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油气田公司2030年建成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天然气工业基地》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0-07-22
  • 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2020年领导干部会获悉,面临全球经济下滑、疫情全球化蔓延、低油价常态化的严峻形势,这家公司研究制定了“决胜300亿、加快500亿、奋斗800亿”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推进公司低成本高质量发展。 ‍ 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具体内容是,2020年天然气产量达到320亿方,建成2500万吨油气当量,全面建成300亿战略大气区;到2025年,天然气年产量达到500亿方,建成4000万吨油气当量,成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企业;到2030年,天然气年产量达到800亿方,油气当量6400万吨,保持长期稳产,成为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天然气工业基地。 当前,疫情与低油价叠加,中国石油生产经营面临极大挑战。天然气作为中国石油最具成长性、战略性、价值性的核心主营业务,对中国石油优化资源结构,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西南油气田公司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批示精神,坚定建成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天然气工业基地目标不动摇,当好天然气上产的主力军和页岩气开发的排头兵,坚决把产量搞上去;坚定低成本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动摇,做转型升级的改革家,提质增效的实干家,坚决把效益提起来,提出了新“三步走”发展战略。 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是新时代四川盆地天然气大发展的必然。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四川盆地勘探开发油气六十余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完整的天然气工业体系。近年来,勘探开发获重大进展,公司储量产量大幅增长,勘探开发技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公司规模不断壮大,实力逐步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基本具备快速上产的条件。 储量,油气企业低成本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这家公司在常规气领域创立“三古” 理论,已探明了川中古隆起安岳气田万亿储量、在北斜坡取得重大突破,夯实了发展基础;川西深层栖霞组、火山岩取得重要新进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在非常规气领域创立“三控”理论,高效探明川南中浅层万亿方特大型页岩气田规模,已初步落实下一个万亿方储量区。目前,拥有的探明储量占四川盆地探明储量的61%,尤其是近7年累计新增探明储量近2万亿方,占中国石油同期44%。 技术,油气企业低成本高质量发展的“硬核”。这家公司创新集成了特大型古老复杂碳酸盐岩气藏精细开发、海相页岩气工业化开采、老气田中后期提高采收率和高含硫气田安全清洁开发等四大主体技术,高水平建成了安岳特大型气田、川南特大型页岩气区、老区气田等三个百亿气区,天然气产量屡创新高,近5年年均增长23亿方,年均增速14%。去年油气当量跃上两千万吨级,今年上半年产气160.3亿方,同比增加30.8亿方,增幅23.8%。 党建,油气企业低成本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作为中央能源企业,这家公司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融入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为实现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人才保障和文化保障。

相关报告
  • 《西南油气田利用科技赋能推进“数字化”转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27
