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爆发在即:造船市场将达260亿美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1-20
  • 全球最大的船舶经纪公司克拉克森研究(Clarksons Research)近期表示,全球海上风电即将爆发,到2030年前将有260亿美元投入造船狂潮。(风电整机商纷纷亲自“造船”,意欲何为?)

    Jan De Nul的新船伏尔泰号(Voltaire)将赴Dogger Bank海上风电场进行安装。来源:Jan De Nul参考:全球最强悍风电自升安装船离开中国,即将开始北海最大风电场施工

    克拉克森计算,预期的海上风电繁荣,使得风电相关船舶的支出已经达到创纪录水平,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项目的数量预计也将增加160%以上。

    克拉克森研究董事总经理 Steve Gordon 表示,亚洲、美国和欧洲的需求推动了资本流入到新的风电安装船 (WTIV) 和船员转运船或服务支持船 (C/SOV)市场的预期 。海上风电令人兴奋的增长阶段仍将继续,Gordon透露,克拉克森参与了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风力发电船舶的交易。

    各大项目开发商目前的重心是确保这些船能够在未来十年内安装单机容量15MW或更大的风电机组,安装GW级大型海上风电项目,这也引发了一些业内人士对目前市场上是否有足够的风电安装船的的担忧。

    克拉克森表示,从现在到2028年底,预计将花费超过260亿美元用于建造新的海上风电相关船舶。包括耗费210亿美元建造70艘风电安装船,另外耗资50亿美元建造90艘船员和服务船。

    特别强调的是,预计中国仍将是占主导地位的独立市场,但克拉克森认为其他热点地区也将成为投资的推动力量。

    新老投资者都将激发创纪录的造船支出。Gordon表示,西北欧将继续成为海上风电安装船(WTIV)的主要需求地区,从现在到2030年底,预计整个欧洲将安装7000多台风电机组。美国等新兴行业市场也需要大量的船舶。

    Gordon表示,2022年是风电安装船和服务船行业新造船订购活动破纪录的一年。克拉克森统计显示,总共签约了25个价值41亿美元的海上风电安装船(WTIV)项目,船员和服务船(C/SOV)也有创纪录的24个。

    目前全球已经有78艘风电安装船和32艘船员和服务船投入运行。在全球的造船厂,还有47艘风电安装船和平台(WTIV)以及39艘C/SOV正在建造中。

    克拉克森表示,投资主要来自市场上新的和现有的船舶运营商。中国南通市海洋水建工程有限公司(Nantong Ocean Water)是中国领先的海上施工公司,除了拥有四艘自升式风电安装船外,还订购了五艘风电安装船。而在国际上,由航运巨头Emanuele Lauro领导的Eneti通过子公司Seajacks拥有五艘风电安装船,另外还订购了两艘新的安装船。

    新的参与者包括马士基供应服务公司(Maersk Supply Service),它是丹麦航运集团的一部分,该公司已与胜科海事签订了第一个海上风电安装船 WTIV 合同。(参考:纽约标志性海上风电项目选定安装船,以创新方法安装15MW风电机组)

    根据克拉克森引用的数据,去年全球活跃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增长了15%,达到60GW。涉及到275个项目和超过12100 台风电机组,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自2021年底以来几乎翻了一番。

    克拉克森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超过250GW的海上风电容量,共有730个海上风电场和30000台风电机组处于运营状态,到2050年,预计海上风电将占全球能源结构的7%至9%,远高于目前的0.4%的占比。

