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空间价值:HYPSET柔性支架如何引爆工商业光伏潜能》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9-11
  • 从“十一五”期间积极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到“十四五”明确主张集中式和分布式能源并举,国家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不断提升,然而空间利用等痛点难点随之而来。

    作为柔性光伏支架领域的领军企业,汇耀品尚能源科技(HYPSET)以技术创新为矛,精准破局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空间难题”,聚焦工商业分布式领域三大核心场景,为客户创造可持续的绿色价值。


    场景一:光伏+水务

    点亮水质净化的绿色未来

    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等水务设施,通常拥有面积广阔的圆形或方形水池,是极佳的光伏应用场景。行业数据显示,若每个污水处理厂建设2-3MW分布式光伏计算,全国污水处理厂的光伏电站总建设规模将超过30GW。


    场景二:光伏+零碳园区

    唤醒沉睡空间的绿色价值

    清华大学研究表明,中国工业园区同时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工业产值和31%左右的碳排放。

    工业园区既是能耗大户,也是降碳主战场。但厂房屋顶面积有限、承重不足,地面又需满足生产、物流需求,如何提升有效装机量?

    HYPSET柔性支架凭借其25-60米的大跨距优势,可以轻松跨越园区内的道路、车场、仓储空地,将这些“非生产性”空间转变为高效的绿色发电站,不影响板下通行和作业,有效解决工商业分布式场景“屋顶有效装机量不足”的痛点。

    在HYPSET泉港联合石化项目,柔性光伏支架高净空、大跨距的优势使得在板下载货卸货、车辆运输成为可能

    在HYPSET参与设计建设的国家能源集团福建泉州联合石化21.05MW项目中,HYPSET利用最大跨距达70米、最大净空达12.3米的柔性光伏支架系统,覆盖厂区内的复杂构筑物和通道,在不影响原有生产秩序的前提下,大幅提升了绿电装机容量。

    在陕西宝鸡千阳工业园区和张家口粮油园区等项目中,HYPSET解决方案同样帮助客户盘活了闲置空间,将太阳能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减碳指标,为打造“零碳工厂”、“零碳园区”提供完美范本。

    场景三:光储充一体化

    驱动交通领域的绿色变革

    在交通领域,碳排放问题同样突出,相关数据显示,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量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减碳前景十分广阔。

    交通电动化浪潮下,高速服务区、公交场站、重卡枢纽、大型停车场对充电桩的需求激增。

    “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成为最佳解决方案,但挑战在于如何在不影响车辆通行的前提下,大规模部署光伏系统?

    在停车场或服务区建设光伏,使用传统支架极易造成立柱林立,影响通行和停车效率。相比传统支架的4-8米桩基间距,HYPSET柔性光伏支架系统桩基间距大幅提升,桩基数量大幅减少。这不仅降低了土建成本,更创造出宽敞、通透的板下空间,完美适配“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建设需求。

    利用HYPSET柔性光伏支架系统建设的停车服务场站,为重卡这类超高、超长载具在板下停车充电创造条件

    在山西长冶北高速路口大型重卡“光储充”超充站项目,HYPSET利用柔性支架构建了宏伟的光伏天幕,实现51.5m超大跨距和约7-9m超高净空,为重卡停车、充电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响应重卡电动化和零碳物流的趋势,也带动当地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从高速服务区、重卡专用站,到大型停车场充电场,HYPSET方案都能为客户提供柔性支架方案最优解。

