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油脂“变废为宝”—多级孔双功能催化剂助力油酸加氢制生物航煤》

  • 来源专题:宁夏重点产业科技信息服务
  • 编译者: 刘 悦
  • 发布时间:2025-06-23
  •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化石能源的不可持续性和碳排放问题受到全球关注。相比其他行业转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航空部门因电动飞机尚在开发阶段,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选择之一是使用生物航煤。生物航煤作为一种可持续燃料,成为航空业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 生物航煤通过利用生物质资源(如植物油、废弃物等)进行加工,生成符合航空标准的燃料。其优势在于:一方面,生物航煤的生产过程可以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另一方面,这种燃料可以与传统的化石燃料混合使用,无需对现有航空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然而,生物航煤的商业化和大规模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生产成本较高、原料供应稳定性以及政策支持等问题。尽管如此,随着各国环保政策的趋严和技术的进步,生物航煤有望在未来航空业的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为航空业实现低碳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 原文来源:http://www.china-nengyuan.com/tech/228249.html
相关报告
  • 《新低温催化法将塑料垃圾“变废为宝”》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10-28
    • 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撰文指出,他们采用一种简单的低温催化方法,将很多塑料内包含的聚乙烯聚合物转化成了高价值的烷基芳族分子,后者是很多工业化学品和消费品的基本原料。新方法简单且成本低廉,为塑料废物的循环再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从食品包装到医疗领域所用的无菌材料再到价格低廉的部件等,塑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全球每年制造出的塑料产值约为2000亿美元,但其回收处理和再利用是一大难题。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研究人员解释说,使塑料有用的特性也是使它们可以长期存在的原因就是它们的化学惰性,塑料通常不会与环境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这使塑料自然分解的速度异常缓慢,而人工分解又会消耗大量能源。   研究人员麦哈德·阿布-奥马尔解释说:“塑料由碳-碳和碳-氢键组成,很难化学回收。尽管科学家们在实现塑料可持续使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能源成本一直是个‘拦路虎’”。   为更好地将塑料中的聚乙烯“变废为宝”,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串联催化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直接将废弃塑料中的聚乙烯转变为高价值烷基芳族分子,而且还可以高效、低成本、低能耗地进行。   研究人员解释称,常规方法需要500至1000摄氏度才能将聚烯烃链分解成小块,然后让它们重组成由气体、液体和焦炭混合而成的产物,而他们的新催化过程的最佳温度为300摄氏度附近,反应条件相对温和,有助于将聚合物分解为多种大分子。而且,新过程没有进行多次转换,流程简单。   此外,新方法不需要添加溶剂或氢,只需氧化铝催化剂上的铂即可进行串联反应,这一反应既打破了坚韧的碳-碳键,又重新排列了聚合物的分子“骨架”,形成高价值的烷基芳族分子,这些分子可广泛用于制造溶剂、油漆、润滑剂、清洁剂,药品等。据悉,研究人员计划进一步提升这一过程的效率。 总编辑圈点   塑料能迅速占领我们日常生活,重要原因之一是成本低且使用方便。从买东西用的塑料袋,到点外卖用的塑料包装盒,再到电子、电器产品的塑料外壳,现代人的生活很难完全离开它。但塑料的缺点也很明显,它很难降解,使用完毕后若没有得到妥善回收利用,对生态环境而言就成了噩梦。这项新研究用简单廉价的方法把塑料“变废为宝”,为解决塑料的回收再利用问题又添了把力。
  • 《锌催化剂出手 循环利用废弃塑料有了新思路》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2-23
    • 该技术的关键是在再聚合过程中,过加入不同类型单体可以获得性质各异的最终材料。该成果为聚乳酸循环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并在聚合物的改性和合成方面具有发展前景。   ——王庆刚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 ◎本报记者 王健高 通 讯 员 刘 佳 徐广强   2月1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王庆刚研究员带领的催化聚合与工程研究组发展了一种聚合物降解再聚合的升级化学循环新策略,以“聚合物到聚合物”的方式成功实现了聚乳酸废弃物到新聚乳酸材料的循环再利用过程。成果近期发表在高分子领域权威期刊《大分子》(Macromolecules)上,该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杨茹琳为论文第一作者。   王庆刚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刊发的论文中文题目是采用“解聚再聚合”策略以“聚合物到聚合物”的方式对聚乳酸废塑料进行化学回收。目前,“一种锌催化剂催化聚乳酸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方法”等部分科研成果已经申请发明专利。   破解废弃聚乳酸材料的后处理问题   “聚乳酸作为典型可再生原料(淀粉)来源的高分子材料,正逐步发展成为社会所必需的基础性大宗材料,废弃聚乳酸材料的后处理问题也引起了关注。”王庆刚解释说,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禁塑令”与“双碳”政策的不断推动,可降解材料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使用完的聚乳酸材料的后处理问题也引起了人们关注。虽然聚乳酸可以在自然界中降解,但这一过程通常需要漫长的时间和特定的降解条件,而且降解产物是二氧化碳与水,无法实现直接快速循环利用,其降解本质上是一种碳排放过程,也是资源的浪费。化学循环的方式实现聚乳酸的回收利用,提供了废弃聚乳酸后处理的一种有效解决途径。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将废弃聚乳酸转化为乳酸烷基酯,但是通过这一过程循环获得高分子量聚乳酸材料,需要将乳酸烷基酯水解成乳酸、预聚成低聚物、二聚成丙交酯然后聚合获得聚乳酸,这些方法虽然可行,但成本昂贵且效率低。   “因此,实现直接将废弃聚乳酸材料转化为新聚乳酸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王庆刚说。   以“聚合物到聚合物”方式实现再利用   随着禁塑在全国各地的全面实施,由可再生原料淀粉制造的聚乳酸材料及其加工生产的各种可降解塑料制品,已成为普通塑料的主要替代品,随之而来的大量聚乳酸材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王庆刚带领的催化聚合与工程研究组以“聚合物到聚合物”的方式成功实现了聚乳酸废弃物到新聚乳酸材料的循环再利用过程。   如何采用“解聚再聚合”策略,通过以“聚合物到聚合物”的方式,实现对聚乳酸废塑料进行化学回收?   王庆刚研究组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催化剂的催化下,聚乳酸聚合物链被醇可控降解为短链聚合物,通过调节醇的量来调控降解后短链聚合物的分子量。醇的引入使得聚合物重新获得链增长活性,加入丙交酯单体后短链聚合物快速精确再聚合至理论分子量,从而获得新的高分子量聚乳酸。该策略的反应条件温和,副反应少,减少了完全重新生产聚乳酸的原料消耗,最大程度的提高了聚乳酸的回收再利用效率。   王庆刚表示,相对而言,现有技术大多是将聚乳酸废弃物转化为乳酸烷基酯,然后水解成乳酸,预聚成低聚物、二聚成丙交酯,最后聚合获得聚乳酸,成本贵且效率低。因此,实现直接将废弃聚乳酸材料转化为新聚乳酸材料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聚乳酸循环回收技术的关键是在再聚合过程中,通过加入不同类型单体可以获得性质各异的最终材料。王庆刚介绍,该成果为聚乳酸循环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该技术在化学循环回收方面有效,并在聚合物的改性和合成方面具有发展前景。   “该策略反应条件温和,副反应少,减少了完全重新生产聚乳酸的原料消耗,提高了聚乳酸的回收再利用效率。在再聚合过程中,通过加入不同类型单体可以获得性质各异的最终材料。该成果为聚乳酸循环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该策略在化学回收方面有效,并在聚合物的改性和合成方面具有发展前景。”杨茹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