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农林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将引起粮食价格的上升,为解决这一矛盾,《环境研究快报》(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发布的一篇研究提出了若干策略,能够在避免粮食价格陡升的同时,减少森林砍伐、增加农业土壤碳截存,不会给粮食安全带来风险并有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
不少国家也看到了农林领域在减排方面的潜力。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会导致气候变化,各国都希望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包含农林业在内的土地使用领域,占总排放量的25%。与此对立,无论是天然植被还是农田植被,都可以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生物质和土壤中。因此,以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研究人员斯蒂芬·弗兰克(Stefan Frank)为主的研究团队指出:“土地使用领域是成功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通过碳税等手段,不断增加生物质的使用来生产能源以替代矿物燃料。这样减少土地使用领域的排放的同时,也可能提高粮食价格、减少粮食供应。”
在该研究中,弗兰克和同事探索了减缓气候变化相关政策对粮食价格的影响。他们还研究了以碳税为代表的全球行动,以及地区性、国家性的政策有何潜在影响。研究表明,农林领域严格的减排目标可能导致粮食价格上升、粮食产量降低。尽管全球性的减缓政策在减排和粮食安全方面都要好于地区性或国家性政策,但对粮食安全的负面作用仍然存在。
研究提出了以下两个策略,可以在保障粮食的同时给气候带来好处。
一、减伐并不适用于全部地区
研究发现,在土地面积大、土地利用变化对排放率影响大的国家——比如巴西或刚果盆地国家,森林恢复和森林禁伐潜力巨大。相比之下,在中国和印度这样人口更加密集的国家,农业领域的排放多,为减少农业领域的排放而采取严格措施可能会给粮食安全带来巨大影响,同时由于排放转移,也不会产生巨大的气候效益。“排放转移”是指在有政策限制的国家减少排放,而在别的国家增加排放的现象。
弗兰克表示:“在一些国家,禁伐可以大大减少排放,而仅对粮食供应产生非常小的影响,不过一刀切的方案并不奏效。在中印这样的国家,重点应该放在土壤有机碳截存和其他能够降低农业排放强度的双赢措施上。”
二、增加土壤碳截存
轮作、覆盖栽培、残茬管理等农耕方式能够将更大量的碳保留在土壤中。另外,不难发现,这些方式一般也可以增加作物产量。弗兰克表示,“这样既保持了土壤肥力、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保证了作物产量”。事实上,在碳价格政策的影响下,采取增加土壤碳截存的措施甚至可以为农民带来额外收入——因为农民可以通过提供碳汇而得到报酬。
研究合作者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INRA)让·弗朗索瓦·苏珊娜(Jean-Francois Soussana)表示,在气候稳定的大背景下,土壤有机碳截存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要改变土壤管理,将碳储存在土壤有机物中需要大量努力。如“千分之四倡议”(the 4 per 1000 initiative)这样的多利益相关方平台将有助于推动这一工程。研究还提出,在进行政策规划时,应当将暂且搁置减缓的方案考虑进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气候相关政策在粮食安全方面的表现。另一位研究合作者、IIASA研究人员彼得·哈夫利克(PetrHavlík)总结到,要将气候变化稳定在2摄氏度以内,所有的选择都需要认真考虑,以减少对其他方面的不良影响,并尽可能地与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