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虫酰胺、螺虫乙酯、呋虫胺......近几年抗性小虫防治热门药剂′′还有谁?′′》

  • 来源专题:现代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7-10
  • 近几年,小型刺吸式害虫的防治依旧是果蔬生产中的重要痛点,蚜虫、螨类、蓟马、白粉虱、锈壁虱、烟粉虱等小型害虫由于繁殖力强,隐蔽性高,寄主范围广,危害重,防治难度越来越大,抗药性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同时小虫危害从保护地蔬菜扩展到大田作物,危害地域越来越广。所以,抗性小虫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更是国内外企业争相布局的领域。
    在新化合物开发越来越难、小虫抗性逐年加重的背景下,目前国内外暂时没有防治抗性小虫所谓的特效药,但近几年不乏有新的值得关注的热门有效成分以及一些老药′′新秀′′。唑虫酰胺、螺虫乙酯、呋虫胺、溴氰虫酰胺、氟吡呋喃酮,还有老药′′新秀′′杀虫环依旧是近几年抗性小虫防治领域广受关注的热门药剂。
    唑虫酰胺 :将成长为主流药剂
    唑虫酰胺绝对是抗性小虫防治值得关注的热门成分之一,一直也是国内企业高度竞逐的杀虫剂。杀虫谱广 ,以触杀为主,无内吸性,持效期长,除了对鳞翅目幼虫小菜蛾、缨翅目害虫蓟马有特效外,对其他很多作物上的主要危害害虫也具有良好的活性,例如对鳞翅目的小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茶细蛾、金纹细蛾、桃小食心虫、桃蛀野螟、桃潜蛾等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截至 2024 年 5 月10日,国内有效期内的唑虫酰胺产品登记 59 个,包括 9 个单剂、50 个混剂。从登记情况来看,唑虫酰胺从 2019 年在中国浴火重生,在登记端迎来了新一轮热潮。
    50 个混剂也说明了唑虫酰胺及其复配产品凭借药效好、持效期长、广谱性等优异特点,成为近年来国家产业技术体系选出的替代药剂之一。这给唑虫酰胺在国内的市场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原药上只有海利尔的 98%唑虫酰胺原药和拜耳的 90% 四唑虫酰胺原药。海利尔药业集团一直致力于抗性害虫的防治研究,高度关注唑虫酰胺这个化合物,并率先拿下了全国独家原药和制剂登记(98% 唑虫酰胺原药,登记证号:PD20190042 ;15% 唑虫酰胺悬浮剂,登记证号:PD20190043),此登记下证时间领先国内其他唑虫酰胺类产品 2 年之久,引领国内唑虫酰胺系列产品高速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唑虫酰胺与现有杀虫剂作用机理完全不同,有多重杀虫效果,与现有大多数杀虫剂互补增效。尤其对抗性蓟马、小菜蛾、蚧壳虫、茶小绿叶蝉等害虫有特效,复配性好,安全性高,使用成本低,复配增效明显,因此唑虫酰胺已经成长为高抗性害虫防治的主流药剂。唑虫酰胺是农药界继三唑类杀虫杀螨剂之后的又一类极具发展潜力和市场活力的新型农用杀虫 / 杀螨剂,非常值得企业关注与开发。
    螺虫乙酯 :未来独大的品种
    螺虫乙酯最早由拜耳公司于 2007 年推向市场,2010 年在我国获得登记,是一种新型杀虫 / 杀螨剂,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对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介壳虫、木虱、粉虱等有较好效果,常用于柑橘上防治红蜘蛛和介壳虫。
    国内外企业尤其是国内小虫防治企业这两年对螺虫乙酯的追逐始终维持着高热的状态。不少业内人士称其为小虫药中未来独大的品种之一。特别是在 2019 年 4 月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理部的第 39597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宣告,拜耳螺虫乙酯顺式异构体专利权 ( 专利号 ZL03821634.5)全部无效之后,国内的螺虫乙酯原药市场进一步打开。
