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针对 EREV 优化的 Freevoy 电池》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 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4-10-30
  • 在中国新车市场上,最热门的汽车几乎是增程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它们之间的区别可能充满了技术术语,但总的来说,EREV的电池足够大,可以在没有任何外界帮助的情况下处理大多数日常驾驶需求,但也有一个内燃增程发动机,以便在必要时在驾驶时为电池充电。比亚迪在中国销售的车型据称总续航里程为2,100公里(1,305英里)。他们不仅有大量的电池组来实现这一目标,而且补充电池的汽油发动机是有史以来效率最高的,在这方面甚至超过了丰田普锐斯的发动机。

    宁德时代(CATL)的Freevoy电池专为ev和phev设计,使驾驶员不必经常充电,这是现有混合动力汽车的一个常见缺点。这种新电池可以让许多司机在需要时充电一周。此外,它还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充电速度,使用3级充电器只需10分钟即可提供额外280公里的续航里程。这实际上消除了车主的里程焦虑。

    Freevoy电池采用了阴极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再加上创新的高压电解质配方,形成了纳米保护层。这有效地减少了活性层内的副反应。将高活性激发态粒子集成到正极材料中,显著提高了锂离子在材料内的传输效率。由于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算法和硬件的升级,Freevoy电池的充电状态控制精度提高了40%,整体电力利用率提高了10%以上。综合起来,这些改进使得仅靠电池供电的续航里程就超过了400公里。

    Freevoy电池的充放电极化特性通过模型数据分析,准确预测电池未来的放电容量,建立多级功率预测与控制策略,使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性能提升20%。此外,宁德时代还成功将其4C超快充电技术应用于Freevoy电池,在快速充电的情况下,10分钟内续航里程超过280公里。通过应用阴极快速离子导体涂层技术、第二代快速充电石墨、阳极新型纳米涂层技术、多梯度分层电极设计以及全新超高导电性电解质配方,锂离子传输变得轻松,使混合动力车能够提供等同于纯电动汽车的终极充电体验。

  • 原文来源:https://cleantechnica.com/2024/10/26/catl-freevoy-battery-optimized-for-erev-phev-vehicles/#respond
相关报告
  • 《【宁德时代】推出用于远程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4-10-29
    • Freevoy 超级混合动力电池承诺消除 EREV 和 PHEV 车主遇到的短程、充电慢和低温性能降低等问题。 据 宁德时代报道,得益于这款超快充电产品,EREV 和 PHEV 车主现在充电 10 分钟即可行驶 280 多公里。 到 2025 年,该电池将被部署在另外 30 种混合动力汽车模型上。 在开始设计新的 Freevoy 超快速充电电池时,宁德时代采用了 AB 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将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以规定的比例和排列方式结合在一起。 宁德时代 利用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混合、串联和并联连接。 这将低温范围提高了 5%。随后,钠离子电池被用作监控 AB 电池系统的 SOC 基准,以帮助校准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水平。  宁德时代称,该产品由阴极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和高压电解液配方组成,提供了一个纳米保护层。 这种创新设计可以减少活性层内的副反应。 由于 采用了阴极快速离子导体涂层技术以及第二代快速充电石墨和新型负极纳米涂层技术,超级混合电池拥有高效的锂离子传输性能。 同时,在阴极材料中加入了高活性、激发态颗粒。 在设计电池时,采用了 BMS 智能算法和硬件,经过优化后,Freevoy 的 SOC 控制精度提高了 40%,纯电利用率提高了 10%以上。 此外,还针对电池的充放电极化特性部署了多级功率预测模型。 这一努力使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性能提高了 20%。Freevoy 可以在恶劣的温度条件下高效运行,具有分别在零下 40 摄氏度和零下 30 摄氏度的极端低温条件下放电和充电的能力。 得益于全温度范围精确的 BMS 技术,该产品可以有效克服在恶劣的高温和低温环境下充电预测不准确或功率衰减的挑战。 这项 BMS 技术还能解决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在低温下性能不匹配的问题。宁德时代希望通过新型超快速充电 4C 电池,彻底改变 EREV 和 PHEV 电池技术的创新。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
  • 《宁德时代或采用无负极金属电池技术》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15
    • 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下称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发布会已过去半年时间,最近的一项专利申请让该公司距离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超过200Wh/kg的目标越来越近。 1月13日,据财联社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宁德时代已布局“无负极”金属电池技术,并申请专利。该专利包括相关技术的材料设计与关键工艺,或将应用于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这意味着,电池能量密度有望从材料本质上得到大幅提升。 锦缎研究院资料显示,无负极金属电池是指生产制造过程中不添加负极活性材料,仅采用负极集流体作为名义上的负极。但这负极集流体不具备负极的功能,只有在首次充电完成后,正极材料中的金属迁移到负极集流体的表面,负极集流体上形成的金属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负极。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显示,宁德时代此前已从负极材料入手,开发出一项针对钠离子电池的“无负极”类似技术工艺,并获批专利。该技术无需设置负极活性材料,通过设置负极集流体、并在其表面设导电涂层,可有效提高电芯循环性能。专利说明书显示,出于降本及减重考量,优先采用铝基集流体,后者为铝箔、铝合金箔和铝基复合集流体中的任意一种。 1月10日,宁德时代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已启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布局,2023年将形成基本产业链。 钠离子电池(Sodium-ion battery)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负极材料间的交互反应产生电流,工作原理和制造工艺与锂电池类似,可以直接使用锂电池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 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储备丰富、价格成本较低、安全稳定性强等优势。首先,钠元素在全球的资源储备量远高于锂元素,材料成本低于锂离子电池30%-40%。其次,由于在低电压下铝不会和钠合金化,钠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可使用铝箔替代铜箔,降低了电池的成本和重量。此外,钠离子电池在高低温下均有相对稳定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未来可应用于储能和动力领域。 虽然钠离子电池优势明显,但目前仍未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主要原因在于能量密度较低、循环寿命较短、配套供应链与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2021年7月,宁德时代发布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为160Wh/kg,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顶级水准。但在能量密度方面仅优于铅酸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相去甚远。 在行业龙头宁德时代的影响下,近来越来越多钠离子电池相关项目进入大众视野。1月11日,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举行钠离子电芯项目签约暨开工仪式,该项目由华阳股份、中科海钠、开源资产合作建设,旨在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其中,中科海钠更是在不久前宣布,与三峡能源等共建全球首条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线。 值得一提的是,钠离子电池的加速发展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对负极材料铝箔的需求。据平安证券分析,在储能、低速交通工具和部分低续航电动汽车领域实现替代下,2025年钠离子电池的潜在的市场容量约为250GWH。对标锂离子电池铝箔单位用量,测算出钠离子电池铝箔2025年潜在市场需求可达20万吨。 此外,宁德时代日前宣布与招商局集团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科技创新、绿色交通、综合金融、绿色园区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