱是光和移动电子的混合激发,可以限制长波长辐射在纳米尺度上的能量。等离子体极化子可能使许多高深莫测的量子效应,包括激光,拓扑保护2,3和偶极禁止吸收。实现这种现象的一个必要条件是长时间的等离子体生存期,这是众所周知的难以实现的高度受限的modes5。等离子体极谱法在狄拉克准粒子和红外光子的石墨烯-杂化体中提供了一种研究纳米尺度上的光物质相互作用的平台。然而,石墨烯中的等离子体耗散是实体化的,其基本极限仍未确定。本文利用纳米尺度红外成像技术,研究了在低温条件下,高迁移率的石墨烯在高迁移率下的传播。在这种情况下,等离子体极化的传播主要受到封装层的介电损耗的限制,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微小贡献。在液氮温度下,固有的等离子体传播长度可以超过10微米,或50个等离子体波长,从而为高度受限和可调的极化子模式创造了记录。我们的纳米尺度成像结果揭示了等离子体耗散的物理性质,并将有助于减少异质结构工程应用中的损失。 ——文章发布于2018年5月23日
  • 《用固态纳米孔传感器对生理透明质酸钠的分布进行无标签分析。》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3-16
    • 透明质酸(或透明质酸,HA)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分子,在体内许多生理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包括组织水化、炎症和关节润滑。生物体液中HA的丰度和大小分布都被认为是各种病理和疾病进展的可靠指标。然而,这种分析仍然具有挑战性,因为传统的方法不够敏感,动态范围有限,而且/或只是半定量。在此,我们演示了用固态纳米孔传感器对HA进行无标签检测和分子量鉴别。我们首先使用合成的HA聚合物来验证测量方法,然后利用这个平台来确定从滑膜液中直接提取的10 ng的HA的大小分布,这是一种骨关节炎的模型。我们的研究结果建立了一种定量的方法来评估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它在当前的艺术状态中填补了空白。 ——文章发布于2018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