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油气田利用科技赋能推进“数字化”转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27
  • 当钻井铁塔、油气管道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完美结合,呈现的是石油工业和大自然生态的“和谐之美”;当前者与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AR)、大数据、机器人等前沿科技巧妙结合,将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和范儿?

    在2020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简称“西南油气田”)建成300亿战略大气区,川油人近半个世纪的梦想终于成真;与此同时,一项在未来革新油气行业发展理念和方向的“秘密武器”——数字化也迎来了主战场,西南油气田宣布全面建成数字化油气田,同步实现历史性跨越。

    如今,西南油气田操作层面实现“岗位标准化、属地规范化、管理数字化”,管理层面实现“自动化生产、数字化办公、智能化管理”,一个奔跑于现代化前沿、科技赋能的数字油气田在巴蜀大地上磅礴亮相。

    数字化之路

    “跟其它行业相比,石油工业更需要与时俱进、变革创新,我们数字化建设其实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西南油气田信息管理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早在“十二五”期间,公司就开始力求变革传统生产组织和营运方式,积极探索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新途径,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构建“互联网+油气开采”的全新模式应运而生。

    该负责人介绍说,西南油气田当时以龙王庙组气藏先试先行,在规划初期就按照“一个气田、一个调控中心”进行设计和建设,同步完善物联网基础设施打造,“以龙王庙组气藏为代表,西南油气田正式拉开了数字化建设大幕。”

    据了解,在当时,龙王庙组气藏调控中心就可实时掌握从气藏、井筒、地面管网到净化厂的全气田、全天候、全时段的生产状态,并对整个气田的生产进行科学组织和调配,同步实现远程控制与指挥。

    时至今日,再观龙王庙:以智能营运新模式为依托,先进的工业控制系统+超级物联网+数字化全方位构建起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增强现实(AR)、专家系统、智能工作流等高科技一一上阵,支撑起核心用工;生产组织实现大数据分析、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据相关统计,龙王庙气田如今的用工总量仅为传统模式下的30%,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

    跨入“十三五”,西南油气田全力推进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数据、技术四要素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逐步形成平台筑底、技术发力、数据驱动、试点引领、协同助推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而依托统建系统等,为勘探生产、开发生产、工程技术、生产运行、管道运营、设备管理、科研协同、经营管理等8大业务领域提供全程应用支撑。

    在开发生产方面,西南油气田以完善的工业控制系统、超级物联网和作业区数字化平台,推进生产组织架构扁平化,构建新型作业区“管理+技术+核心操作”能力,全面实现“单井无人值守+气田分区连锁控制+远程支撑协作”和“电子巡井+定期巡检+周期维护+检维修作业”的生产管控新模式。

    在工程技术方面,西南油气田围绕“数字化设计、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依托数字化移交平台覆盖公司所有站场建设工程,形成地面工程全业务线上管控新模式。

    在协同管理方面,西南油气田基于“梦想云”上线应用勘探、开发、管道、科研、安全环保等核心业务平台,两级机关实现网上数字化协同办公,极大优化工作流程,实现管理全面提能提效……

    到如今,西南油气田更加突出提质增效指引,坚持数字化转型方向,同步着力全面数字化气田布局,形成叠加于传统的油气开采设施(油气井、管道、站场、设备)之上,连接于关键生产要素(人、资本、油气资源)之间的“云、网、端”智能系统,营建与之匹配的1级决策、2级管理,2级技术支撑的总体组织架构,全面建成了现代前沿的数字化油气田。

    数字化之光

    据介绍,西南油气田目前建成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云、网、端”基础设施,包括承载着中国石油西南地区油气业务信息平台共享集成的云计算中心。该云平台总计算能力达992CPU核心,高性能计算服务节点计算能力高达75万亿次/秒。

    同时,西南油气田建成川渝两地石油光通信线路共计达8039.68公里,覆盖旗下所有二级单位、作业区(分厂)以及龙王庙、长宁等重要气田,形成稳定的信息高速公路。

    “我们还建成了完整的工业控制系统,生产井站数据自动采集率达到92%,一线生产井站无人值守率达到70%。”西南油气田信息管理部综合科科长许建伟说,气田开发整体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走在了全国前列。

