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打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及产业高地》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6-12
  • 智能网联汽车目前已从概念炒作和PPT演讲转向脚踏实地的测试和研发,这项高深莫测的黑科技也变为走进民生社会生活的智能助手。

    日前,广州市发布《广州市关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指出最快10个工作日可完成测试牌照审批。

    无独有偶,6月8日,记者从2018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湘江对话暨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开园仪式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目前国内场景最丰富智能系统测试区——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已经建成,并将于6月12日正式开园,届时还将举行“2018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湘江对话”,这标志着长沙向全力打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及产业高地又迈进了一步!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凌勤杰出席并讲话。

    场景丰富、测试全面:湖南湘江新区率先建成全方位测试、军民融合系统测试区

    记者从通气会上获悉,2018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湘江对话暨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开园仪式将于6月12日正式举行,活动旨在面向全国正式推出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推介长沙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和优势,吸引相关领域重点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关注,聚集产业优质资源,浓厚产业发展氛围,抢占行业发展先机,将人工智能产业打造为长沙新的亮丽名片。

    本次活动由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主办,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湖南湘江新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岳麓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加州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百度、车和家、地平线、红杉资本、顺丰集团、桑德集团、三一集团等作为支持单位。来自新势力造车企业、传统汽车企业、汽车零部件及关键技术企业、智能机器人等行业的百余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将参加此次大会。

    据介绍,已经建成的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是目前国内已投入运营的封闭式测试区中测试场景复杂程度最高、研发办公配套最齐全的测试区,并将于6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

    开园仪式当天,来自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大咖还将开展主题演讲和大咖对话,现场还将举行高大上的智能驾驶观摩及无人设备测试演示,让人拭目以待!

    抢占先机:加速打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及产业高地

    智能网联汽车代表了目前智能制造的最高技术水平,是人工智能最大应用领域之一,也是未来产业经济发展的最大风口之一。今年4月16日,长沙市政府发布了《长沙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这是4月3日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下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后,长沙在全国第一个响应出台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项目建设年”的决策部署,“湘江智谷—全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和产业化高地”将大有作为,项目总规划用面积10平方公里,总投资约700亿元并将致力于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和产业化高地。

    据介绍,湖南湘江新区将以智能系统测试区的建设和运营为切入点,以联结技术链和产业链协同创新为纽带,以高端技术为引领、以高端人才为支撑、以高端产业发力,全力推进智能公交、智能网联汽车、无人系统测试等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大咖云集:湘江对话,驱动未来

    电动公交的中国速度如何,机器人行业与汽车产业融合将会带来哪些变革?从IT到AI,和人们息息相关的物流业将会被人工智能带来哪些改变?对于这些科技界关切的问题,在此次“2018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湘江对话”活动中进行热议。

    本次活动不仅是测试区迎来开园,也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端思想对话,多位院士和行业大咖将带来如新时代汽车科技革命与创新发展、机器人行业与汽车产业融合所带来的变革、双引擎驱动的高智能互联网汽车等主题的十余场演讲,多位大咖也将围坐一起,畅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长沙优势,干货满满。

