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国家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减排措施及未来展望》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 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2-31
  • 近30年来,全球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加,中国等主要农业国的减排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统计与文献资料,分析了全球主要农业国家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结果表明,我国农田甲烷(CH4)排放约2065.68万吨,其中水稻种植占41.9%;氧化亚氮(N2O)排放120.62万吨,施肥贡献为43.6%。受温度、水量、土壤结构及作物品种影响,CH4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约占全国的38.4%;N2O则在中部地区相对较高,约占全国的32.57%。全球范围内,印度农业的CH4排放量最高(2588.63万吨),中国和巴西的二氧化碳(CO2)排放较为显著。通过实施减氮管理、使用硝化抑制剂、施用生物炭、节水灌溉和轮作等措施,可不同程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作物品种优化、生产要素全过程评价等精准管理策略,并建议加强农田环境因素研究,探索微生物机制和新技术在农田碳减排中的应用,为实现农田碳减排提供理论参考。
  • 原文来源:http://www.aes.org.cn/nyhjkx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lag=2&file_no=202408110000003&journal_id=nyhjkxxb
相关报告
  • 《特定气候技术包可以帮助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9-08-08
    • 由于原子能机构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项目,已确定了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减少农业温室气体(GHG)排放的方法。利用同位素技术,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技术包,各国可以通过更有效地利用水和养分来减缓气候变化。 当农民在他们的庄稼上施肥时,植物将肥料转化为植物需要繁殖的营养。与这些过程相关的一些副产品作为温室气体释放,如氧化亚氮(N2O),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肥料的过度使用导致释放过量的温室气体。据粮农组织称,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使用占温室气体的近四分之一,合成肥料的使用占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2%。 反过来,这些气体会在地球大气层中捕获热量,导致全球变暖,从而改变粮食作物生长的条件,不仅影响作物产量,还影响食品质量和粮食安全。 “大量N2O的释放特别令人担忧,因为它在捕获热量方面比二氧化碳强300倍,比CH4强16倍,”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核技术处土壤科学家Mohammad Zaman表示。粮食和农业。 “因此,提高农业氮效率和阻止土壤中氮的逸出可以极大地促进减缓气候变化的战略。” 为优化农业实践,来自10个国家的科学家 - 孟加拉国,巴西,智利,中国,哥斯达黎加,埃塞俄比亚,德国,伊朗,巴基斯坦和西班牙 - 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粮农组织的专家利用同位素技术确定影响温室气体的因素在五年期间结束于2019年7月的农田排放。专家们使用稳定同位素氮-15和碳-13来确定N2O和CO2排放的来源,以及研究碳和氮的累积。不同的土地用途(参见跟踪具有稳定同位素的温室气体)。 该项目的目的之一是研究所谓的硝化抑制剂作为温室气体减排方案的适用性。将这些抑制剂添加到氮肥中以减少N2O排放。 “这个项目的一个主要优势是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气候系统中进行这些实验,无论是温带,热带还是干燥。这很重要,因为土壤过程和因此每个区域的缓解策略都不同,“Zaman说。 在巴西,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农民生产足够的食物来养活该国人口的五倍,因此了解抑制剂在减少氮损失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要,巴西农业研究员Segundo Urquiaga说。研究公司。 “尿素是巴西合成氮的主要来源,我们的研究结果非常有希望,因为我们证明农民可以通过使用这些抑制剂来减少尿素的使用,同时提高氮的利用效率,”他说。 “因此,更多的氮可以留在土壤中,最大限度地减少N2O的释放。” 然而,根据Urquiaga的说法,合成肥料占巴西农业用氮总量的不到20%。 “超过75%来自生物固氮,这是植物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需要繁殖的氮的过程,”他说。 “因此,氮-15技术对于我们确定哪些作物具有高生物氮效率至关重要。由于这一举措,我们现在知道我们不再需要将氮肥用于大豆作物,这是巴西的主要作物。“ 同样,西班牙的研究人员通过量化氨的排放来研究种植系统的氮损失,氨是在肥料中氮分解过程中释放的气体,这可能导致温室气体排放。 “我们的研究证实了尿素抑制剂可以减少氨气排放,”马德里理工大学农业与环境风险管理研究与研究中心研究员Alberto Sanz-Cobena说。 同位素技术是该研究领域的独特工具,德国吉森Justus-Liebig大学植物生态学教授ChristophMüller说。 “为了制定阻止温室气体的战略,我们需要知道它们的来源,同位素技术是定量分析土壤中温室气体生产过程的唯一方法 - 告诉我们每种气体的排放源和数量,”他说。 “由于这项研究项目,我们现在拥有的信息对于减少土壤碳消耗和增强土壤碳和氮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捕获和储存至关重要。然而,要实施这些战略,我们需要科学家与农民携手合作。“ 科学 用稳定同位素追踪温室气体 与传统的温室气体排放测量技术相比,核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添加标有稳定同位素氮-15的氮肥作为示踪剂,科学家们可以追踪同位素并确定作物如何有效地吸收肥料。同位素还用于量化作物通过生物固氮过程从大气中获得的氮的量。 碳-13稳定同位素技术利用环境中天然丰富的碳-13,使研究人员能够评估土壤质量和土壤中螯合的碳源。这有助于确定作物轮作,耕作和地被植物的各种组合如何提高生产力并提高使用日益稀缺的资源(如水和化学营养素)的效率。跟踪碳-13以确定二氧化碳和甲烷的运动和来源。
  • 《土壤微食物网调控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6-04
    •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团队在土壤微食物网调控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布于《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上。 在集约化种植模式下,农作物生产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目前对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生物调节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了解有限:多数研究主要关注土壤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这限制了利用土壤生物促进减排的潜力。 基于盐亭站长期田间定位试验,朱波团队在团聚体尺度上,结合高通量测序和共现网络分析,构建了农田紫色土包含微生物以及高营养级捕食者(线虫和原生生物)的土壤微食物网。研究结果表明,作物生育期排放的主要温室气体是CO2,而土壤微食物网的关键功能群可解释高达35%的CO2排放变异。不同施肥措施显著改变了土壤微食物网中这些关键功能群的组成。 此外,基于随机森林回归分析发现,土壤大团聚体中的线虫和各粒径团聚体中的原生生物对关键功能群的组成具有重要贡献。本研究明确了在土壤微食物网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群落参与了CO2排放通量的动态调控。为更精准地评估土壤生物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需重视高营养级生物(尤其是土壤原生生物)的生态功能。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agee.2024.10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