    • 当钻井铁塔、油气管道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完美结合,呈现的是石油工业和大自然生态的“和谐之美”;当前者与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AR)、大数据、机器人等前沿科技巧妙结合,将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和范儿? 在2020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简称“西南油气田”)建成300亿战略大气区,川油人近半个世纪的梦想终于成真;与此同时,一项在未来革新油气行业发展理念和方向的“秘密武器”——数字化也迎来了主战场,西南油气田宣布全面建成数字化油气田,同步实现历史性跨越。 如今,西南油气田操作层面实现“岗位标准化、属地规范化、管理数字化”,管理层面实现“自动化生产、数字化办公、智能化管理”,一个奔跑于现代化前沿、科技赋能的数字油气田在巴蜀大地上磅礴亮相。 数字化之路 “跟其它行业相比,石油工业更需要与时俱进、变革创新,我们数字化建设其实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西南油气田信息管理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早在“十二五”期间,公司就开始力求变革传统生产组织和营运方式,积极探索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新途径,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构建“互联网+油气开采”的全新模式应运而生。 该负责人介绍说,西南油气田当时以龙王庙组气藏先试先行,在规划初期就按照“一个气田、一个调控中心”进行设计和建设,同步完善物联网基础设施打造,“以龙王庙组气藏为代表,西南油气田正式拉开了数字化建设大幕。” 据了解,在当时,龙王庙组气藏调控中心就可实时掌握从气藏、井筒、地面管网到净化厂的全气田、全天候、全时段的生产状态,并对整个气田的生产进行科学组织和调配,同步实现远程控制与指挥。 时至今日,再观龙王庙:以智能营运新模式为依托,先进的工业控制系统+超级物联网+数字化全方位构建起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增强现实(AR)、专家系统、智能工作流等高科技一一上阵,支撑起核心用工;生产组织实现大数据分析、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据相关统计,龙王庙气田如今的用工总量仅为传统模式下的30%,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 跨入“十三五”,西南油气田全力推进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数据、技术四要素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逐步形成平台筑底、技术发力、数据驱动、试点引领、协同助推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而依托统建系统等,为勘探生产、开发生产、工程技术、生产运行、管道运营、设备管理、科研协同、经营管理等8大业务领域提供全程应用支撑。 在开发生产方面,西南油气田以完善的工业控制系统、超级物联网和作业区数字化平台,推进生产组织架构扁平化,构建新型作业区“管理+技术+核心操作”能力,全面实现“单井无人值守+气田分区连锁控制+远程支撑协作”和“电子巡井+定期巡检+周期维护+检维修作业”的生产管控新模式。 在工程技术方面,西南油气田围绕“数字化设计、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依托数字化移交平台覆盖公司所有站场建设工程,形成地面工程全业务线上管控新模式。 在协同管理方面,西南油气田基于“梦想云”上线应用勘探、开发、管道、科研、安全环保等核心业务平台,两级机关实现网上数字化协同办公,极大优化工作流程,实现管理全面提能提效…… 到如今,西南油气田更加突出提质增效指引,坚持数字化转型方向,同步着力全面数字化气田布局,形成叠加于传统的油气开采设施(油气井、管道、站场、设备)之上,连接于关键生产要素(人、资本、油气资源)之间的“云、网、端”智能系统,营建与之匹配的1级决策、2级管理,2级技术支撑的总体组织架构,全面建成了现代前沿的数字化油气田。 数字化之光 据介绍,西南油气田目前建成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云、网、端”基础设施,包括承载着中国石油西南地区油气业务信息平台共享集成的云计算中心。该云平台总计算能力达992CPU核心,高性能计算服务节点计算能力高达75万亿次/秒。 同时,西南油气田建成川渝两地石油光通信线路共计达8039.68公里,覆盖旗下所有二级单位、作业区(分厂)以及龙王庙、长宁等重要气田,形成稳定的信息高速公路。 “我们还建成了完整的工业控制系统,生产井站数据自动采集率达到92%,一线生产井站无人值守率达到70%。”西南油气田信息管理部综合科科长许建伟说,气田开发整体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走在了全国前列。 据许建伟介绍,在数据集成方面,西南油气田利用SOA基础工作平台,集成勘探开发成果等各类数据,实现了数据整合及自动交换、服务发布与系统集成、流程配置与运行控制。以油气生产数据为核心,满足中石油集团总部、西南油气田、油气矿、作业区四个层面的生产数据管理与应用决策需求;完成了现场生产实时数据、工程作业动态数据、勘探开发成果数据等近20万数据点汇交,实现数据应用从基础查询向定制服务拓展。 另外,公司通过对空间数据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形成了完备可靠的空间数据库,提供基础类、专题数据类等GIS服务用于外部系统集成,实现了空间信息资源的整合及共享。 “我们通过ERP集成、营销管理系统、FMIS及资产平台、物资采购和设备管理系统,完成了人财物数据、油气化工销售数据、财务及概预算数据、物资及仓储数据、设备动静态数据的汇交与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运营效能!”许建伟表示。 据了解,西南油气田目前在旗下蜀南气矿、川中气矿、川西北气矿、川东北气矿、重庆气矿、输气管理处、储气库管理处7大区域开展油气生产物联网完善工程和作业区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38个作业区全部建成了数字化平台系统和“互联网+油气开采”新模式,生产操作实现了单井无人值守、气田分区连锁控制和远程支撑协作。 