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国家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减排措施及未来展望》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 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2-31
  • 近30年来,全球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加,中国等主要农业国的减排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统计与文献资料,分析了全球主要农业国家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结果表明,我国农田甲烷(CH4)排放约2065.68万吨,其中水稻种植占41.9%;氧化亚氮(N2O)排放120.62万吨,施肥贡献为43.6%。受温度、水量、土壤结构及作物品种影响,CH4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约占全国的38.4%;N2O则在中部地区相对较高,约占全国的32.57%。全球范围内,印度农业的CH4排放量最高(2588.63万吨),中国和巴西的二氧化碳(CO2)排放较为显著。通过实施减氮管理、使用硝化抑制剂、施用生物炭、节水灌溉和轮作等措施,可不同程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作物品种优化、生产要素全过程评价等精准管理策略,并建议加强农田环境因素研究,探索微生物机制和新技术在农田碳减排中的应用,为实现农田碳减排提供理论参考。
  • 原文来源:http://www.aes.org.cn/nyhjkx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lag=2&file_no=202408110000003&journal_id=nyhjkxxb
相关报告
  • 《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成本?》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罗婷婷
    • 发布时间:2016-04-15
    • 马德里大学(UPM)食品和生物系统工程系的2名研究人员与其它的欧洲专家,合作研究了西班牙一个地区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优点。研究成果将允许研究人员改进区域知识以降低可导致作物和土壤管理轻微变化的成本和排放量。这些结果可以推广到与此研究条件类似的区域。 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缓解政策要定期讨论,并且需要包括区域结果。土壤管理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封存方面有很大的潜力。许多实践措施都是基于已经证明有利于农民和环境的广泛农艺和技术知识。 然而,政策制定过程中有其局限性,因为,首先农业活动基于生物学过程,这样的实践措施是根据其地点、天气、土壤和作物类型确定的。其次,农业维持农村社区可持续性,因此,其实施成本和潜力需要在区域一级进行评估。此外,必须为综合利用这些实践措施设定区域增加的潜力,以满足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 该研究提供了减缓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农业管理经济性间联系的区域信息。马德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同时也是农业和环境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人员,认为关于缓解措施需要回答三个重要问题:对农民经济上合算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吗?哪些政策有助于他们实施这些措施?本项研究通过3个连续步骤解决了这些问题。 第一步,在欧洲区域水平的空间背景下,通过制图介绍了土壤管理最有代表性的缓解措施。第二步,通过确定地中海案例研究的边际减排成本曲线(MAC曲线),估计了这些措施的潜在成本效益。第三步,通过将科学成果与区域缓解政策进行关联分析,完成了评估。结果表明,从地中海农民的经济角度来看,土壤管理的措施具有吸引力,同时它显著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 《土壤微食物网调控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6-04
    •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团队在土壤微食物网调控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布于《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上。 在集约化种植模式下,农作物生产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目前对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生物调节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了解有限:多数研究主要关注土壤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这限制了利用土壤生物促进减排的潜力。 基于盐亭站长期田间定位试验,朱波团队在团聚体尺度上,结合高通量测序和共现网络分析,构建了农田紫色土包含微生物以及高营养级捕食者(线虫和原生生物)的土壤微食物网。研究结果表明,作物生育期排放的主要温室气体是CO2,而土壤微食物网的关键功能群可解释高达35%的CO2排放变异。不同施肥措施显著改变了土壤微食物网中这些关键功能群的组成。 此外,基于随机森林回归分析发现,土壤大团聚体中的线虫和各粒径团聚体中的原生生物对关键功能群的组成具有重要贡献。本研究明确了在土壤微食物网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群落参与了CO2排放通量的动态调控。为更精准地评估土壤生物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需重视高营养级生物(尤其是土壤原生生物)的生态功能。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agee.2024.10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