    据许建伟介绍,在数据集成方面,西南油气田利用SOA基础工作平台,集成勘探开发成果等各类数据,实现了数据整合及自动交换、服务发布与系统集成、流程配置与运行控制。以油气生产数据为核心,满足中石油集团总部、西南油气田、油气矿、作业区四个层面的生产数据管理与应用决策需求;完成了现场生产实时数据、工程作业动态数据、勘探开发成果数据等近20万数据点汇交,实现数据应用从基础查询向定制服务拓展。

    另外,公司通过对空间数据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形成了完备可靠的空间数据库,提供基础类、专题数据类等GIS服务用于外部系统集成,实现了空间信息资源的整合及共享。

    “我们通过ERP集成、营销管理系统、FMIS及资产平台、物资采购和设备管理系统,完成了人财物数据、油气化工销售数据、财务及概预算数据、物资及仓储数据、设备动静态数据的汇交与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运营效能!”许建伟表示。

    据了解,西南油气田目前在旗下蜀南气矿、川中气矿、川西北气矿、川东北气矿、重庆气矿、输气管理处、储气库管理处7大区域开展油气生产物联网完善工程和作业区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38个作业区全部建成了数字化平台系统和“互联网+油气开采”新模式,生产操作实现了单井无人值守、气田分区连锁控制和远程支撑协作。

    目前,西南油气田一线员工日常操作流程电子化覆盖率达100%,先后优减了14个作业区,光老区优化用工就达4292人。

    数字化之谋

    驭风望远,拾级登高。跨入“十四五”,西南油气田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开启了“上产500、奋斗800亿”新征程:到2025年,天然气年产量达到500亿方,成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企业;到2030年,天然气年产量达到800亿方,成为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天然气工业基地。

    新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新的梦想亟需科技赋能。“十四五”伊始,以数字化、智能化和纳米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五次油气生产技术革命已经悄然拉开大幕。

    “我们以建成300亿大气区的豪情迈入2021,以全面建成数字化油气田的底气迎接‘十四五’。而如今,公司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助力未来10年推进上产500亿、奋斗800亿,我们已经加速起航。”西南油气田相关负责人表示。

    井工程智能调度,资源配置全数字化移交,搭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统一AI平台,最大程度降低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值得一提的是,西南油气田目前已初步建成了龙王庙、页岩气两个智能气田示范工程,在全国油气工业领域无疑具有标本意义。

    据透露,西南油气田未来将以“全面感知、自动操控、智能预测、持续优化”的智能油气田为目标,打造勘探开发协同研究、生产运营自动管控、市场销售全局优化的智能油气田,从全局定义天然气产业链数字化新业态,实现全气田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一体化的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形成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生产过程管控、天然气产运储销三大领域“一体化协同”的全新局面。