  • 原文来源: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454418.shtml
相关报告
  • 《低空经济蓬勃兴起,光伏柔性支架或将领航新程 —— 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探索》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30
    • 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浪潮中,低空经济与光伏产业正加速融合,成为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的新引擎。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关键设备,光伏支架的产业变革正悄然兴起。深圳安泰科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光伏柔性支架产品,在新兴领域崭露头角,有望开启低空生产经济与 “土地综合利用” 的创新模式,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低空经济与光伏产业融合趋势 低空经济涵盖航空旅游、物流运输、农林作业等多个领域,展现出蓬勃生机。政府出台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吸引更多企业投身低空经济领域。同时,低空飞行器的电动化趋势明显,光伏产业与固态电池、高效储能等技术的结合,为飞行器提供能源支持,削减运营成本。无人机起降场、低空飞行观光平台等设施的大量涌现,其空闲区域和建筑表面为光伏柔性支架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农业领域,光伏柔性支架与农业结合,可实现生产与发电协同发展,提升土地利用价值。 光伏柔性支架优势凸显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光伏支架产业持续扩张,2022 年全球光伏支架出货量已跨越 100GW 的里程碑,预计 2023 至 2025 年市场仍将保持增长态势。柔性支架以其独特优势崭露头角,采用斜拉索结构,展现出强大的环境适应性,能应对复杂地形,灵活调整光伏组件的角度与高度,提升发电效率,优质柔性支架产品成本相比传统支架下降 15% 至 20%,发电量提升 10% 至 15%,经济效益显著。 深圳安泰科:领航柔性支架,创新应用场景 深圳安泰科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光伏柔性支架领域的领军企业,其擎天晴索网柔性支架系列产品,有望在低空经济市场上脱颖而出,达成低空经济下 “高效综合利用土地” 的创举。 立体化利用低空空间 传统的土地利用局限于地面,低空经济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维度。安泰科的柔性支架系列产品可依据低空经济项目特点,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精准适配不同飞行器与应用场景。在无人机起降场、低空飞行观光平台等设施的空闲区域和建筑表面,以及农业大棚上方空间,安泰科的柔性支架可充分利用原本被忽视的低空空间进行光伏发电,实现土地资源的立体化利用,为企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强稳可靠的结构设计 该产品采用先进的国家专利技术,“上承式悬带桥” 设计原理的有效应用,结合高强度材料,让 “擎天晴索网柔性支架” 具备超强稳定性和抗风性能,可有效抵御低空飞行器起降和飞行过程中的气流扰动,确保飞行安全。其在云南普洱市思茅区那丙田光伏发电项目、永德小勐统镇农光互补项目等山地光伏项目中的成功应用,充分验证了其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提升建设效率的模块化定制化设计 模块化以及定制化设计简化了安装过程,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对低空经济运营的干扰,提升整体建设效率。这使得低空经济中的各种产业活动与光伏发电系统和谐共存、协同发展,如安装了安泰科柔性支架的农业项目,既可进行农业生产,又能利用低空空间发电,实现产业深度融合,挖掘低空空间经济价值。 智能化管理降低运维成本 产品配备智能化监测与管理系统,实现对支架运行状态、受力情况的实时监测,远程监控与故障预警功能一应俱全,提升运维效率与管理水平。在低空经济场景中,这种智能化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障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为低空经济产业提供持续稳定的能源支持,有效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凸显低空经济下“土地综合利用” 模式的优势。 安泰科对技术研发执着追求,正积极推动着柔性支架技术迈向新高度。擎天晴索网柔性支架系列在结构设计与材料应用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引领技术发展方向。公司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以自身技术实力与实践经验为依托,为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贡献力量,提升行业技术水平与质量标准。 低空经济与光伏产业的深度交融,正在重塑产业格局,释放巨大潜力。柔性支架作为这一融合进程中的关键一环,凭借独特优势,未来有望为低空经济的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深圳安泰科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柔性支架领域的领航者,以创新为驱动,以卓越的产品与服务为支撑,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助力低空经济飞向更加璀璨的未来,共同绘就产业发展新篇章。
  • 《光伏柔性支架:占地少布板多 发电效率节节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25
    • 能抗风致振动、可有效避免支架组件隐裂、还能“爬坡下水”“一地多用”,一款兼具上述优点的光伏柔性支架,已在广西实际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10月24日,记者从长江设计集团获悉,这款光伏柔性支架由该集团新能源公司团队自主创新研发,将为光伏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双碳”背景下,光伏电站应用场景呈现多样化。光伏支架是光伏发电系统中为支撑、固定、转动光伏组件而设计安装的特殊设备,是光伏发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业内专家介绍,近年来光伏发展始终未能摆脱用地紧张等制约性难题。 在此形势下,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成为光伏开发的重要方向,具有“高净空、大跨距”特点的光伏柔性支架逐渐成为当前光伏市场的“新宠”。相比于传统模式的固定支架,柔性支架的布板容量可提升近三倍。 光伏柔性支架是一种两端固定,由预应力柔性索结构形成的大跨度光伏组件支撑结构,索结构跨距通常在20米到40米之间,最高可达百米。同时,组件可高出地面2米至30米,具有组件下方高净空、桩基数量少的布置优势。 “从缓坡走向陡坡,众多固定支架上不去的大坡度山地成了柔性支架的‘可用之地’,可布置在渔场、农场、沟渠、停车场甚至高速公路等之上,提高单位土地经济价值。”长江设计集团新能源公司研发团队表示,随着光伏柔性支架规模化应用和技术进步,其价格优势也将赶超固定支架,发展空间巨大。 研发团队调研分析后,针对市场上现有方案存在的易产生风致振动和组件隐裂的痛点难点,提出“组件檩条刚性整体,索结构柔性支撑”创新理念,创新性地将刚性檩条应用在柔性支架上,达到保护组件和提升索结构刚度的双重作用。 据介绍,该公司依托河湖光热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重点攻关光伏柔性支架关键技术,实现从无到有、从0到1的蜕变,先后提出“长檩条单承重索纵横固接式柔性光伏系统”“折角桁架型檩条多排光伏组件索支撑结构”和“地锚稳定多排光伏组件檩条柔索支撑结构”三套分别适用于陆地、水面和山地的方案;为确保方案安全性与可靠性,与同济大学和重庆大学等多家高校分别合作开展风洞实验,系统评估整体结构气弹效应。此外,在无锡开展了1:1模型试验,探究和改善产品施工工法。 目前,围绕新型光伏柔性支架的研发,该公司已申请专利10余项,授权3项,相关专利产品即将在湖南华容县等地大规模应用,预计今年应用规模将突破100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