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或采用无负极金属电池技术》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15
  • 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下称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发布会已过去半年时间,最近的一项专利申请让该公司距离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超过200Wh/kg的目标越来越近。

    1月13日,据财联社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宁德时代已布局“无负极”金属电池技术,并申请专利。该专利包括相关技术的材料设计与关键工艺,或将应用于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这意味着,电池能量密度有望从材料本质上得到大幅提升。

    锦缎研究院资料显示,无负极金属电池是指生产制造过程中不添加负极活性材料,仅采用负极集流体作为名义上的负极。但这负极集流体不具备负极的功能,只有在首次充电完成后,正极材料中的金属迁移到负极集流体的表面,负极集流体上形成的金属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负极。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显示,宁德时代此前已从负极材料入手,开发出一项针对钠离子电池的“无负极”类似技术工艺,并获批专利。该技术无需设置负极活性材料,通过设置负极集流体、并在其表面设导电涂层,可有效提高电芯循环性能。专利说明书显示,出于降本及减重考量,优先采用铝基集流体,后者为铝箔、铝合金箔和铝基复合集流体中的任意一种。

    1月10日,宁德时代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已启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布局,2023年将形成基本产业链。

    钠离子电池(Sodium-ion battery)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负极材料间的交互反应产生电流,工作原理和制造工艺与锂电池类似,可以直接使用锂电池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

    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储备丰富、价格成本较低、安全稳定性强等优势。首先,钠元素在全球的资源储备量远高于锂元素,材料成本低于锂离子电池30%-40%。其次,由于在低电压下铝不会和钠合金化,钠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可使用铝箔替代铜箔,降低了电池的成本和重量。此外,钠离子电池在高低温下均有相对稳定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未来可应用于储能和动力领域。

    虽然钠离子电池优势明显,但目前仍未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主要原因在于能量密度较低、循环寿命较短、配套供应链与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2021年7月,宁德时代发布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为160Wh/kg,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顶级水准。但在能量密度方面仅优于铅酸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相去甚远。

    在行业龙头宁德时代的影响下,近来越来越多钠离子电池相关项目进入大众视野。1月11日,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举行钠离子电芯项目签约暨开工仪式,该项目由华阳股份、中科海钠、开源资产合作建设,旨在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其中,中科海钠更是在不久前宣布,与三峡能源等共建全球首条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线。

    值得一提的是,钠离子电池的加速发展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对负极材料铝箔的需求。据平安证券分析,在储能、低速交通工具和部分低续航电动汽车领域实现替代下,2025年钠离子电池的潜在的市场容量约为250GWH。对标锂离子电池铝箔单位用量,测算出钠离子电池铝箔2025年潜在市场需求可达20万吨。

    此外,宁德时代日前宣布与招商局集团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科技创新、绿色交通、综合金融、绿色园区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宁德时代攻克动力电池关键核心技术》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5-06
    • 从中国锂离子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新能源公司获悉,近日该公司研发团队攻克动力电池正极和负极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比能量(质量能量密度)达304Wh/kg的样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业内分析认为,目前宁德时代的技术突破已获得实验成功,随着相关的技术逐渐进入市场化应用阶段,将显著提升国产动力电池核心竞争力。   据业内介绍,锂离子动力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但电池的能量密度成为产业化瓶颈。“电池的能量密度,是指电池平均单位体积或质量所释放出的电能。”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说,“如何进行能量密度的提升,成为制约电池发展的世界性难题。”   据透露,锂电池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膈膜等多个关键部分,正负极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地方,相当于人体“任督二脉”。“由于目前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远大于正极,正极材料就成了‘木桶的短板’。”吴凯说,提高能量密度就要不断升级正极材料。   “批量稳定供应高性能的高镍正极材料是关键技术难点。”吴凯说,为此,宁德时代依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单位的协同开发,逐步实现了国产高镍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及应用。   宁德时代公司还瞄准负极材料的硬伤。目前业内大多采用石墨作为负极材料。随着对续航里程需求的升级,石墨已不能满足市场对电池能量密度的期望,硅基负极材料被看作是“替代者”。   “传统硅基材料的应用,主要采用碳包覆技术,但多次循环后包覆的碳材料会破碎、脱落,导致电池循环性能不佳。”吴凯说,宁德时代转向研究人造电解质界面膜包覆技术。历时两年多,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人造电解质界面膜包覆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其循环性能表现显著优于国外产品。
  • 《【宁德时代】针对 EREV 优化的 Freevoy 电池》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4-10-30
    • 在中国新车市场上,最热门的汽车几乎是增程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它们之间的区别可能充满了技术术语,但总的来说,EREV的电池足够大,可以在没有任何外界帮助的情况下处理大多数日常驾驶需求,但也有一个内燃增程发动机,以便在必要时在驾驶时为电池充电。比亚迪在中国销售的车型据称总续航里程为2,100公里(1,305英里)。他们不仅有大量的电池组来实现这一目标,而且补充电池的汽油发动机是有史以来效率最高的,在这方面甚至超过了丰田普锐斯的发动机。 宁德时代(CATL)的Freevoy电池专为ev和phev设计,使驾驶员不必经常充电,这是现有混合动力汽车的一个常见缺点。这种新电池可以让许多司机在需要时充电一周。此外,它还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充电速度,使用3级充电器只需10分钟即可提供额外280公里的续航里程。这实际上消除了车主的里程焦虑。 Freevoy电池采用了阴极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再加上创新的高压电解质配方,形成了纳米保护层。这有效地减少了活性层内的副反应。将高活性激发态粒子集成到正极材料中,显著提高了锂离子在材料内的传输效率。由于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算法和硬件的升级,Freevoy电池的充电状态控制精度提高了40%,整体电力利用率提高了10%以上。综合起来,这些改进使得仅靠电池供电的续航里程就超过了400公里。 Freevoy电池的充放电极化特性通过模型数据分析,准确预测电池未来的放电容量,建立多级功率预测与控制策略,使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性能提升20%。此外,宁德时代还成功将其4C超快充电技术应用于Freevoy电池,在快速充电的情况下,10分钟内续航里程超过280公里。通过应用阴极快速离子导体涂层技术、第二代快速充电石墨、阳极新型纳米涂层技术、多梯度分层电极设计以及全新超高导电性电解质配方,锂离子传输变得轻松,使混合动力车能够提供等同于纯电动汽车的终极充电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