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发现对抗耐药细菌感染的新疗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9-05-27
  • 根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steopathic Association》上的一篇文章,对于那些无法从艰难梭状芽胞杆菌(C. diff)靶向抗生素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来说,将感染C. diff的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到他们的结肠可能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C. diff是美国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它每年影响近50万患者,并成为其中近三分之一患者的复发性感染。如果不治疗,C. diff可以导致败血症和死亡。

    "25年前,C. diff感染更容易控制,通常通过停用初始抗生素来解决,"梅奥诊所(Mayo Clinic)传染病专家、本文第一作者Robert Orenstein说道。"然而,这些感染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和有害。"

    FDA批准的治疗C. diff的疗程是口服万古霉素,一种抗生素。然而,用来消除C. diff的药物也能通过杀死有益的微生物而使感染永久化。据Orenstein博士说,已经开发出了更特异性针对C. diff的新型抗生素,但它们的价格可能高得令人望而却步。

    Orenstein博士说:"把你的肠道想象成一片森林,把C. diff想象成杂草。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森林里,杂草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但是,如果你把森林烧掉,杂草就会长得茂盛。"

    抗生素具有破坏性。与抗生素不同的是,粪便移植或微生物替代疗法会让肠道重新充满各种各样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会阻止C. diff的孢子通过其毒素萌发和传播疾病。移植有好几种运送方法,包括灌肠、胶囊和直接灌注,以取代维持健康和改善新陈代谢的多种微生物群。

    目前,还没有FDA批准的粪便移植产品,进行粪便移植被认为是一个研究过程。Orenstein博士指出,有几家公司的产品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最早可能在2020年上市。出于这个原因,他强烈敦促医疗服务提供者推荐复发性C. diff患者进行这些试验,而不是进行粪便移植。与此同时,FDA保留粪便移植给那些经历了第二次复发(第三次发作)的C. diff感染的患者。

    研究人员称,C. diff常见于医疗环境和公共场所,很少对肠道微生物群和免疫系统健康的人造成影响。然而,那些已经患病、正在服用抗生素、化疗或质子泵抑制剂的人则正处于危险之中,因为这些药物都极大地破坏了肠道生态系统。老年患者尤其脆弱。

    Orenstein博士预计,新的治疗方案将改善结果,但他说,医生需要在预防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

    "医生能做的最有效的事情之一就是对抗生素处方更加负责," Orenstein博士说。这意味着,只有在明确指出的情况下才开处方,而不是针对感冒或病毒性鼻窦炎。我们还必须对老年患者格外谨慎。"

    原始来源:https://jaoa.org/article.aspx?articleid=2732400

    引自生物谷

  • 原文来源:https://jaoa.org/article.aspx?articleid=2732400
相关报告
  • 《科学家发现能有效抵御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新型抗生素》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黄翠
    • 发布时间:2017-06-20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罗格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能够有效抵御耐药性细菌的新型抗生素—pseudouridimycin,这种抗生素由来自土壤样本中的微生物所产生,通过在测试管中进行试验,这种新型抗生素能够杀灭一系列药物敏感性和耐受性的细菌。 文章中,研究人员报道了这种新型抗生素pseudouridimycin的作用及机制;该抗生素能够通过一种结合位点来抑制细菌细胞中RNA聚合酶的功能,但其作用机制并不同于当前所使用的抗生素—利福平;因为pseudouridimycin能够通过一种不同与利福平的结合位点来抑制细菌生长,因此该抗生素往往不会促进细菌产生与利福平的交叉耐药性。 抗生素pseudouridimycin起着细菌RNA聚合酶核苷类似物抑制剂的作用,也就意味着其能够模仿三磷酸核苷(NTP),而NTP是细菌RNA聚合酶用来和成RNA的基本结构原件,这种新型抗生素能够通过占领NTP结合位点同细菌RNA聚合酶上的该位点紧密结合,从而抑制NTPs的结合。该抗生素是首个核苷类似物抑制剂,其能够选择性地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功能,但对人类机体RNA聚合酶并无影响。
  • 《PNAS: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的新型药物疗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1-10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纽约市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或有望帮助开发治疗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感染的新药,艰难梭菌会引发腹泻、恶心、内出血和潜在死亡,其对公众健康会带来严重威胁,每年在美国这种细菌都会感染大约50万人,而且会造成1.5万人死亡。 如今,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越来越多地将病人置于医疗设施中,这样就会使其面临感染艰难梭菌的风险,同时也是使得某些菌株更加难以治疗;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艰难梭菌所释放的一种毒素或能帮助他们开发新型药物来阻断这种毒素的功能,同时也能有效抑制细菌进入人类细胞引发感染。 研究者Amedee de Georges博士表示,最危险的艰难梭菌会释放一种二元毒素(binary toxin),其能与细胞结合并产生一种成孔通道,从而使得细菌毒素能够直接进入细胞内部引发损伤;文章中,研究人员结合了多种生物物理学成像技术对细菌所产生的二元毒素进行成像和特征 分析,同时还能锁定这些毒素的位置,相关信息就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新型药物来有效预防艰难梭菌的感染。 研究人员将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X射线晶体学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和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相结合,观察并鉴别出了艰难梭菌所释放的毒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研究者认为,艰难梭菌释放的毒素是一种二元毒素,即其需要两种组分才能发挥作用;同时这种二元毒素还会采用类似于炭疽毒素进入细胞的方式来进入宿主细胞,以此为研究起点,研究人员或有望阐明艰难梭菌与炭疽杆菌的差异。如今研究人员发现了两种相似但却不同形式的艰难梭菌毒素,其中一种能形成成孔通道,而另外一种则会形成一种看不见的通道,这或许就能为研究人员提供线索来设法抑制通道的形成并阻断细菌进入到宿主细胞内。 如今研究人员在艰难梭菌毒素结构域中鉴别出了一种新型的钙结合位点,此前他们并未在任何其它类似的毒素中发现过这种类型的结构结合,这就表明,这种新型的钙结合位点或在调节艰难梭菌进入细胞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后期研究人员还将继续深入研究开发抵御艰难梭菌感染的新型药物或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