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if新型抗生素Iclaprim治疗ABSSSI疗效媲美万古霉素》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6-12
  • Motif Bio是一家专注于新型抗生素研发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在亚特兰大举行的2018年美国微生物学会Microbe会议(ASM Microbe 2018)上公布了新型抗生素iclaprim治疗急性细菌性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ABSSSI)的2个III期临床研究(REVIVE-1,REVIVE-2)的汇总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汇总数据显示,iclaprim不逊色于临床标准护理药物万古霉素(vancomycin),并且在该患者群体中耐受性良好。这些数据也已发表于科学期刊《国际抗菌药物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jantimicag.2018.05.012)

    REVIVE-2研究的首席研究员、全球健康和教育基金会副主席、杜克大学医学院教授G. Ralph Corey表示,ABSSSI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患者往往需要住院治疗数天。许多ABSSSI患者存在多种合并症,如肾脏损害和糖尿病,这类患者迫切需要更好的治疗方案。iclaprim具有固定剂量,在伴有肾脏损害的患者以及肥胖患者中不需要调整剂量,并且在REVIVE试验中没有观察到肾脏毒性。如果获批,iclaprim将为住院治疗的ABSSSI提供一种优于现有标准护理抗生素的治疗选择。

    REVIVE-1和REVIVE-2均为双盲、主动控制、全球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在ABSSSI患者中开展,评估了iclaprim(80mg剂量,静脉输注)相对于万古霉素(vancomycin,15mg/kg,静脉输注)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中,患者每隔12小时给药一次,连续治疗5-14天。

    正如先前已报道的,在这2个研究中,启动药物治疗后的早期时间段(ETP,48-72小时),在意向性治疗(ITT)患者中,iclaprim达到了与万古霉素非劣效性(NI,non-inferiority,界值:10%)的主要终点。此次公布的汇总数据集包括了超过1190例患者。

    安全性方面,与万古霉素相比,iclaprim在2个研究中均耐受性良好。在大多数患者,不良事件轻微至中度。此次公布的汇总数据中,所有患者中报告的严重不良事件<5%,iclaprim治疗组和万古霉素治疗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和恶心。iclaprim治疗组没有患者死亡,万古霉素治疗组3例患者死亡。此外,万古霉素治疗组7例患者治疗后发生急性肾损伤或血清肌酐升高,这是众所周知的肾脏毒性;相比之下,iclaprim治疗组没有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或血清肌酐升高。

    iclaprim是一种新型抗生素,其作用机理与目前的大多数其他抗生素作用机理均不相同。该药旨在开发用于针对其他抗生素(包括甲氧苄氨嘧啶,trimethoprim)已产生抗药性的细菌感染的治疗。在体外试验中,iclaprim针对多属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临床分离株均表现出强大的活性,包括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iclaprim可以快速抑制细菌增殖,在体外可以于4-6小时内杀死99%的MRSA,而万古霉素需要8-10小时。迄今为止,iclaprim已经在超过1400名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身上进行了研究。

    在临床研究中,iclaprim通过静脉输注以固定剂量给药,在伴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或肥胖患者中无需剂量调整,这可能有助于降低整体医院治疗费用,尤其是肾功能受损的患者。据估计,在美国,每年有360万例ABSSSI患者住院治疗,其中多达26%的患者伴有肾脏疾病。