    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截至 2024 年 5 月10日,国内有效期内的螺虫乙酯产品登记 171 个,单剂 53 个、混剂 118 个。其中,有 16 家企业在国内获得螺虫乙酯原药登记。螺虫乙酯制剂产品的应用靶标主要包括番茄烟粉虱、柑橘红蜘蛛、柑橘介壳虫、梨树木虱、苹果树棉蚜等。在国内市场,螺虫乙酯的应用广度还有较大的拓宽空间。
    118 个混剂也表明了螺虫乙酯混剂登记也是主要趋势,扩大了螺虫乙酯的适用范围,靶标为各类刺吸式害虫。其中混剂成分主要为阿维菌素、噻嗪酮、呋虫胺、氟啶虫酰胺、噻虫啉、噻虫嗪、乙螨唑等,复配后不仅能减少用药量、减缓抗药性的发生,更能扩大杀虫谱、提高速效性,是一种值得在田间推广应用的施药方式之一。
    呋虫胺 :市场增长空间可观
    呋虫胺是由日本三井公司1998 年开发的第三代烟碱杀虫剂,2011 年全球销售额就达到了1.1 亿美元,并以年均 17% 的速度快速增长,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呋虫胺作为最新一代烟碱类杀虫剂,杀虫谱更广,大家将其称为′′呋喃烟碱′′,具有内吸、胃毒、触杀效果,它主要是干扰害虫体内神经传递过程,使其中毒死亡,具有活性强、用量少、速效好、活性高、持效期长、杀虫谱广等特点,对刺吸口器害虫有优异的防效,主要用于防治水稻、果树、蔬菜等上的多种半翅目、鳞翅目、双翅目、甲虫目和总翅目害虫。
    呋虫胺 2014 年在中国上市,当时由于原药成本太高,呋虫胺制剂一度成为烟碱类药剂市场的贵族产品,也是市场的′′新宠儿′′。2014 年10 月 25 日呋虫胺专利到期以来,国内企业加大了登记力度。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截至 2024 年5 月 10 日,国内有效期内的呋虫胺产品登记高达378 个,其中单剂 207 个、混剂 171 个。
    呋虫胺的混配性好,可以与吡蚜酮、螺虫乙酯、哒螨灵、联苯菊酯等多种杀虫剂、杀菌剂混配使用,使用方便 ;剂型丰富,可做成颗粒剂药肥、种衣剂拌种、悬浮剂喷施。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原药成本的下降,呋虫胺当前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再加上国内市场推广力度等原因不属于上量产品。但是随着呋虫胺的价格进入历史低位,性价比越发凸显,未来增量空间依旧非常可观。
    同时,呋虫胺对水稻螟虫和飞虱,一药双杀,性价比高,将是未来增长的巨大市场机会。另外,呋虫胺具有极易溶于水的特性,使其更适合飞防的大面积使用,也将为呋虫胺未来发展提供难得的市场机遇。
    溴氰虫酰胺 :国产机遇期正式开启
    溴氰虫酰胺绝对是近两年热度最高的双酰胺类杀虫剂。
    溴氰虫酰胺,也叫氰虫酰胺,是美国杜邦公司继氯虫酰胺之后成功开发的第二代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2012 年上市后,迅速抢占市场,成为富美实的第二大发力产品。
    溴氰虫酰胺适用作物众多,杀虫谱广泛,兼具胃毒和触杀作用,不仅能防治鳞翅目害虫(主要防治害虫类型),还能防治鞘翅目和部分双翅目、半翅目的害虫,可用于玉米、甘蔗、棉花、谷物、水稻、果树和蔬菜等作物。相关研究证实,溴氰虫酰胺对棉蚜、桃蚜、烟粉虱和稻飞虱,对双翅目昆虫如橘小实蝇和果蝇以及鳞翅目害虫如小菜蛾和棉铃虫等都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2024 年 1 月 20 日溴氰虫酰胺在中国的化合物专利正式到期,这也意味着国产化的正式开启。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截至 2024 年 5 月10日,国内有效期内溴氰虫酰胺登记产品12个,包括 3 个原药和 9 个制剂,其中,3 个原药中,2 个溴氰虫酰胺的原药登记均属其专利企业富美实。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登记溴氰虫酰胺相关剂型的国内公司。
    目前富美实在全球超过 50 个国家登记注册了溴氰虫酰胺制剂产品,覆盖大豆、谷物、水稻、油菜、棉花、果蔬等多个作物板块,尤其在水果蔬菜的植保应用上。目前富美实溴氰虫酰胺在全球以倍内威 ®、沃多农 ® 和维瑞玛 ® 三大品牌应用在超过 80 个国家的 200 多种作物上。