目前,西南油气田一线员工日常操作流程电子化覆盖率达100%,先后优减了14个作业区,光老区优化用工就达4292人。 数字化之谋 驭风望远,拾级登高。跨入“十四五”,西南油气田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开启了“上产500、奋斗800亿”新征程:到2025年,天然气年产量达到500亿方,成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企业;到2030年,天然气年产量达到800亿方,成为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天然气工业基地。 新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新的梦想亟需科技赋能。“十四五”伊始,以数字化、智能化和纳米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五次油气生产技术革命已经悄然拉开大幕。 “我们以建成300亿大气区的豪情迈入2021,以全面建成数字化油气田的底气迎接‘十四五’。而如今,公司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助力未来10年推进上产500亿、奋斗800亿,我们已经加速起航。”西南油气田相关负责人表示。 井工程智能调度,资源配置全数字化移交,搭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统一AI平台,最大程度降低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值得一提的是,西南油气田目前已初步建成了龙王庙、页岩气两个智能气田示范工程,在全国油气工业领域无疑具有标本意义。 据透露,西南油气田未来将以“全面感知、自动操控、智能预测、持续优化”的智能油气田为目标,打造勘探开发协同研究、生产运营自动管控、市场销售全局优化的智能油气田,从全局定义天然气产业链数字化新业态,实现全气田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一体化的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形成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生产过程管控、天然气产运储销三大领域“一体化协同”的全新局面。 聚焦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试点。西南油气田信息管理部主任刘晓天表示,未来将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来全面提升公司天然气产业价值链竞争能力,西南油气田有信心将在“十四五”初步建成智能油气田,“十五五”全面建成智能油气田,从而助力建成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天然气工业基地。
  • 《西南油气田长宁区块页岩气日产量跃居中国之首》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10-19
    • 10月10日,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长宁区块日产气量达到2026万立方米,跃居中国页岩气田日产量之首。至此,西南油气田公司长宁公司成为中国石油首个页岩气日产量突破2000万立方米的生产单位。作为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先行者,西南油气田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批示精神,把页岩气作为产量快速增长的“发力点”,把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作为提质增效的“着力点”,持续强化技术攻关、精细生产组织、严守安全环保底线,坚决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把产量搞上去,为建成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天然气工业基地攒足“底气”。   深化地层认识,精选“铂金靶体”。根据长宁区块各井区的地质特征,通过测井解释、岩心分析、元素俘获、矿物评价等大数据综合研究,认识到在地质甜点中还存在甜点,在“黄金靶体”中精选出2-3米的“铂金靶体”,坚持甲方主导,强化地质工程一体化,严格执行“分区靶体设计+随钻地震处理+精细元素分析+旋转导向控制”的技术手段,精准实施“铂金靶体”,为高产井培育奠定了基础。宁209H48-6井铂金靶体钻遇率91.2%,获测试日产量73.58万立方米。   优化压裂技术,提高储层改造率。强化压裂可造性研究和技术攻关,升级换代“大排量+段内多簇+暂堵转向+高强度加砂”压裂工艺,加强压裂过程的动态跟踪,及时优化调整施工方案,由“一井一策”转变为“一段一策”,在全面提升压裂时效的同时,增强了缝网复杂程度,压裂效果得到提高。1-9月,西南油气田公司在长宁区块培育测试日产量大于30万立方米的高产井34口,井均测试日产量38.28万立方米,打造了两个“三百万方”页岩气平台。精细生产管理,助力产量攀升。严格执行“日跟踪、旬纠偏、月总结”的动态管理制度,定期召开动态分析会,狠抓老井措施挖潜,有序实施带压下油管、气举、泡排、柱塞、增压等工艺措施,有效控制递减率,实现老井稳产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