  • 原文来源:http://ir.motifbio.com/phoenix.zhtml?c=254416&p=RssLanding&cat=news&id=2353936
相关报告
  • 《新型抗生素iclaprim提交上市申请 有望治疗超级细菌》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6-21
    • 近日,抗生素新药研发公司Motif Bio宣布,已经向美国FDA提交iclaprim的新药申请(NDA),治疗急性细菌性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ABSSSI)。 急性细菌性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每年有360万美国患者因此住院。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等引起。这种感染较为严重,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一般在第一时间即会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传统上作为治疗此类症状的“最后防线”,万古霉素用于治疗其它抗生素均无效的严重感染。不过,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严重,对万古霉素有抗药性的细菌也开始逐渐出现。另外,万古霉素对于肾脏有较强的毒性,对于肾功能不健全的患者来说不能使用。 Motif Bio的iclaprim是一种新型抗生素,它对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内的多种革兰氏阳性细菌有广谱抗菌效果。它的强大抗菌效果使其有效剂量要低于万古霉素和其它常用抗生素。此外,其对于肾脏的影响也小于万古霉素。这些特点使得iclaprim对于肾功能不健全的患者和肥胖的患者有明显优势。Iclaprim已经从FDA获得合格传染病产品(QIDP)资格以及快速通道资格(Fast Track Designation)。在FDA接受NDA申请后,iclaprim将获得为期六个月的优先审评,而非标准的十个月。 此次的NDA申请基于两项3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研究显示iclaprim可有效治疗ABSSSI患者。在Revive-1研究中,与当前的抗生素标准疗法万古霉素相比,iclaprim在初始给药后48-72小时的早期时间点(ETP)达到了非劣效性的主要终点。在Revive-1中对预先指定的次要终点分析显示,接受iclaprim的患者中有60.4%在治疗结束时表现出炎症消退或接近消退,而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中有58.3%。在Revive-2研究中,iclaprim也达到了与万古霉素相比的非劣效性的主要终点。Motif表示,iclaprim的疗效与万古霉素相比几乎相同。数据显示,该药物在患者中表现出78%临床治愈率,略微超出服用万古霉素的患者。在给药48-72小时内,患者的病变面积减少了20%以上。Motif的试验数据显示,54.6%接受iclaprim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EOT)炎症消退或接近消退,而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有55.4%。 “Iclaprim新药申请的提交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的专家团队不懈努力,尽可能快地实现了这一重要目标,”Motif Bio首席执行官Graham Lumsden先生说:“我们期待与FDA合作,尽快将这种抗生素候选药物带给患者。” 我们期待这款新型抗生素能够早日获批上市,守住此类疾病的最后防线,为广大患有细菌感染的皮肤病患者带来治疗福音。
  • 《抗生素若使用得当 青霉素或仍能有效治疗多种疾病》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9-17
    • --1928年9月,英国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距离今天已经有90年历史了,青霉素首次于1930年被用于治疗一位患眼部感染的患者,1940年,科学家Howard Florey 和Ernst Chain开发出了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的方法,1942年青霉素首次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其中近乎一半的青霉素都被用来治疗链球菌性败血症患者。 1944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期间有230万剂青霉素被生产了出来,就在那时,青霉素的作用效果变得非常清晰起来,很多因败血症面临死亡风险的士兵因青霉素而得救;如果青霉素能够治疗败血症的话,那其是否也能够治疗诸如脑膜炎、肺炎和肾脏感染的患者呢?当然了研究人员也应该进行相应的研究,那么对于严重的胸腔感染和棘手的鼻窦炎,或者是咽喉肿痛等疾病是否也能用青霉素来治疗呢? 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青霉素治疗各种类型的感染,因此诸如此类抗生素的用量越来越大,如今英国每年都要开出数以千万计的处方,其中大部分都是由全科医生和护士所开具的。但这一切似乎都并不太好,当发现青霉素后,弗莱明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即青霉素能杀死大多数细菌,但有些细菌却对青霉素是免疫的,甚至有些细菌还会对这种抗生素产生抗性。 相比大多数药物而言,这似乎是一个悖论,即我们使用的抗生素越多,其作用效果就越来越差,因为细菌会快速繁殖,其每隔20分钟就会繁殖一代,如果任何一种细菌碰巧在抗生素治疗中存活了下来,那么其后代也会具有这样的特性,抗生素会通过不加区别地破坏细菌,从而促进耐药性细菌产生直接的生存优势。 当然了,耐药性细菌也会影响人类健康,如今很多感染并不是利用常规的抗生素容易治疗的,在英国和欧洲每年都有超过2.5万人因抗生素耐药性感染而死亡。因此,来自政府、医疗机构和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协调和研究,在改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解决上做出一些改变,如今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了抗生素处方量下降的状况(下降了超过5%)。 很多患者都听说过抗生素耐药性,而且似乎也非常关注这个健康问题,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想解决一下几个问题,即为何一些人会经历很多感染,而另外一些人则不太会经历很多次感染?如何保护机体自身不受感染?如何寻找并且运用抗生素替代品来治疗疾病呢? 如今研究者发现,患者或许并不一定需要抗生素,但他们确实想知道如何能够有效控制机体的感染症状,即使一个疗程的抗生素也会增加患者后期出现耐药性细菌感染的风险,很多感染持续的时间远比研究人员认为的要长,因此了解这一点或许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研究者发现,在缓解儿童发烧方面布洛芬或许优于对乙酰氨基酚,而且两者交替使用优于单独使用一种。 如今研究人员希望能与全球的研究人员一起合作研究来帮助患者实现有效使用抗生素,以及避免耐药性细菌出现的目标;通过这种方式,未来患者或许还能够得益于90年前神奇“青霉素”的治疗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