相关报告
  • 《湖南长沙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赋能湘企发展》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1-23
    • 今年上半年,湖南省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产值达70亿元,同比增长16.7%   本报记者 肖伟   11月15日,2020中部(长沙)人工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在湖南省会长沙市落幕。为期3天的智博会,共有近400家企业展示创新成果,覆盖5G技术及应用、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人工智能全产业链。   近年来,长沙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风口,将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作为全市22条产业链之一,聚集各类生产要素计划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目前,人工智能产业不仅在长沙开花落地,更通过技术赋能带动湖南上市公司及中小微企业向前发展。   长沙智慧高地呼之欲出   本次智博会是我国中部地区首个大型人工智能产业博览会。智博会包含11个展区,现场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在会展现场,捷易生物遗传病领域智慧医疗项目、虹膜识别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华盾云科商密产业基地等10个项目签约落户长沙市,总投资约253亿元。   近年来,长沙市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创新、示范应用、人才培养、金融扶持等方式,聚集各类生产要素,打造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高地。长沙市工业信息化局总经济师熊祥林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2019年,长沙市涉及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含传感器)产业链的企业达到989家,其中规模以上涉链企业达到36家,实现总产值97.4亿元,实现税收3.55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长沙市涉链企业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规模以上涉链企业实现产值74亿元,同比增长23%,为长沙市经济平稳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长沙市作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在成功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同时,正在产生区域带动效应。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熊琛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2020年上半年,湖南省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产值已达到70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人工智能与传感器产业链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21年,湖南省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产值将达到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助推湖南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赋能湖南企业   2017年以来,长沙市明确以智能装备、功率芯片、智能终端等为重点,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建设。湖南企业围绕“专、精、特、新”下功夫,选准“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的项目,紧扣人工智能产业链打造各具特色的新产品。   在智能装备领域,以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为代表的湖南企业纷纷推出各自的智能装备,在矿山开采、现代农业、工程建设等重要领域大放异彩。今年6月份,三一集团结合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先进技术,推出无人驾驶纯电动宽体车、5G版遥控挖机、云调度平台,并应用在紫金矿业威斯特矿业现场,为三一集团的人工智能产品体系又增添新利器。9月份,中联重科旗下搭载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能收割机、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植保机以及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亮相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赢得与会者高度评价。11月份,山河智能旗下的“基于5G网络的远程控制智能旋挖钻机”应用成果入围2020世界计算机大会创新技术与产品应用成果展。   在功率芯片领域,在2020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工作会议上,时代电气副总经理余康表示:“我们已成功下线中国首条8英寸车规级功率芯片生产线,产品将于近期推出。”   在智能终端领域,中小微企业灵活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自家产品赋能,发掘教育、医疗、安防、餐饮等民生领域商机,为潜在用户提供丰富的产品方案。   开智科教是国产机器人教具生产厂家,该公司培训部部长于兆轩在智博会现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自2018年开发湖南市场,如今在湖南机器人教育市场已拥有40%的市场占有率。”   已提交创业板IPO申请的可孚医疗从事智能化医疗器械产品设计开发,该公司参展智博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当前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较为普遍,我们推出的智能穿戴装备具有多参数检测仪,可实时记录身体数据,并形成综合电子报告,是‘双11’销售爆款产品之一。”   湖南中大检测技术集团在智博会现场展示了一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全过程,现场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隐患区域,如果装载了我们自主研发各类传感器设备,就如同给灾害隐患区装上了‘千里眼’。智能设备可实时监测、采集、传输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迅速给主管部门提供针对不同状况的处置方案意见。”   湖南易泡智慧饮科技有限公司在智博会现场为观众展示了物联网智慧茶饮机。《证券日报》记者用手机扫描茶饮机上的二维码,选取一款茶品并点击确认,仅仅数分钟后一杯冲泡好的黑茶新鲜出炉。该公司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表示:“智慧茶饮机结合了物联网、智能硬件、智慧零售等新技术,可在咖啡店、茶饮店、中高档餐厅、办公场所、学校、图书馆、医院、会展中心、影院等环境下使用。黑茶是湖南主产茶之一,我们想用更智能、更便捷的方式让传统茶文化走近年轻一代消费人群,成功跨越通向消费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 《北京2022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要达1000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23
    • 10月21日,2018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闭幕式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刚发布《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白皮书(2018年)》,明确了到2022年,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北京市明确了2022年“形成满足高级自动驾驶(L4级别)要求的智能网联汽车完整技术体系,技术水平进入全球第一梯队;形成高效、安全的新一代智能交通应用示范体系,示范运营区域超过500平方公里;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制造和应用服务体系,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的近期发展目标。 并提出了“形成世界一流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深度融合的智能交通新模式,建成最具有活力的自动驾驶创新生态体系和’安全、高效、绿色、文明’智能网联汽车社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白皮书(2018年)对北京市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行动计划进行了解读,围绕包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车、路、云、网、图”五大关键要素的技术创新架构和构建一套测试与示范应用体系的应用创新架构,明确通过5个专项行动计划和5个方面示范应用,推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和新型交通服务体系。 5个专项行动计划包括,持续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业化。加快建设智能路网设施。建成满足超大城市出行需求的交通云。率先建设5G车联网。大力发展高精度地图产业。 5个方面示范应用包括,稳步推进自动驾驶载人运行示范应用。逐步推广物流和作业车辆的自动驾驶应用。拓展高速路、快速路等自动驾驶测试种类,全市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里程达到2000公里。开展智能网联交通效率优化示范应用,实现信号灯配时优化、车速引导、拥堵提醒,开展智能网联公交车道建设试点。探索面向未来的智能出行服务新技术、新模式,建设安全、智能、共享的综合交通出行服务体系。 为保障相关任务更好地落地实施,提出了加快推动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推进小组。加大资金支持,吸引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基金。加快人才培养,鼓励高等院校设立人才培养专业项目。开展交流合作,召开年度性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 此外,优化发展环境。研究制定地方性智能网联汽车标准规范。加快推动发布自动驾驶车辆试运行制度。支持有条件的聚集区域,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特色小镇。推动交通大数据开放共享。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创新监管模式。探索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出行需要的车辆监管制度和标准规范。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分析判定机制研究,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认定机制。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验证检测、信用保险等服务试点。 .