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包括新材料产业等9大领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28
  •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26日消息,《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已经2018年10月12日国家统计局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分类规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一、分类目的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要求,为准确反映“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情况,满足统计上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的需要,制定本分类。

    二、分类范围和适用领域

    本分类规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

    本分类适用于对“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监测和管理;适用于各地区、各部门依据本分类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

    三、编制原则

    (一)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为指导。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落实《“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目的,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和国家其他相关文件为主线,确定编制的总体思路、框架设计和范围,以确保本分类内容能够涵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的产品和服务。

    (二)以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对其中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的有关活动进行再分类。

    (三)注重实际可操作性,立足现行统计制度和方法,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以保证统计部门能够采集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数据。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为独立的分类体系,采用线分类法、分层次和可变递增格式编码方法。本分类主体编码分为一、二、三层,新材料产业采用可变递增格式编码,增加至四层。所有编码分层用“.”隔开,每一层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除新材料产业以外的类别,第二层如果不再细分,则第三层代码补一位“0”。新材料产业第三层如果不再细分,则第四层代码补一位“0”。本分类第一层共有9个类别,第二层有40个类别,第三层有189个类别,第四层有166个类别。

    除新材料产业以外的类别代码结构:

    五、有关说明

    (一)本分类建立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的对应关系。国民经济某行业类别仅部分活动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在行业代码后加“*”做标识,并在《重点产品和服务目录》中给出对应的重点产品和服务;国民经济某行业类别全部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对应的行业类别的具体范围和说明参见《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

    (二)本分类为统计工作提供了重点产品和服务目录,对第三层、第四层所有加“*”类别列出了重点产品和服务。

    六、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表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346555
相关报告
  • 《3D打印入选!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28
    • 2018年11月27日,南极熊发现国家统计局在11月26日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其中有大量的关于3D打印的内容,包括3D打印机装备、金属3D打印专用材料、医疗3D打印专用材料、3D打印设计等入选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已经2018年10月12日国家统计局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局长 宁吉喆 2018年11月7日 一、分类目的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要求,为准确反映“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情况,满足统计上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的需要,制定本分类。 二、分类范围和适用领域 本分类规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 本分类适用于对“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监测和管理;适用于各地区、各部门依据本分类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 三、编制原则 (一)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为指导。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落实《“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目的,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和国家其他相关文件为主线,确定编制的总体思路、框架设计和范围,以确保本分类内容能够涵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的产品和服务。 (二)以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对其中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的有关活动进行再分类。 (三)注重实际可操作性,立足现行统计制度和方法,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以保证统计部门能够采集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数据。
  •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7%》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7-19
    •   7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了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据介绍,上半年国民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18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87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69299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27576亿元,增长7.6%。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工业增长总体平稳,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7%,增速比第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6%和9.2%,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9和2.5个百分点。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98亿元,同比增长1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6%,比上年同期提高0.35个百分点。服务业较快增长,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上半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6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0%。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3%,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8.1%、17.5%和15.4%,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2.4、5.0和4.5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动能加快成长。从工业结构看,上半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0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8.1%,工业机器人增长23.9%,集成电路增长15.0%。新消费蓬勃发展。从贸易结构看,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40810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1277亿元,增长29.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7.4%,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533亿元,增长30.9%。绿色发展稳步推进。从节能减排看,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预期总体向好。上半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7%,比第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去库存成效突出。企业杠杆率和成本继续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6%,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49元,同比减少0.31元。短板领域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农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5.4%和15.4%。市场预期保持景气。6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4%,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5%,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0%,持续在扩张区间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