    2013 年 5 月,倍内威 10% 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在中国市场上市,主要登记于瓜果蔬菜、马铃薯、咖啡和柑橘与梨果等作物,主要用于茎叶喷雾,也是目前国内双酰胺类产品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最多的杀虫剂。
    2015年5月维瑞玛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在中国上市,登记防治番茄、黄瓜、辣椒上的蓟马、甜菜夜蛾、烟粉虱、瓜绢螟和美洲斑潜蝇等,施用方法为苗床喷淋。
    在 2023 年第 37 届中国植保会上,富美实的展位上展示了除生物刺激素蓬硕、奥库多之外,即将上市的 70% 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和 3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对国产化后的溴氰虫酰胺来说,多样化的复配制剂组合也将是主流,复配推荐有噻嗪酮、吡蚜酮、虫螨腈、乙虫腈、吡丙醚、虱螨脲、氰氟虫腙、呋虫胺、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啉、噻虫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等。
    溴氰虫酰胺在作物上最大的机会还是在果蔬等经济作物上。据了解,以溴虫氰酰胺为主要成分的饵剂、混剂以及其他创新的剂型,正在柑橘、杨梅、芒果、油麦菜等作物上的实蝇、果蝇和木虱等靶标上进行着登记相关的各项试验。
    毋庸置疑,作为氯虫苯甲酰胺的完美补充,相信随着专利的到期,溴氰虫酰胺未来 2—3 年内也会像氯虫苯甲酰胺一样在原药、制剂端相继迎来井喷期,甚至陷入内卷,是绝对值得厂商加大布局的品类增量风口,布局正当时。
    氟吡呋喃酮 :不容小觑的新势力
    氟吡呋喃酮是当前新烟碱类杀虫剂中不容小觑的新势力,也是当前企业关注的热门有效成分之一。
    氟吡呋喃酮是拜耳公司于 2007 年开发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于昆虫的乙酰胆碱受体。主要用于防治蔬菜、果树及大田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粉虱、木虱、叶蝉、介壳虫、甲虫、潜叶蝇、粉蚧、软蚧、柑橘木虱、象甲和蓟马等,另外对抗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害虫防效极好,与其他传统杀虫剂的交互抗性较小,可用于抗性管理策略。应用方式有叶面喷施、浇灌和种子处理等。
    2018 年 8月3日,拜耳股份公司在我国首获正式登记,分别为 96% 氟吡呋喃酮原药和 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到 2027 年 3 月 18 日在中国的专利期期满。
    2018 年 11 月 22 日,拜耳专利成分氟吡呋喃酮杀虫剂极显 ® 在中国上市,大量田间药效试验、示范证明,17% 极显 ® 可溶液剂是防治番茄烟粉虱和柑橘木虱的最好药剂之一。拜耳公司声称,目前还没有一种杀虫剂可以像氟吡呋喃酮这样,在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时,既做到快速、高效,又对环境友好,毒性低。尤其是,氟吡呋喃酮对蜜蜂安全。因此,氟吡呋喃酮未来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截至 2024 年 5 月10日,我国已登记的氟吡呋喃酮的两个产品中暂无混配制剂。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规模化生产的实现,氟吡呋喃酮的生产成本也有望进一步降低,其在未来有望代替噻虫嗪、噻虫胺等成为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新势力。
    杀虫环 :值得关注的老药′′新秀′′
    在新化合物开发越来越难、小虫抗性逐年加重的背景下,老药新用也成为农药产品开发、应用的新方向。随着杀虫环在飞虱、蓟马、跳甲上的开发应用,它又重新受到了大家的关注。