相关报告
  • 《海上风电推动造船热》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1-31
    • 海上风电行业的高速发展将大幅带动全球海上风电专业船舶产业。在业界看来,海上风电行业的繁荣已经成为海上工程领域发展的最新动力,海上风电专业船舶领域预计将迎来更多参与者。   近日,船运行业研究机构克拉克森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海上风电行业的高速发展将大幅带动全球海上风电专业船舶产业。2022年,全球海上风电专业船舶领域投资规模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预计到2030年,全球更是将有260亿美元投入到与海上风电相关的造船领域。在业界看来,海上风电行业的繁荣已经成为海上工程领域发展的最新动力,海上风电专业船舶领域预计将迎来更多参与者。 多类船舶需求都将提升 据克拉克森发布的研究数据,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项目数量将在当前基础上增长160%以上,快速的行业发展将吸引大量资金投入到海上风电专业船舶领域。尤其在亚洲、北美和欧洲地区,海上风电市场蓬勃发展带来的海上风机安装船和运维船舶需求将更为突出。其中,中国市场将主导全球海上风电船舶市场,同时也将是船舶领域新增投资最为火热的市场。 克拉克森研究董事总经理史蒂文·戈登表示,欧洲西北部区域也将是海上风机安装船的主要需求地区,从现在起到2030年期间,该区域至少需要安装7000座海上风机,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安装船舶需求。另外,美国海上风机安装船需求同样值得关注。 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公司同样发布数据称,在亚洲、东欧和北美地区,海上风电行业需要至少200艘海上风电专业船舶,种类包括海上风机安装船、海缆铺设船、海上风电场运维船只,以及海上运维人员运输船。尤其是海上风电场运维人员运输船,所需数量至少有120艘。该机构指出,如果新造船只不够,将无法完成目前各国制定的海上风电装机目标。 产业繁荣吸引更多入局者 克拉克森的预测显示,在2022年到2028年期间,全球新增的海上风电船舶投资中,将约有210亿美元将用于建设海上风机安装船,同时需要50亿美元用于打造约90艘专业运维船舶。目前,全球在运的海上风机安装船为78艘,同时有32艘运维船。为满足行业需求,2022年,全球对海上风机安装船和专业运维船的投资已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共有25艘海上风机安装船宣布开建,总投资规模达到41亿美元;另有24艘海上风电场运维船投建,同样刷新历史纪录。 针对海上风电相关专业船舶的投资主要来自于各大船东,除了传统海上风电船舶制造商外,更有新的企业选择入局。据了解,跨国船舶生产商Eneti就已经拥有5艘在役海上风电专业船舶,同时,旗下子公司Seajacks也新增了两艘相关船舶订单。去年3月,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宣布与能源公司Equinor合作,计划投建首艘海上风机安装船。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风电整机制造市场竞争愈加充分的情况下,中国多家风电整机制造商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样开始与造船企业进行合作,加入了造船行列。截至2022年底,电气风电、中国海装等整机制造商纷纷开始与造船企业合作,建设适配最新海上风机的专业船舶。 行业研究机构国联证券在其报告中指出,专业运维船舶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海上交通船窗口期短、效率低、停机成本高、恶劣海况适应性差等问题。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运维能力成为海上风电场性价比的决定因素之一,专业运维船舶也成为深远海风电场运维的最佳解决方案。 产业链协同合作成关键 克拉克森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730座海上风电场,在役海上风机总量将超过3万台;到2050年,海上风电在全球能源供应体系中的占比将达到7%至9%,远高于目前的0.4%。不过,与此同时,未来十年内全球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大多将达到百万千瓦级,应用的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功率也大多在15兆瓦及以上,可适应大兆瓦风机的海上风机安装船可能存在供应短缺,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协同合作成为关键。 过去十年里,全球范围内主流的新增海上风机单机容量从3兆瓦提升至10兆瓦以上,但仅有很少部分海上风机安装船可用于吊装10兆瓦以上机组。截至2022年底,尚没有海上风机安装船可适配于14兆瓦及以上风机。市场研究机构睿咨得能源曾预测称,目前在建及规划的海上风机安装船预计到2024年前后将投入市场,在此之前大兆瓦海上风机的安装可能面临无船可用的局面。 为确保海上风电场建设顺利推进,欧洲风能协会表示,海上风电专业船舶的发展需要大量新增投资,各国政府应创造一个投资友好的营商环境,为投资者以及船舶公司提供清晰的招标流程、建立明确的国家支持政策,确保海上风电装机按照预期发展。同时,各国政府应尽可能避免“负补贴”招标,避免为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商增加额外的成本。
  • 《海上风电“大爆发”拐点已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5