    聚焦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试点。西南油气田信息管理部主任刘晓天表示,未来将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来全面提升公司天然气产业价值链竞争能力,西南油气田有信心将在“十四五”初步建成智能油气田,“十五五”全面建成智能油气田,从而助力建成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天然气工业基地。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00788.shtml
相关报告
  • 《给油气田装上“超级智能大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22
    •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进入“十四五”时期,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愈发凸显重要性。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和工业基础,在数字化浪潮冲击下,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作为典型的传统行业,油气行业拥有庞大的资源数量、数以千亿计的资产规模、数以百万计的员工;同时,也有专业度高、工艺流程复杂、产业链长、设备资产总量巨大,应用场景复杂等特点。 前者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出需求,后者则给数字化转型增加了难度。 “在数字经济转型的浪潮之下,油气行业面临着‘船大难掉头’的困难。”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双)大数据事业部总经理薛小渠表示,油气工业是流程性工业的典型代表,给人工智能技术场景化落地提出很大挑战。 如何让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油气企业深度融合,培育行业发展新生机?国双油气给出的答案是:通过算力、算法和场景化落地三大核心能力,把人从经济社会常规运行的烦琐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打造一个“混合式产业智能”解决方案,有效利用人与机器的充分融合互补,助力垂直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年前揭晓的第十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名单中,国双“油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还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 智能化分析预测成为重要抓手 在薛小渠看来,油气行业对于数字技术的需要紧迫而持久:一方面,油气开发难度日益增加,持续稳产形势严峻,新老油田都面临着生产成本升高与效益降低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各层级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责任要求越来越严格。 “诸如此类的问题会在未来几年持续存在,对油气行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提出新的挑战。”薛小渠说,“地下有多少油气储量、分布状况、如何开采?如何让油气田安全高效地运行十年、二十年?以前用传统工艺模型去做,现在可以通过算力算法的升级,解决行业的普遍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油气田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智能化分析预测技术成为解决油气研究与生产问题的重要手段。”薛小渠表示,传统油气勘探与开发研究技术如储层预测、油层识别、注采分析优化等,需要人工花费大量时间整理分析数据,效率低、问题多,而未来通过“油气智能大脑”,可以对输入的相关数据进行自动分析推理,直接给出开采方案的参考建议。 据介绍,国双研究团队对多年来积累形成的大量研究成果、业务模型等进行科学管理,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将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中的勘探开发知识进行分析处理:首先通过行业专家的标注,逐步训练和优化机器学习算法,进而实现自动识别与标注,成功构建国内首个基于自动知识抽取和知识图谱架构的油气行业知识库,奠定了勘探开发认知计算应用基础,形成油气勘探开发的“超级智能大脑”。 与此同时,国双还进一步打造了包括智能油气藏、智能井场、智能管道、油气智能生产管控、油气知识共享等业务应用场景的智能油气田整体解决方案,并与国内多个油气田企业、研究机构等客户进行了深度合作,技术创新点得到了充分验证。 “混合式产业智能”是可行之道 油气行业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场景之一,据国双首席技术官刘激扬介绍,要想真正把AI能力落地到具体场景为产业所用,需要“混合式产业智能”的加持。 他表示,“混合”首先指的是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的混合。前者指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感知层面的智能,后者则指让机器像人一样,通过对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应用来实现认知能力,“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赋予计算机理解语言、学习知识、积累经验、运用相关知识经验进行推理、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能力”。 第二是指数据和知识的混合。刘激扬表示,要想把垂直行业积累的大量数据有效利用起来,必须对业务场景有深入理解,只有把数据和知识汇聚起来,才能真正理解垂直行业的具体业务,进而满足行业客户的需求。 第三是行业专家和数据科学家的混合。行业专家负责提供行业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数据科学家则用这些知识做深度的数据挖掘、构建有效的模型,人工智能落地产业需要二者的高度协作。 “无论是智慧法院、智慧能源,还是智慧园区、智慧城市,要想在行业领域实现人工智能的场景化落地,都需要‘混合’的能力和打法。”刘激扬强调。 薛小渠同样表示,要想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行业场景,尤其是油气这样传统而复杂的行业,技术储备、行业经验的积淀、人工智能的思维逻辑、扎根真实的应用场景等缺一不可。这既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油气行业的经验,也是可以推而广之的范式。
  • 《WPS AI 赋能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10
