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的代谢依赖性》

  • 来源专题:生物医药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23-07-04
  • 细胞代谢的重编程是癌症的一个标志。癌细胞通过代谢适应性来维持肿瘤的发生,并在免疫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中的化疗的攻击下生存。卵巢癌的代谢改变部分与其他实体瘤的研究结果重叠,部分反映了独特的特征。代谢途径的改变不仅促进了卵巢癌细胞的生存和增殖,还赋予了它们转移、获得对化疗的抗性、维持癌症干细胞表型和逃避抗肿瘤免疫防御的作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全面回顾了卵巢癌的代谢特征及其对癌症的发生、发展和抗治疗的影响。我们强调了正在开发的针对代谢途径的新型治疗策略。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3725823000773
相关报告
  • 《Can Res:研究人员发现卵巢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8-26
    • 对顺铂耐药仍然是现在治疗高级别恶性卵巢癌(HGSOC)的主要障碍之一。顺铂可以通过抑制复制的DNA聚合酶来诱导DNA交联,以选择性杀伤癌细胞。造成的延迟复制叉(RF)产生的单链DNA(ssDNA)是由异三聚体复制蛋白A (RPA)结合和保护,它可以作为复制应激反应因子的招募和激活的平台。 这个过程缺陷的细胞会出现大量的ssDNA及过量招募RPA,从而导致RPA池枯竭,这会导致以下后果:抑制依赖RPA的过程,如核苷酸切除修复(NER);引起阻碍RF的灾难性后果。 而近日来自蒙特利尔大学、拉瓦尔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一系列人HGSOC细胞系研究了RPA可获得性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细胞系对顺铂的敏感性和通过NER修复DNA的失能之间存在显著联系,尤其是在S期。 这种在NER中的缺陷是由于在复制应激过程中DNA复制起点异常激活而引起的RPA耗尽。RPA有效性的降低促进了对顺铂敏感性升高的细胞系中处于停滞状态的RF中新生DNA的mre11依赖性降解。值得注意的是,异位过表达RPA可以消除存在缺陷的s期NER、复制叉不稳定性和顺铂敏感性。 综上所述,研究人员的发现表明RPA衰竭是HGSOC细胞系顺铂敏感性的主要决定因素。
  • 《NBL1介导Jak/Stat3信号通路促进卵巢癌腹膜转移的机制研究》

    • 来源专题:宁夏重点产业科技信息服务
    • 编译者:刘 悦
    • 发布时间:2025-06-30
    • 卵巢癌被称为“沉默杀手”,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腹膜转移,5年生存率低于40%。传统化疗对转移灶效果有限,而被誉为抑癌基因的NBL1在转移过程中反而高表达。为破解这一难题,南开大学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创新性研究,构建了人源SK-OV-3细胞的小鼠原位移植模型,并通过GeCKO v2CRISPR全基因组敲除文库进行体内筛选,结合临床标本转录组分析,发现NBL1在转移灶中的表达量较原发灶升高3倍以上。 研究发现,NBL1在胰腺癌中是抑癌因子,但在卵巢癌中却展现出“双重人格”——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缩短40%,且与临床分期正相关。通过多组学技术验证,NBL1可同时调控两条关键通路:在细胞层面,通过诱导E-钙黏蛋白丢失和N-钙黏蛋白增加驱动EMT进程;在微环境层面,抑制CD8+T细胞浸润的同时激活Jak/Stat3信号轴。使用Stat3抑制剂Wp1066处理后,NBL1的促转移效应被完全逆转,证实了该通路的枢纽地位。 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基于NOD-SCID小鼠的体内CRISPR筛选、生物信息学分析、流式细胞术、RNA测序及共表达网络构建等。研究结果显示,NBL1是促转移关键基因,其在转移灶中mRNA水平提升2.1倍,蛋白水平增加3.3倍。NBL1高表达与CD8+T细胞浸润负相关(r=-0.32,P<0.001),并通过“免疫抑制-信号激活”双途径塑造转移前微环境。过表达NBL1使小鼠腹水量增加2.5倍(P<0.001)。 这项发表于《Genes》的研究具有三重突破价值:首次揭示NBL1在卵巢癌中的促转移功能,阐明Jak/Stat3通路的关键作用,创新性发现NBL1通过双途径塑造转移前微环境。研究指出,检测腹水NBL1水平可作为转移预警标志物,现有JAK抑制剂如鲁索替尼或可拓展用于NBL1高表达患者。未来研究将聚焦于开发特异性靶向NBL1-Stat3相互作用的小分子药物,并探索其与免疫治疗的协同效应。这项研究为理解卵巢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提出的“基因功能上下文依赖性”概念对肿瘤生物学领域具有普遍启示意义。正如作者Yue Qi在结论中强调的:“NBL1像一把双刃剑,在不同肿瘤微环境中展现出截然相反的功能,这种可塑性正是癌症治疗的挑战与机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