    • 近日,广东、江苏、浙江等多沿海省份陆续出台“十四五”规划,积极谋划海上风电开发,明确进一步扩大装机规模,数据显示,未来五年内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将突破30GW。 日前,江苏省发布“十四五”规划,提出将“有序推进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陆上风电平价项目,打造国家级海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在海上风电降本的关键时期,近两个月来,广东、江苏、浙江等多沿海省份海上风电规划已陆续出台,“十四五”期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量预计将迎来“大爆发”,海上风电集中成片式开发“蓄势待发”。 海上风电装机规模扩容 根据规划,江苏省未来将“加快能源绿色转型,全面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并“有序推进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江苏省能源局此前印发的《江苏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则指出,到2025年,江苏省风电新增约1100万千瓦,新增投资约1200亿元,其中海上风电新增约800万千瓦,新增投资约1000亿元。 由此看来,海上风电已然成为江苏省未来五年里清洁能源规划发展的重点。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指出,在江苏、浙江等沿海发达省份,陆上土地资源相对较为稀缺,海上风电将成为各省份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必然之选”,同时沿海地区作为耗能大省,其海上风电场消纳前景也较为可观。 事实上,在沿海省份中,除江苏省外,截至目前,广东、浙江等沿海海上风电大省也已发布海上风电相关规划。今年2月,广东省能源局在相关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将进一步扩大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到2025年底全省累计建成投产装机容量达1500万千瓦。浙江省随后发布的相关文件称,将“打造近海及深远海海上风电应用基地+海洋能+陆上产业基地发展新模式,到2025年,力争全省风电装机容量达到630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500万千瓦”。保守估计显示,未来五年内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将突破30吉瓦。 规模化、基地化开发受期待 规划纷纷出台,但造价成本远高出陆上风电的海上风电,始终面临着降本难题,因地制宜地进行集中成片式开发“海上风电大基地”,是否能够成为未来海上风电降本的一大重要途径? 一位不愿具名的风电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陆上风电平价时代的到来,可再生能源发展对于成本的要求将更加苛刻,因此以规模化、基地化开发来均摊成本是必然趋势,加上未来海上风电场离岸距离的增加,更需要集中开发来降低海缆、海上升压站的成本。 上述人士向记者表示:“大基地项目最主要的好处是可以均摊成本。一方面,大基地项目原来可以分成两个或者多个项目,那么其电网接入、升压站、海缆、可行性研究、经济性都需要分别考虑,这其中难免有很多重复性的工作和不必要的投资,而采用大基地项目的形式,可以从统一规划的角度减少这些不必要的投入。另一方面,大基地项目开发对于产业链乃至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也将有更加明确的指导方向。另外,通常情况下,海上项目尾流影响较大,如果以原来的方式各自为政,只考虑已建成的和自己场址范围内的尾流影响,但对同时建设的处于下游的场址并无统一考虑,可能导致下游场址的发电量与预期相差较大,统一开发则能规避相应风险。” 全产业链挑战尚存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2020年我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达到7167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达到306万千瓦,截至2020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约900万千瓦。海上风电行业迅猛扩张的背后,却也不断有隐忧浮现。据了解,因海上风电电价补贴政策变化,过去一年多里,项目方为在最后的补贴窗口期赢得项目收益,各地风电项目建设进入加速阶段,但因“抢装潮”引发的安装施工能力不足、零部件供应紧缺等问题也直接推高了造价成本。 业内普遍认为,伴随着今年“抢装潮”结束,海上风电成本的短期上涨将有望得到缓解,但从长期来看,我国海上风电行业仍面临着运输、吊装、运维等多方面难题,风电机组本身以及运维技术的可靠性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验证。 对此,上述业内人士建议认为,利用海上风电大基地模式实现从叶片开发与制造、主机开发到运输、基础制造与安装、吊装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同步升级将尤为必要。 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针对海上风电大基地项目,首先应在政策上予以引导,从规划之初便让上下游产业链内主要的参与方进行定制化联合设计,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项目成本及风险,第二,大基地项目由于容量大,投资高,电网的接入和消纳也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也需要电网在接入和消纳方面给予一定的保障。另外,海上项目的军事、渔业、航线等对场址的限制影响因素也非常多,导致项目的核准手续也十分复杂和困难,这也需要在规划阶段做更多的调研与协调工作。” 据记者了解,江苏省作为我国最早开发海上风电的省份之一,海上风电产业已相对较为成熟。早在去年底,江苏省如东县就已建成了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母港,这也为该地区海上风电机组物流运输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