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研究了蛋白质的自组装,并在纳米技术中应用 更多的阅读:科学家们研究蛋白质的自我组装,在纳米技术中可能的应用》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08-15
  • (Nanowerk新闻)来自布里斯托尔大学的一个多学科的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化学家和生物化学家齐聚一堂,研究蛋白质结构的自组装,并在纳米技术和合成生物学中应用。

    本周,《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球状壳内蛋白质包裹体对称”。

    更多的阅读:科学家们研究蛋白质的自我组装,在纳米技术中可能的应用

    这项研究由来自数学学院的Tanniemola Liverpool和Noah Linden教授和来自化学和生物化学学院的Dek Woolfson教授领导,并建立在先前的研究中,在Woolfson教授的合成蛋白笼子的实验室里进行。研究小组的发现阐明了对自我组装的笼子的规律性的理解,并可能导致新的蛋白质设计方法,并能驱动新的实验方法

    阅读更多:科学家研究蛋白质结构的自组装,在纳米技术中可能应用的蛋白质笼中

    在对这项研究发表评论时,主要作者马吉德·莫耶比博士(Majid Mosayebi)博士是数学学院理论生物物理学的博士后研究员,他说:“在微观尺度上,人造结构的设计和构造是现代纳米技术的关键目标之一。”随着自然的灵感,合成生物积木最近被设计成可以自我组装成准球形的外壳或笼子。

    “虽然许多天然的蛋白质构建块会自我组装成高度对称的有序壳(如病毒),但我们的研究表明,令人惊讶的是,在合成蛋白质构建块中,即使是很小的(不可避免的)灵活性也会导致稳定的无序配置。”

    “我们的工作重点在于,如何让笼子的对称性得到充分的灵活性。”我们的工作揭示了这些笼子里的自我组装机制,它们可以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和合成生物学,包括制造超材料,靶向药物传递,疫苗设计和纳米反应器。

    本文介绍了布里斯托尔生物设计院的研究人员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

    ——文章发布于2017年8月8日

相关报告
  • 《科学家用蛋白质纳米线制作出新的“绿色”电子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24
    • 微生物学家研究领导者Derek Lovley和聚合物科学家Todd Emrick表示,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的一个跨学科科学团队已经开发出一类新的电子材料,该材料可能会产生更加“绿色”的生物医学和环境传感方式,使其具有可持续性的未来。 他们说,根据他们的最新新工作表明,有可能将蛋白质纳米线与聚合物材料相结合,从而生产出一种柔韧的电子复合材料,该材料保留了蛋白质纳米线的导电性和独特的传感能力。该工作发表在《Small》杂志中(文章题目为:“Conductive Composite Materials Fabricated from Microbially Produced Protein Nanowires”)。 Lovley说,蛋白质纳米线比硅纳米线和碳纳米管具有许多方面的优势,包括它们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以及具有检测化学物质(各种生物医学或环境中存在的物质)的潜力。然而,这些传感器在应用中需要将蛋白质纳米线安装到适于可穿戴传感装置或其他类型电子装置的柔性基质中。 正如Lovley解释道:“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蛋白质纳米线的生物学功能,但直到现在我们才能看到它们在电子器件的实际制造中的应用前景。”博士后研究员孙云璐(现就学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发现了将蛋白质纳米线与非导电聚合物混合以产生导电复合材料的适当条件。他的实验结果证明,虽然电线是由蛋白质制成的,但它们非常耐用并且易于加工成新材料。 Lovley补充道:“蛋白质纳米线的另一个优点是真正的“绿色”和可持续,我们可以通过用可再生原料喂养的微生物来大规模生产蛋白质纳米线。传统纳米线材料的制造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也需要添加有害的化学物质。相比之下,蛋白质纳米线比硅线更薄,并且比硅在水中稳定,这对于在生物医学应用中非常重要,例如,可以用来检测汗液中的代谢物。” Emrick说:“这些电子蛋白纳米线与聚合物纤维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我们正试图弄清楚如何最有效地将两者结合起来。” 在他们的验证性研究中,蛋白质纳米线在引入聚合物聚乙烯醇时形成导电网络。该材料可以用极端的条件处理,例如加热或极端的pH值(高酸度),这些条件可能会破坏蛋白质基复合材料,但该材料仍然能够很好地工作。 这些嵌入聚合物中的蛋白质纳米线的电导率随着pH变化而显着变化,Lovley解释道:“这是一些重要的生物医学参数用来诊断一些重大的医疗条件,我们还可以用我们想要的方式对蛋白质纳米线的结构进行修饰,以便广泛检测其他生物医学分子。” 导电蛋白纳米线是30多年前Lovley在波托马克河泥中发现的微生物Geobacter的天然产物。 Geobacter使用蛋白质纳米线与其他微生物或矿物质建立电连接。他指出:“在我们的团队中像Todd Emrick和Thomas Russell这样的材料科学专家应该将蛋白质纳米线带入材料领域,而不仅仅让该材料永远停留在泥浆中。” Lovley说:“在这项由UMass Amherst校园基金支持的探索性研究工作中,微生物学团队的后续工作包括扩大纳米线和聚合物基质的生产。” 他指出:“材料科学家需要比我们需要纳米线数量更多的纳米线,我们正在为我们的生物学研究中需要很少纳米线数量时,他们则需要满桶,因此我们现在专注于纳米线产量和定制的纳米线,以便他们对其他分子的反应做出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还申请了一项关于用蛋白质纳米线制成的导电聚合物的专利。”
  • 《美科学家造出自组装蛋白丝》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12
    •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首次从头开始,设计和制造出自组装蛋白丝。这些蛋白丝是相同的蛋白质亚基自发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长的螺旋状线状结构。最新研究将有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的结构和力学特征,并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全新材料,包括媲美或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以及纳米级电路等。 在自然界中,蛋白丝是活细胞中若干结构和运动部分以及许多身体组织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些结构和组织包括让细胞形成特定结构的细胞骨架、协调细胞分裂的细胞微管,以及我们体内最常见的蛋白质——胶原蛋白等。 为设计出这种新蛋白丝,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戴维·贝克带领的团队使用了贝克实验室开发的名为“罗塞塔”(Rosetta)的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可以通过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预测其形状。他们用“罗塞塔”设计出了一种小蛋白,其表面有氨基酸,可使它们相互锁定,从而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研究人员称,借助这一方法,“我们最终能设计出可像乐高积木一样拼合的蛋白质”。该成果已发表于《科学》杂志在线版。 论文第一作者、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讲师乔治·法利亚斯说,新方法设计出的蛋白相对较小,仅由180至200个氨基酸组成,长度仅约1纳米,但可组装成长度超1万纳米的稳定长丝。 研究还证明,通过修改设计出的蛋白在溶液中的浓度,并添加抑制蛋白结合能力的添加物,可驱动细丝生长或解散。 贝克说:“对细丝形成动力进行编程的能力将使我们深入了解自然界中的蛋白长丝如何组装和解开。这些蛋白非常稳定,可作为易于修改的支架,应用于从新型诊断测试到纳米电子设备等各种领域。” 新材料之新,在于它们往往拥有传统材料所不拥有的一种或多种优异性能:耐高温、耐高压、抗辐射、自修复、超轻、超韧度等等。正是这些优异性能让那些以往难以实现的科研设想成为现实。例如,要研制可以在深海作业的水下自主机器人,需要能够承受海底极端高压环境的材料;要实现核聚变能源即“人造太阳”,需要大量能够承受超强辐射的材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材料为众多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