    杀虫环是 20 世纪 60 年代开发成功的第一个动物源杀虫剂,其绿色高效低残留的特性符合当下国家倡导的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同时这类产品价格低廉、不易产生抗性,未来在抗性小虫防治上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杀虫环的作用机理是进入虫体内代谢成蚕毒而发挥毒力,中断昆虫神经的脉冲传递以及阻断乙酰胆碱受体而使昆虫中毒。杀虫环是一种有选择性的具有胃毒、触杀、内吸和熏蒸作用的杀虫剂,它对某些害虫的幼虫和成虫,特别对水稻、玉米、甜菜、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的多种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害虫,具有显著的杀卵性能,残效期大约在 7—10 天,按建议药量施用,对大多数作物无药害。
    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截至 2024 年 5 月10 日,国内有效期内杀虫环登记产品 10 个,其中原药 2 个、单剂 3 个、混剂 5 个。目前杀虫环市场上主要以单剂以及杀虫环? 啶虫脒、噻虫嗪 ?杀虫环、多杀霉素 ?杀虫环等为主,登记多用于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甘蓝黄条跳甲,大葱、黄瓜、节瓜蓟马,哈密瓜白粉虱,烟草烟青虫的防治,使用方法为喷雾。
    除了以上的药剂之外,美国布兰特的′′特力特′′、奥罗阿格瑞′′扑利旺′′、巴斯夫的′′英威′′(专注抗性蚜虫治理)、科迪华的氟啶虫胺腈等一大批专利产品相继上市,每一个都是防治抗性小虫的利器,都值得关注。
    当然,这些外企小虫防治新药剂成分在丰富产品线的同时,也会加剧未来国内抗性小虫防治领域的竞争,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农药品种也在不断增加,如乙唑螨腈、环氧虫啉、戊吡虫胍等。
    随着高毒、高残留农药进一步受到限制,高效、低毒、低风险、低残留、环境安全、生态友好的绿色农药将会得到大力发展。例如,在小虫防治药剂登记中,一些生物源、植物源、农用抗生素类产品也是登记的热点。
    查看全部内容
  • 原文来源: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2027.htm
相关报告
  • 《硫环虫酰胺——印度PI的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对鳞翅目、同翅目害虫防效优异》

    • 来源专题:现代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7-25
    • 硫环虫酰胺(Pioxaniliprole)是印度PI工业有限公司2019年报道开发的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从骨节结构上推测,其与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类似同属于鱼尼丁受体变构调节剂,生测表明硫环虫酰胺对鳞翅目、同翅目害虫都有较好的防效,环硫虫酰胺的开发是对双酰胺类杀虫剂市场的重要补充,其高效、低毒的特点也使其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产品简介 英文名称:pioxaniliprole(P) 中文名称:硫环虫酰胺 化学名称:N-[2-(叔丁基氨基甲酰基)-4-氯-6-甲基苯基]-1-(3-氯吡啶-2-基)-3-[(1,1-二氧亚基-1λ6-硫杂环丁-3-基)氧基]-1H-吡唑-5-甲酰胺 分子式:C 24 H 25 Cl 2 N 5 O 5 S 相对分子质量:566.457 CAS登录号:2368920-61-8 二维化学结构式: 作用机理 硫环虫酰胺推测属于鱼尼丁受体调节剂。作用于昆虫体内非电压门控钙离子释放通道,能有效调控昆虫体内钙离子流量,引起昆虫肌肉调节功能失效,导致昆虫不自主地抽搐、瘫痪和死亡,从而表现出优异的生物性能。 应用 应用作物:谷物、玉米、高粱、八角、大米、大豆、油籽和其他豆科植物、果树、葡萄、坚果树、柑橘树、园艺植物、葫芦科植物、含油植物、烟草、咖啡、茶、可可、甜菜、甘蔗、棉花、土豆、西红柿、 洋葱、辣椒、其他蔬菜和观赏植物等。 靶标害虫:鳞翅目害虫斜纹夜蛾、小菜蛾、棉叶波纹夜蛾、果树黄卷蛾、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玉米根草螟、苹果蠹蛾、葡萄浆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粘虫、潜叶蝇、蚜虫、粉虱、叶蝉、褐飞虱、木虱等但不限于生测试验。 