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果蝇腿部和翅膀前运动控制网络的突触结构》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6-29
  • 2024年6月26日,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Synaptic architecture of leg and wing premotor control networks in Drosophila的文章。

    动物的运动由运动神经元(MN)控制,这些神经元从中枢神经系统发出,激活肌肉。运动神经元的活动由复杂的运动前网络协调,运动前网络可促进单个肌肉对许多不同行为的贡献。

    该研究利用连接组学分析了控制果蝇腿部和翅膀的前运动电路的布线逻辑。研究人员发现,这两种前运动网络都聚成模块,将支配具有相关功能的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连接起来。在大多数腿部运动模块中,每个前运动神经元的突触权重与其目标 MN 的大小成正比,从而建立了分级招募 MN 的电路基础。相比之下,翅膀前运动网络缺乏按比例的突触连接,这可能使翅膀转向肌肉的招募更加灵活。

    通过比较同一动物内不同运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研究人员发现了前运动网络组织和特化的共同原则,这些原则反映了腿部和翼部运动控制的独特生物力学限制和进化起源。

相关报告
  • 《Nature | 机器学习揭示昆虫翅膀铰链的控制机制》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21
    • 2024年4月17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Machine learning reveals the control mechanics of an insect wing hinge的文章。 昆虫构成了后生动物中物种最丰富的适应辐射,这一成功得益于主动飞行的进化。不同于翼龙、鸟类和蝙蝠,昆虫的翅膀并不是从腿进化而来的,而是一种新颖的结构,通过生物力学上复杂的铰链连接到身体上,将专门力量肌肉的微小高频振荡转化为翅膀的前后运动。铰链由称为骨片sclerites的微小硬化结构系统组成,这些骨片通过灵活的关节相互连接,并由专门的控制肌肉活动进行调节。 该研究报道了基于基因编码的钙指示剂,对果蝇的这些肌肉活动进行成像,同时用高速摄像机跟踪翅膀的三维运动。利用机器学习,创建了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根据转向肌肉的活动,准确预测翅膀的运动,以及编码器-解码器,可以预测单个骨片对翅膀运动的作用。通过在动态缩放的飞行机器人上回放机翼运动模式,量化了转向肌肉活动,对气动力的影响。基于物理模拟结合铰链模型,产生了与自由飞行昆虫非常相似的飞行动作。 这种综合的、多学科方法揭示了,昆虫翅膀铰链的机械控制逻辑,可以说是自然界中,最复杂和进化上最重要的骨骼结构之一。
  • 《国产机床装上"智能化"翅膀》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5-10-08
    •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机床行业却面临着“大而不强”的窘境。市场需求结构的不断升级,倒逼着机床企业加快转型的步伐。随着用户需求不断提升和现代科技手段的推广应用,智能化将成为机床业主要发展方向。普通机床产品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工人在组装数控机床。该公司数控机床出口欧洲,涉及新能源、航空、电子等新兴产业的机床产品。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机床行业市场消费总量萎缩,国外市场疲软,国产机床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我国机床行业最大的软肋,就是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中低端,迟迟迈不上中高端。”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惠仁说。    转型升级是唯一出路       “当前,机床行业总体上仍然处于下行区间,并且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一些之前表现强势的子行业也呈现出下行趋势。”陈惠仁说,今年上半年,在市场需求持续疲弱的影响下,机床工具行业运行呈明显的惯性下滑趋势,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下滑,并且亏损面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反馈的数据,6月份,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呈同比下降的企业已经接近全部的70%,其中亏损企业占比接近40%。   “机床行业的市场需求总量明显减少,不过需求结构显著升级的市场变化特征日益明显。”陈惠仁说,中国机床消费市场需求升级主要体现在自动化、客户化、换挡升级。    市场需求结构的不断升级,也倒逼了机床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数据显示,金属加工机床产品产值数控化率持续上升,主要原因是非数控机床产品产出大幅下降。    陈惠仁表示,以投资拉动为主的传统重化工业需求正在被以消费拉动为主的新兴制造业快速赶超,在此过程中不同细分市场、细分行业和企业的运行正在进一步分化。从全行业看,无论是金属加工机床,还是工量具、功能部件和数控系统,都面临低端普通产品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的情况。    产需两端逐渐迈向中高端,加速了普通机床产销量的“断崖式”下滑。加快产品结构升级,也成了机床行业应对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的首要任务。    智能化是发展方向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沈阳机床展出的“I5智能化数控系统”智能机床体系成为展会的焦点产品之一。    “I5”系统是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有效集成,该系统误差补偿算法、五轴控制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基于这项技术,沈阳机床制造出了具有网络智能功能的机床,能够实现网络化的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是世界上首批智能化机床。一个不懂技术的人稍加培训就可以使用该机床,它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表示,沈阳机床已确定由“工业制造商”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有关专家指出,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机床企业将“智能”、“云”等概念融入产品中,智能化要素被嵌入到数控系统的各个方面。    随着用户需求不断升级和现代科技手段的推广应用,自动化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国产机器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萌生。    广州数控推出了“勤快”的RJ系列机器人,结构紧凑、运动节拍更快、性价比更高,适用于车、铣等多种机床的加工自动化。大连光洋推出的强力搬运机器人,是垂直多关节型六轴机器人,轻量化设计,实现最优机械结构设计,腕部可搬运165kg的零件。华中数控推出了配备机器人的3C钻攻中心生产线,是一套钻攻中心机器人自动化整体方案。    “对待互联网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主动融合。”陈惠仁说,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等本质是提供了更先进的工具,使企业的生产效率更高,和用户的交流更密切,信息获取更方便,是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的一种重要有效手段。这也意味着,对于机床工具行业这样一个生产装备的产业而言,互联网只能是发展的工具、手段,不能是主体,主体只能是制造本身,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市场将差异化竞争       今年5月份,济南二机床集团与美国福特签订了大型快速冲压线订单。这是济南机床向福特公司提供的第8条汽车冲压生产线。    先后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美国本土的4家工厂提供了8套高速冲压生产线,是中国机床装备走向国际高端市场的典型案例,代表着济南二机床冲压装备在技术、质量、可靠性方面全方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有限,高端机床主要依靠进口,而低端机床产能过剩,库存居于高位,利润空间较小。且行业内同质化竞争严重,低端市场甚至出现恶性价格竞争苗头,部分企业利用低于成本价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取市场份额,这种局面也造成了在过去10年,我国机床企业能“做好”高端产品和细分市场的少之又少。    “不少国产高端机床虽然基本具备了高端产品的功能要求的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大规格龙门等指标,却往往‘形似神不似’,性能方面跟不上,在精度、速度、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可靠度上与国外同行存在较大差距。”陈惠仁说。    “总的来看,市场对机床工具产品的需求已经过渡到中高端领域,普通机床产品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小,而中高端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国产机床迫切需要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摒弃短视行为,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加强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努力推动产品迈向中高端。”陈惠仁说。    陈惠仁认为,目前高端产品要跨越这几道坎,最大的问题就是认识误区。现在的很多研发人员、企业管理者,甚至业内的专家领导,往往认为由“能做”到“做好”就是“最后一公里”,这其实是错误的。去除浮躁,静下心来,才正是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要接着练好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