    • 文 | 中国能源报记者 李玲 数字技术在能源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正在加速。2023年3月,国家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推动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强传统能源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相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释放能源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有效提升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日前,金山办公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探索AI办公最佳实践”主题论坛,现场发布WPS AI 2.0,包含WPS AI办公助手、WPS AI政务版等应用,并推出政务自研模型—金山政务办公模型1.0。 《中国能源报》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在当前全球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金山办公陆续推出了WPS 365、WPS AI等产品,将进一步推动能源企业办公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创新发展。 打通“数据孤岛” “当前,人工智能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推动力量。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浦东新区正积极抢抓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加快打造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上海市浦东新区数据局局长宋卫华指出,大模型应用对各行各业产生变革性影响,尤其在智慧办公领域,金山办公多年来凭借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不断深化大模型在数字办公、智能办公领域的场景应用,显著提高办公效率、提升协作能力,为政府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能源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新一代数字技术为能源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也带来新的信息安全挑战,对企业的安全防护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金山办公助理总裁冯文广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能源企业组织架构层级多,业务系统繁多,伴随能源企业数字化建设的逐渐深入,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提档升级,传统单机化、碎片化的办公模式和管理理念已经难以适配能源企业数字化对网络互联、数据流通、行业协同的需要。” 据介绍,在服务某集团型能源企业中,金山办公WPS 365为该企业建立全在线、全连接、全协同的办公云平台,打破企业间原有的“数据孤岛”问题,办公文档自动上云,配合多元文档分享管控权限体系,健全该企业内部跨业务、跨部门的数据管理体系。 赋能业务创新发展 当下,金山办公正与能源企业携手建设AI办公新模式,落地办公新质生产力,推动能源企业办公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创新发展。 “金山办公在协同和办公领域为能源企业做了很多赋能,从最开始的基础功能到现在的云文档、智能协作再到AI,随着系统的不断应用和推进,逐步延伸到企业的许多生产经营性业务中,比如合同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等。”冯文广指出。 通过归总能源企业的知识文件,采集和分析生产数据,AI大模型可以为各部门提供知识服务、数据分析,用于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客服服务、市场营销等工作场景,帮助能源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推动能源企业在协同领域的数智化转型。 在数据管理上,WPS 365可为能源企业搭建一个基于企业非结构化文档数据的安全管理和利用体系,统一存储和管控分散在各部门、各员工的文档数据。在办公协作上,WPS 365可为能源企业建设专属的一站式AI办公服务,可以帮助能源企业打通人与人、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协作,与此同时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为所有员工提供新一代的办公生产力工具,助力办公和业务提效。在AI赋能上,WPS AI企业版的应用让WPS 365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无论是文档编辑、数据分析还是企业项目管理,AI都能提供精准高效的支持。 能源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据了解,针对企业组织用户,金山办公专门推出了WPS AI企业版,由AI Hub(智能基座)、AI Docs(智能文档库)和 Copilot Pro(企业智慧助理)三个核心组成。 其中,AI Hub集成了国内主流大模型的AI能力,例如MiniMax、智谱AI、文心一言、商汤日日新、通义千问等。金山办公与国内上百种模型进行了适配磨合,实现基础AI服务的开箱即用,这也让用户克服了大模型选择困难症并极大降低使用门槛。AI Docs解决了能源企业数据收集、管理和应用的难题,解决海量的企业非结构数据如何转化为知识并进行二次利用的问题。Copilot Pro则解决了大模型如何通过数据赋能到落地到业务场景的问题。 金山办公央国企行业解决方案负责人任斌以某电网企业的应用为例做了介绍,WPS AI基于企业知识沉淀进行智能问答,应用于更多电网业务场景,助力实现数据价值化。比如通过私有化模型打造产品资料库,实现AI智能问答,辅助企业共同增强员工电力知识;还可以提炼巡检信息自动生成巡检报告,提升巡检效率;另外,支持日常办公的智能写作,作为客服部门的智能助手;随手拍功能支持根据工作人员拍摄的图像识别电力专业问题。 “在服务能源企业的办公数字化、智能化中,我们秉持开放的合作状态。金山办公支持数字办公应用和平台的整装交付,为能源企业搭建以即时协作为核心的协同办公平台,集中所有的办公应用,接入能源企业的后勤、行政、业务系统,帮助能源企业开启一站式办公。”冯文广指出。 据介绍,金山办公凭借自身稳定发展积累了深厚的ToB服务经验,WPS 365已经在企业组织中广泛应用,目前服务的政企客户数量达到1.7 万家,包括华润数科、通威股份、国家电网等企业。金山办公将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办公领域落地,为各行各业的AI办公及数字化转型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平台。 【责任编辑:慕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