普筛结果表明:硫环虫酰胺300mg/L处理对棉铃虫3龄幼虫(4 d)、小菜蛾2龄幼虫(3d)和烟粉虱成虫(3d)的致死率均在70%以上。 可开发剂型:10%硫环虫酰胺SL、5%硫环虫酰胺DC、15%硫环虫酰胺EC、5%硫环虫酰胺EW、20%硫环虫酰胺SC、50%硫环虫酰胺WDG、0.5%硫环虫酰胺GR、1%硫环虫酰胺UL 合成路线 原研企业PI INDUSTRIES LTD在专利WO2019150220A1,′′新型蒽酰胺,其作为杀虫剂的用途和制备方法′′中披露了硫环虫酰胺的合成路线,即使取代的四氢吡唑啉酮为起始原料,经卤化、芳构化、水解、缩合、胺化等6步反应生成最终产物硫环虫酰胺。合成路线如下: 前景展望 环硫虫酰胺作为具有吡啶甲酰胺结构的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在研发之初旨在通过独特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来解决传统常规农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抗性问题,根据结构推测环硫虫酰胺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的特点,且有较好的内吸活性,并不乏会有植物保健功效,非常适合做种子处理方向方面的探讨开发,因该杀虫剂在国内并未上市,具体数据还有待企业进行实验披露。笔者认为环硫虫酰胺同样是一款颇具潜力的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 查看全部内容 
  • 《巴斯夫在巴西推出嗪虫唑酰胺杀虫剂,新作用机制注入拉美市场》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2-12
    • 近日,巴斯夫(BASF)宣布,计划于2025年在巴西市场推出一款名为Efficon的新型杀虫剂,有效成分为有效成分为Axalion®(Dimpropyridaz嗪虫唑酰胺),旨在进一步巩固其在该地区农业植保领域的市场地位。Efficon的推出将为巴西农业提供一种全新的害虫防控解决方案,尤其是针对近年来给玉米、棉花和大豆等主要农作物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玉米叶蝉(Dalbulus maidis)和烟粉虱(Bemisia tabaci)。 Efficon杀虫剂的主要防控对象为玉米叶蝉和白粉虱。这两种害虫均为重要的病毒传播媒介,对巴西农业构成了严重威胁。据巴西农业研究公司(Embrapa)的研究数据表明,在害虫高发区域,玉米叶蝉可导致玉米产量损失超过70%。此前,巴西市场一直缺乏有效的防控工具来应对这些害虫,Efficon的推出有望填补这一空白。 嗪虫唑酰胺是一种新型的哒嗪吡唑甲酰胺类(PPCs)杀虫剂。该产品的制剂登记已于2024年12月获得巴西农业部的批准。巴斯夫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一新型杀虫剂,而巴西市场将成为拉丁美洲首个受益的国家。2025年,Efficon将率先在巴西玉米作物上进行商业推广,未来数年还将逐步拓展至其他园艺作物,包括柑橘、甜瓜、马铃薯、番茄和洋葱等。 嗪虫唑酰胺作为PPCs类杀虫剂的代表,其作用机制与国际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第9组和第29组的现有产品截然不同。根据国际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最新分类,嗪虫唑酰胺属于第36组,为弦音器(Chordotonal organ)调节剂(作用位点未知),通过阻断香草酸瞬时受体(TRPV)通道上游的信号传导来抑制弦音器作用,干扰害虫的听力、平衡力、方向感、重力感知、运动能力等,使中毒害虫失去协调性,无法取食,最终死亡。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为害虫抗性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Anvisa)早在2023年就完成了对嗪虫唑酰胺的毒理学评估,该公司现已获得在巴西进行商业销售的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